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患者129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组68例与切开复位组61例。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总有效率(95.59%)高于切开复位组(80.33%),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同期切开复位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切开复位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7%)低于切开复位组(19.6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5年4月在C臂电视透视下采用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其中单踝骨折11例,双踝骨折16例,三踝骨折9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36例患者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病例,按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50%),良14例(38.9%),可4例(11.1%),优良率达88.9%。结论:采用电视透视下经皮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符合微创原理,能获得满意疗效,适宜骨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5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分别予以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常规切开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以及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予以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有利于提升患者踝关节功能,促使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4.
冯昕 《中外医疗》2012,31(11):106-106
目的观察探讨关于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34例,针对是否合并跟/踝骨周围骨折、骨折复位情况、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手术时机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并采用Mazur等制定的症状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内固定材料、合并踝骨周围骨折、复位情况、骨折粉碎程度、骨折部位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有明显影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踝骨周围骨折、复位情况、骨折粉碎程度、骨折部位是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合并移位的距骨骨折,应以切开行解剖复位内固定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陈效  何飞宇  钟志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60-1462,1466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71例股骨干骨折病人,根据不同复位方式分为切开复位组34例和闭合复位组37例。切开复位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指标,随访12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术后12、24、48、72 h,闭合复位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组(P<0.05~P<0.01)。术后12个月,闭合复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闭合组(P<0.05);闭合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低于切开复位组的23.53%(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并有助于促进病人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元祥  孙连山  刘春华 《吉林医学》2010,(25):4369-4370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闭合性踝关节骨折66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6个内踝骨折,松质骨螺钉内固定36个、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8个、薄形(厚度1.5 mm)重建钢板2例固定;4个后踝骨折松质骨螺钉内固定;60个外踝骨折,1/3管型钢板内固定23个,薄形重建钢板固定32个;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5个。5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螺钉固定。结果:66例得到6~24个月的随访,参照Baird-Jack-son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9.4%。结论: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是踝关节间接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32例患者采用先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再用经后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内踝.其中外踝、后踝骨折强调解剖复位固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两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和ORIF两种方法治疗的43例高能量Pilon骨折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组(观察组)25例,ORIF组(对照组)18例,随访6个月至2年,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感染的骨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曾建伟  曹飞  陈鑫  李程 《西部医学》2021,33(8):1194-1198
目的 比较经直接前方入路(DAA)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我院分别行切开复位(n=46)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n=46)治疗的患者,统计患者基本资料,骨折Garden类型,从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Garden复位指数,术后1 d、术后3、6、12及24月患髋Harris功能评分,并统计术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结果 切开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大于闭合复位组,但术后Garden复位指数优于闭合复位组(均P<0.05);术后6、12月切开复位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术后24月内切开复位组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率显著低于闭合复位组(P=0.01);两组骨折不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6)。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521,P<0.001),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能发现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论 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比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质量更佳,术后12月内患髋功能更好,术后24月内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自2010年5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后踝骨折行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延迟愈合,余下56例全部为Ⅰ期愈合。术后患者愈合时间为3个月~0.5年,平均愈合时间为(4.6±0.4)个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6.4±5.2)个月,在末次随访中依照AOFAS评分标准,24例患者评分为优;28例为良;5例为可,1例为差,该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9.7%。其中,有11例患者行走或是在负重时存在踝关节疼痛现象,给予服用止痛药和增强康复训练治疗。结论对后踝骨折患者予以良好的复位及稳固的内固定有助于踝关节的康复,有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经X线或CT证实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n=38,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9±0.6)个月]较对照组[(5.2±0.4)个月]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但研究组疗效优良率(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P〈0.05),其中软组织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骨髓炎及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关节融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3D打印辅助手术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D打印组(n=43)、常规组(n=44)。常规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3D打印组行3D打印辅助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满意度与术前、术后1周、1个月血清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 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血清BALP、BGP水平较术前增高,且3D打印组高于常规组,TRACP-5b、β-CTX水平较术前降低,且3D打印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1年Olerud-Molander评分较术前提高,且3D打印组高于常规组,VA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3D打印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对骨代谢不良影响小,有助于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佘刚  邹拥军  黄靖 《安徽医学》2017,38(10):1262-1265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经踝关节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2.8%,对照组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在术后1个月为(77.26±8.03)分,术后6个月为(94.12 ±8.63)分,较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为(4.61±1.42)°,距骨前移距离为(3.09±1.21)cm,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当天为(4.93±1.03)分,治疗后1个月为(2.14 ±0.92)分,对照组治疗当天为(5.12±1.06)分,治疗后1个月为(3.21 ±0.9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闭合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拟进行跟骨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0例,给予闭合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足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未发生内固...  相似文献   

15.
黄永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51-15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7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通过影像检查,针对损伤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法,33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为结合组,43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内固定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结合组Muzur分值(83.49±3.81)分,优14例,良15例,优良率87.88%;内固定组Muzur分值(90.07±2.88)分,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93.02%,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及Muzur分值略高于结合组,但两组胫骨Pilon骨折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753,0.0592).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均有适应者,术前结合检查资料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术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四动五步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非手术组(n=44)与手术组(n=44),非手术组患者给予四动五步法治疗,手术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折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手术组(P<0.05),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动五步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四动五步法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患者的肩功能恢复更快,且操作简单、治疗费用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同是微创的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内、外、后三踝骨折,内、外踝双骨折,内、后踝骨折或者单纯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他(她)们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内固定物不同分为常规空心螺钉组和无头加压螺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后的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及皮肤坏死差异无显著性,但无头加压螺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固定牢固程度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空心螺钉组,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优76例,良29例,一般9例.结论:虽然同是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但是无头双加压螺钉内固定方法具有固定更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无内固定物外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7.12,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闭合复位比切开复位更具优势,应该作为胫腓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