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AD患者415例。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AD患者分为Q1组(≤136 mmol/L)、Q2组(137~138 mmol/L)、Q3组(139~140 mmol/L)、Q4组(≥141 mmol/L),并收集AAD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4组AAD患者术后30 d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入院时不同血钠水平AAD患者与其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以及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将AAD患者分为Q1组114例、Q2组103例、Q3组102例、Q4组96例。4组年龄、Stanford A型比例、Stanford A型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尿素氮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4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组(P<0.05),Q4组院内死亡率高于Q1组(P<0.05)。4组AAD患者术后3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4,P=0.012);其中Q1组生存率与Q3、Q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9.632;P=0.012,0.002)。在未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90〔95%CI(1.264,6.604),P=0.012〕和3.253〔95%CI(1.447,7.312),P=0.004〕;调整年龄、性别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25〔95%CI(1.228,6.502),P=0.015〕和3.241〔95%CI(1.441,7.290),P=0.004〕;完全调整模型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086〔95%CI(1.242,7.671),P=0.015〕和3.370〔95%CI(1.384,8.204),P=0.007〕。Q2组死亡风险在三个模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3.634,95%CI(1.638,8.086),P=0.002〕、血糖〔HR=1.077,95%CI(1.025,1.132),P=0.002〕、α-HBDH〔HR=1.001,95%CI(1.001,1.002),P<0.001〕、血钠〔HR=1.068,95%CI(1.029,1.109),P=0.001〕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相关,高水平的血钠可能会增加其术后院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介入治疗对不同肾功能水平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入选NSTEACS患者815例分为早期介入组(<24 h)和延迟介入组(>36 h),其中781例患者入选时测定过血清肌酐(Scr),通过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按照肾功能正常eGFR≥90 ml·min-1(1.73 m2)-1,轻度肾功能异常60≤eGFR<90 ml·min-1·(1.73 m2)-1,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1.73 m2)-1进行分组.随访180 d,比较主要联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eGFR≥90 ml·min-1·(1.73 m2)-1;60 ml·min-1·(1.73 m2)-1≥eGFR<90ml·min-1·(1.73 m2)-1;eGFR<60 ml·min-1·(1.73 m2)-1]主要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3%、10.1%和15.5%(P=0.032);病死率分别为1.9%;2.6%和9.1%(P<0.01).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3组患者早期介入与延迟介入的联合终点事件,调整基线等因素后,60≤eGFR<90 ml·min-1·(1.73 m2)-1的患者延迟介入比早期介入风险增加(OR 2.106 95%CI 1.102~4.024P=0.024).结论 早期介入治疗对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减少180 d联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从某省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2006–2018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17000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期结束后有160570人存活,9436人由于各种原因死亡,其中929人死于自杀,自杀发生率为223.61/100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贫困(HR=1.20,95%CI:1.02~1.41);与文盲与半文盲相比,较高的文化程度〔小学(HR=1.32,95%CI:1.09~1.60)、初中(HR=1.40,95%CI:1.14~1.73)、高中及以上(HR=1.93,95%CI:1.49~2.52)〕;自杀未遂(HR=2.70,95%CI:1.70~4.29);服药依从性好(HR=1.91,95%CI:1.66~2.20);存在抗精神药物治疗史(HR=1.42,95%CI:1.06~1.90);与61~90岁年龄组相比,较小的年龄组46~60岁(HR=1.95,95%CI:1.60~2.39)、31~45岁(HR=3.61,95%CI:2.92~4.47)、15~30岁(HR=12.37,95%CI:9.69~15.78);从事农业工作(HR=1.36,95%CI:1.13~1.65)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结论  较高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有过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为自杀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赵晓茜  骆雷鸣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2):4068-4073
背景 肺部感染多发于老年人,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有研究显示肾功能可能会影响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微生物学改变机制仍不清楚,且目前国内关于该项研究的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特定病原学易感性及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与肺部感染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以肺部感染收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51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后首次生化学检查〔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白蛋白、eGFR〕、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病原微生物学(痰培养结果)指标。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90 d的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部感染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eGFR预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根据其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及炎性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 514例患者中68例患者(13.2%)在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患者年龄、合并慢性肾脏病比例、BUN、Scr、AST、ALT、白细胞计数、NLR高于生存组,白蛋白水平、eGFR、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2,95%CI(1.027,1.162)〕、ALT〔OR=1.013,95%CI(1.001,1.026)〕、白蛋白水平〔OR=0.814,95%CI(0.759,0.873)〕、eGFR〔OR=0.974,95%CI(0.961,0.988)〕、白细胞计数〔OR=1.116,95%CI(1.030,1.210)〕、淋巴细胞百分比〔OR=0.011,95%CI(0,0.521)〕是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eGFR预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4,最佳截断值为47 ml•min-1•(1.73 m2)-1,灵敏度为36.8%,特异度为84.3%。eGFR<47 ml•min-1•(1.73 m2)-1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比例高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比例低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P<0.05)。eGFR<47 ml•min-1•(1.73 m2)-1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高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低于eGFR≥47 ml•min-1•(1.73 m2)-1组(P<0.05)。结论 eGFR低的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易感性,可能是老年肺部感染预后恶化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术前治疗的STEMI病人134例,根据术前eEFG水平分为低eGFR组(<60 mL·min-1·1.73 m-2)14例和高eGFR组(≥60 mL·min-1·1.73 m-2)120例,比较2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和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低eGFR组病人入院时年龄、既往卒中发生率、Killip分级≥Ⅲ级病人比例和hs-CRP、BN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高eGFR组(P<0.05~P<0.01)。术后低eGFR组术后LVEF明显低于高eGFR组(P<0.01)。与高eGFR组相比,低eGFR组住院期间死亡、再梗和急性心衰发生率均明显较高(P<0.01);而2组PCI术后1年内的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Ⅲ级、eGFR水平<60 mL·min-1·1.73 m-2是STEMI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eGFR的STEMI病人院内MACE发生率高,其亦是STEMI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应积极检测eGFR水平,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积极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舒涛  郭正  王飞  陈书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5):1873-1879
背景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年兴起的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对TI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尿方面,常忽视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其中的作用,且对TIR评价血糖控制的切点划分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TIR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DKD的关系,为临床及时发现、诊治T2DM患者出现DK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2021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14例T2DM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用药情况。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结果,将患者分为DKD组〔UACR≥30 mg/g和/或eGFR<60 ml·min-1(1.73 m2)-1,n=58〕和单纯T2DM组〔UACR<30 mg/g和eGFR≥60 ml·min-1(1.73 m2)-1,n=156〕;采用TIR值40%、70%、85%作为切点将患者分为TIR1组(TIR>85%,n=90)、TIR2组(70%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中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eGFR,将初次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657例患者分成3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I·min-1·1.73 m-2 301例;肾功能轻度减退组:eGFR 60~89 mI·min-1·1.73 m-2 303例;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eGFR 15~59 mI·min-1·1.73 m-2 53例。比较各组中eGFR与冠心病各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程度。结果 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年龄显著高于肾功能轻度减退组(75岁 vs 69岁,P<0.001),肾功能轻度减退组年龄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69岁 vs 61岁,P<0.001)。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77.4% vs 56.8%,P=0.004)收缩压与eGFR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r=-0.082,P=0.036,在收缩压≥125 mmHg时,eGFR<88 mI·min-1·1.73 m-2组冠心病患者百分比高于eCGFR≥88 mI·min-1·1.73 m-2组(70.2% vs 57.2%,P=0.011)。HDL-C与eCGFR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095,P=0.016。HDL-C<1.1 mmol/L时,eGFR<88 mI·min-1·1.73 m-2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eGFR≥88 mI·min-1·1.73 m-2组(74.0% vs 62.9%,P=0.037)。在高血压亚组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轻度肾功能减退的比值比为1.563(P=0.044),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的比值比为2.350(P=0.040)与eGFR<60 mI·min-1·1.73 m-2相比,eGFR<60 mI·min-1·1.73 m-2时冠心病的关联强度,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的冠心病危险度是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的2.176倍,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老年对冠心病的危险度分别为1.515、1.566、2.404、3.420。结论 慢性肾功能减退与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HDL-C显著相关,在高血压亚组中,肾功能减退明显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行冠心病的预防时需加强对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赵建辉  陈洪宇  姜雪  包自阳  李香茶 《浙江医学》2016,38(23):1906-1908,1912
目的探讨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用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影响患者骨折风险等级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CKD患者依据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3组:CKD3期组(35例,eGFR为30~60ml·min-1·1.73m-2)、CKD4期组(33例,eGFR为15~30ml·min-1·1.73m-2)、CKD5期组(22例,eGFR<15ml·min-1·1.73m-2)。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记录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FRAX评估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等级。结果3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CKD3期组(P<0.05)。3组患者骨折风险等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患者骨折高风险比例高于CKD3期组、CKD4期(均P<0.05)。患者骨折风险等级与骨密度(r=-0.516)、eGFR(r=-0.234)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FRAX可用于评估CKD非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随着肾功能恶性进展,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骨折风险均呈上升趋势,骨密度是影响患者骨折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酸(uria acid, UA)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170例住院CD患者的资料,根据首次随访时UA值(>420 μmol/L)分UA升高组和UA正常组。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的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随访期间发生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2组患者发生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累积概率,Cox回归分析生存曲线差异。结果UA 升高组(n=60)较正常组(n=110)患者年龄更大[(34.47±1.10)岁 vs (30.87±1.54)岁,P=0.038],男性患者(88.33% vs 58.18%,P<0.01)更多、回肠型(25.00% vs 12.73%,P=0.035)更多,而结肠型更少(15.00% vs 35.45%,P=0.035)。UA升高组首次随访[(111.96±2.35) mL/(min·1.73 m2) vs (119.38±1.56) mL/(min·1.73 m2),P=0.008]和1年后[(112.32±2.11) mL/(min·1.73 m2) vs (119.33±1.50) mL/(min·1.73 m2),P=0.009]的eGFR值均低于UA正常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UA是低eGFR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UA升高组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累积发生概率高于UA正常组(P=0.048)。Cox回归分析显示UA水平高为1年内eGFR下降>20 mL/(min·1.73 m2)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 龄增长和高UA为C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多见危重症,而高血糖是影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不良因素。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AA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收集AAD患者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或术后30 d无终点事件发生为观察终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糖水平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491例AAD患者中高血糖组165例(33.6%),正常血糖组326例(66.4%)。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高(19.4% vs 10.4%,χ2=4.172,P=0.006)。在未调整模型中,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43〔95%CI(1.199,3.150),P=0.007〕;调整年龄、性别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00〔95%CI(1.171,3.082),P=0.009〕;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吸烟、Stanford分型、收缩压及舒张压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840〔95%CI(1.124,3.010),P=0.015〕。入院时血糖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46,0.696),入院血糖截断值为9.4 mmol/L时,灵敏度为37.9%,特异度为84.9%。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4.277,95%CI(1.942,9.420),P<0.001〕和血糖〔HR=1.864,95%CI(1.617,2.113),P=0.007〕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糖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陈一文  张雪莲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3):2843-2848
背景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风险均增加,而CAS是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DR与CAS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新的临床决策方案。 目的 探讨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CAS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连续住院的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糖尿病病程≥10年〕158例,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n=105)和PDR组(n=53);根据CA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48)和CAS组(n=110)。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结果 NDR组收缩压(SB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低于PDR组,静息心率(HR)慢于PDR组,eGFR高于PDR组(P<0.05)。颈动脉正常组年龄、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冠心病病史所占比例、脂蛋白a、PDR发生率低于CAS组(P<0.05)。NDR组CAS发生率为61.9%(65/105),低于PDR组的84.9%(45/53)(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94,95%CI(1.040,1.37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OR=2.690,95%CI(1.206,6.000)〕、脂蛋白a水平升高〔OR=1.079,95%CI(1.038,1.122)〕、PDR〔OR=2.990,95%CI(1.127,7.934)〕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合并PDR的病程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发生CAS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构成比,并探讨其对CHF患者病死率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718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45),根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善方程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CHF组(eGFR≥60 mL·min-1·1.73 m-2,446例),CHF合并中度CRI组(eGFR≥30 mL·min-1·1.73 m-2且<60 mL·min-1·1.73 m,21 6例),CHF合并重度CRI组(eGFR<30 mL·min-1·1.73 m-2,56例).结果 37.9%的患者合并CRI,而临床上以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来判定CRI的检出率仅为29.3%.与CHF合并中度CRI组相比,CHF合并重度CRI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N氨基酸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1),且NT-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405,P<0.01).与单纯CHF组相比,CHF合并CRI者有更高的全因病率[相对危险度(RR)=2.932,95%可信区间为1.907~4.507,P<0.001]和更高的因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RR=1.624,95%可信区间为1.102~2.392,P=0.014).结论 CHF患者中CRI的比例高于我们以往的认识,且临床检出率低,一旦发生将很难逆转,并使患者对心力衰竭治疗的敏感性下降.eGFR是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必须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尿酸(SU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结局有关,但SUA对AIS患者是否具有正面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SUA水平与不同性别首次发生AIS的患者2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情况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01-01至2019-12-31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生AIS的患者。根据基线SUA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IS患者分为Q1组(n=129)、Q2组(n=129)、Q3组(n=128)、Q4组(n=127),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信息、生化指标及2年内不良结局情况(复发和全因死亡),随访截至2021-12-3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基线SUA水平与AIS患者2年内不良结局的关系。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史、空腹血糖及三酰甘油水平高是男性AIS患者2年内复发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糖尿病史是女性AIS患者2年内复发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各种因素后,男性Q4组出现复发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低于Q1组〔OR=0.187,95%CI(0.035,0.990),P<0.05〕。 结论 相较于较低水平SUA,较高水平的SUA与男性首次发生AIS患者2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率低有关,中间水平SUA与男性首次发生AIS患者2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率低无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血尿酸(SUA)具有激活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特性,被认为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联系,但两者关系尚未完全明确。 目的 探究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是否会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产生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0—2019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人群,纳入基线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且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并进行至少2次体检的7 074例受试者。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颈动脉超声等信息。受试者在随访中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 mm或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则被认为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结束随访。受试者若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则直至2019年12月随访结束。根据基线SUA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1组(n=1 794)、Q2组(n=1 752)、Q3组(n=1 785)、Q4组(n=1 743)。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SU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结果 7 074例受试者中,1 476例(20.86%)受试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中Q1组、Q2组、Q3组、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分别为17.50%(314/1 794)、21.12%(370/1 752)、21.79%(389/1 785)、23.12%(403/1 743),随着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率逐渐升高(χ2趋势=3.58,P<0.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46,95%CI(1.06,2.0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有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代谢综合征、体质指数(BMI)≤24.0 kg/m2的受试者中,Q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发生风险高于Q1组〔HR=1.68,95%CI(1.15,2.45),P<0.05;HR=1.52,95%CI(1.04,2.22),P<0.05;HR=2.12,95%CI(1.21,3.71),P<0.05;HR=1.78,95%CI(1.13,2.79),P<0.05;HR=1.51,95%CI(1.02,2.23),P<0.05;HR=1.75,95%CI(1.09,2.81),P<0.05〕。 结论 SUA水平在参考范围内升高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风险,在年龄<60岁、男性、有吸烟史、无饮酒史、无代谢综合征、BMI≤24.0 kg/m2的人群中此作用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内科就诊的321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水平的中位数(379.00 μmol/L),将纳入的321例CKD患者分为高血尿酸水平组(n=161)和低血尿酸水平组(n=160);同时根据CK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组(n=156)、eGFR<60 ml?min-1?(1.73 m2)-1组(n=165)。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质指数(BMI)高、eGFR低、血尿素氮(BUN)高是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BMI高、受教育程度低、eGFR低、TG高是CKD男性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BUN高、TG高是CKD女性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男性、BMI高是eGFR≥60 ml?min-1?(1.73 m2)-1的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大、BMI高、舒张压高、BUN高是eGFR<60 ml?min-1?(1.73 m2)-1的CK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同性别、eGFR的CKD患者发生高血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措施防治不同特征群体的高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KD)患者的血尿酸(UA)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探讨血UA在防治T2DKD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2009年1月-2011年8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肌酐、血UA水平及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应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60 mL·min-1·1.73 m-2被定义为肾功能不全.结果 按2007年美国国立肾脏病基金会(NKF)的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共入选T2DKD患者364例,男201例,女163例;平均年龄为(63±12)岁.血UA水平为(350±99)μmol/L; eGFR为(80±31)mL·min-1·1.73 m-2.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26.9%(98/364).eGFR<60 mL·min-1·1.73 m-2组的血UA水平显著高于eGFR≥60 mL· min-1·1.73 m-2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303,P<0.05).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为50.5%(184/364),大量白蛋白尿(CAU)的发生率为49.5%(180/364).CAU组的血UA水平显著高于MAU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24h-UAE呈正相关(r=0.16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6,95%CI为1.065~1.169,P<0.01)、24h-UAE (OR=1.001,95% CI为1.000~1.001,P<0.01)、血UA水平(OR=1.006,95% CI为1.001~1.011,P<0.05)是T2DKD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有效地延缓T2DKD病变的发展,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控制血UA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目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方法。目的 利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3例,根据GNRI评估的营养状态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1组(n=100)和无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2组(n=193)。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患者心率及血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04-25,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体质指数(BMI)、清蛋白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GNRI对患者的生存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GNR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是509(253)d。GNRI〔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33,0.772),最佳截断值为97.87〕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能力优于清蛋白〔AUC=0.657,95%CI(0.586,0.728),最佳截断值为35.65 g/L〕及BMI〔AUC=0.645,95%CI(0.572,0.718),最佳截断值为22.88 kg/m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NRI 2组生存率高于GNRI 1组(P<0.001)。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有可能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48,95%CI(1.026,1.071)〕、GNRI分组〔HR=3.283,95%CI(2.085,5.171)〕、糖尿病史〔HR=1.955,95%CI(1.245,3.071)〕、陈旧性脑梗死史〔HR=1.779,95%CI(1.131,2.8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HR=0.470,95%CI(0.300,0.763)〕、住院时间〔HR=1.036,95%CI(1.018,1.054)〕、舒张压〔HR=0.984,95%CI(0.969,0.999)〕、NYHA分级〔HR=1.546,95%CI(1.066,2.240)〕、血红蛋白〔HR=0.987,95%CI(0.979,0.995)〕、肌酐〔HR=1.003,95%CI(1.001,1.005)〕、肾小球滤过率(GFR)〔HR=0.985,95%CI(0.975,0.99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0,95%CI(1.006,1.054)〕、GNRI分组〔HR=2.821,95%CI(1.727,4.616)〕、糖尿病史〔HR=2.031,95%CI(1.261,3.27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营养不良是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GNRI评估营养状态有助于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其预测价值优于清蛋白、B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5年9月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失访或至本研究截止日期,收集期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原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M与死亡、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风险比例(hazard ratios, 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表示。结果最终367例MHD患者入选,DM组118例,非DM组249例。随访期间共87(23.7%)例患者死亡,其中合并DM患者死亡45例、心血管死亡27例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6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M组的全因、心血管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M是全因死亡(HR=1.74,95%CI: 1.06~2.88)、心血管死亡(HR=2.17,95%CI: 1.01~4.64)、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HR=1.72,95%CI: 1.19~2.48)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中全因死亡(HR=0.92,95%CI: 0.86~0.98)及心血管死亡(HR=0.90,95%CI: 0.82~0.98)风险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关。结论合并DM是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DM发病率可能改善MH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EICU的符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合并SIMD患者8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1,95%CI(1.001,1.022)〕、平均动脉压〔HR=0.985,95%CI(0.975,0.996)〕、心率〔HR=1.012,95%CI(1.004,1.0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R=1.010,95%CI(1.009,1.023)〕、新发心律失常〔HR=1.875,95%CI(1.415,2.686)〕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岁者(χ2=4.973,P=0.027),平均动脉压>65 mm Hg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 mm Hg者(χ2=8.040,P=0.005),心率≤104次/min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04次/min者(χ2=10.725,P=0.001),NT-proBNP水平≤1 972 μg/L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 972 μg/L者(χ2=11.426,P=0.001),未新发心律失常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新发心律失常者(χ2=6.524,P=0.011)。结论 年龄、心率、NT-proBNP、新发心律失常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为其保护因素;PCT等炎性因子尚不能作为SIM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肾内科住院的非糖尿病CKD患者68例,按照eGFR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eGFR<60 ml?min-1?(1.73 m2)-1为A组(21例),60 ml?min-1?(1.73 m2)-1≤eGFR<90 ml?min-1?(1.73 m2)-1为B组(20例),eGFR≥90 ml?min-1?(1.73 m2)-1为C组(27例)。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和服糖后2 h血糖(G0和G120)及胰岛素(I0和I120)水平,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3组患者G0和G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ISI较A组和B组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A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ISI呈正相关(r=0.501,P<0.001);eGFR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呈负相关(r=-0.288,P=0.017)。eGFR与G0和G120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P=0.962;r=-0.131,P=0.287)。结论 非糖尿病CKD患者随着eGFR下降,胰岛素抵抗加剧,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强,最终维持OGTT G0和G120水平并未随eGFR下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