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12—72月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特征及原因分析。方法:对328例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的测试,分析36个月前后Gesell 5个能区的发育商(DQ),生理年龄与发育年龄之间的差距以及发育异常的比例,并分析36个月前后两组父母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结果:328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Gesell测试结果显示,5个能区的平均发育商(DQ)分别为(65.4±21.2)、(74.6±21.9)、(70.2±22.7)、(46.8±18.2)、(65.7±20.9),均低于正常,36个月以上组儿童的5个能区DQ显著低于36个月以下组(P〈0.05),结论:3岁后语言发育迟缓不是单纯的语言发育迟缓,而是全面的发育迟缓,对患儿的影响更大,尽早发现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治疗,对儿童以后的生活学习将产生重大影响,文化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能早期发现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明显降低语言障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 抑郁和孤独感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述情障碍患者因“情感表达不能”可能会加剧负性心理体验,但其关联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孤独感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0年6-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合肥市4个社区(望湖城社区、逍遥津社区、三孝口社区、亳州路社区)的509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评估述情障碍或情感表达困难)、UCLA孤独感量表(评估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PHQ-9,评估过去2周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根据TAS-26得分将患者分为高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平均分)、低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平均分)。采用IBM SPSS 19.0和Amo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问卷509份,回收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7%。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文版PHQ-9得分≥10分的有59例,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2.0%(59/492)。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TAS-26、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版PHQ-9得分分别为(71.8±8.3)、(36.6±8.5)、(6.0±3.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AS-26与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中文版PHQ-9得分呈正相关(P<0.01);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与中文版PHQ-9得分呈正相关(P<0.01)。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TAS-26得分的平均值为71.82分,TAS-26得分≥71.82分的患者共243例(高述情障碍组),TAS-26得分<71.82分的患者共259例(低述情障碍组)。高述情障碍组患者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版PHQ-9得分均高于低述情障碍组(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述情障碍对抑郁有正向影响(β=0.25,P<0.01),述情障碍对孤独感有正向影响(β=0.68,P<0.01),孤独感对抑郁有正向影响(β=0.17,P<0.01)。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抑郁间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2,述情障碍对抑郁的标准化直接效应为0.2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43%。结论 述情障碍能加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水平,且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社区管理者应早期识别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情绪,积极处理述情障碍对孤独的影响,从而降低其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就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23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门诊中语言发育正常儿童151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男童语言发育迟缓比例明显高于女童(P<0.05);不同性别发育迟缓儿童格塞尔发育量表各能区D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发育迟缓儿童格塞尔发育量表各能区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早产、每日使用电子产品>2 h、每日户外活动<2 h及感觉统合重度失调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早产、每日使用电子产品>2 h和感觉统合重度失调是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语言发育受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影响,语言发育迟缓发现的时间越晚,越影响儿童智能发育水平,因此,在日后工作中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为促进儿童语言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就诊的1~6岁儿童,以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为病例组,同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且语言发育水平正常的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基本特征和家庭养育行为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因素,并按照儿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1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组)和608名语言发育正常儿童(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语言发育迟缓组男童占比较高(75.6%比61.0%),平均年龄较低[(2.3±0.8)岁比(3.6±0.9)岁],儿童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均较低(大专/本科及以上,66.5%比85.2%,69.2%比86.3%),初次接触电子屏幕的年龄较低(<1岁,30.6%比1.5%)、平均每日接触电子屏幕时间较长(≥2.0 h,40.5%比10.0%),家长与其平均每日亲子互动时间较短(<0.5 h,20.0%比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5.
宋羽雅  赖炘懿  林洁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53(2):166-172,封三
目的: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心理健康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3至4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对581名温州市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在线施测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DASS-21)以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共回收558份有效问卷。通过一般资料问卷、DASS-21量表以及ISI量表评估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并就人口学变量作差异比较;同时,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其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试的一线医务人员中,280 人(50.18%)存在焦虑症状,272 人(48.75%)存在抑郁症状,356 人(63.80%)存在失眠问题。女性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 <0.05);本科及以下学历、护士以及身体状况较差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1)、抑郁(P <0.05)与失眠(P <0.01)得分显著高于高学历、其他职业与身体状况较好者;工龄为3 年及以下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焦虑(P <0.001)、抑郁(P <0.001)及失眠(P <0.001)得分显著低于工龄更长者。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身体状况较差(β=2.72,P <0.01;β=2.50,P <0.05;β=2.54,P <0.01)、工作压力较高(β=1.29,P <0.001;β=1.29,P <0.001;β=0.61,P <0.001)以及工作-家庭冲突较大(β=1.04,P <0.001;β=0.89,P <0.01;β=0.66,P <0.01)是疫情常态化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焦虑、抑郁与失眠的风险性因素,较高的社会支持(β=-0.30,P <0.01;β=-0.51,P <0.001;β=-0.24,P <0.01)是三者的保护性因素;工龄为>3~5年(β=2.77,P <0.01)以及>5~10年(β=2.16,P <0.05)分别是抑郁和失眠的风险性因素;护士(β=-2.34,P <0.01;β=-1.39,P <0.05)是焦虑和失眠的高风险人群。结论: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需要高度关注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政府带头联动多方,通过降低一线医务职业压力,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正向 作用,开设个性化心理援助等心理服务以完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预防与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济南市5个社区中12-24月大年龄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22名,对每名儿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为期12个月。以儿童语言发育量表以及发育商,来比较干预前后儿童的语言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前儿童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分别为(77.1±12.4)、(67.2±10.7)、(75.6±12.8),干预后儿童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分别为(91.9±11.8)、(95.3±14.4)、(96.5±15.3),经过为期1年的针对性干预之后,儿童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水平和干预前相比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提高(P〈0.05);语言发育速度接近正常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发育速度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追赶趋势;在干预后,16名儿童的语言发育达到正常水平,恢复正常率为72.7%。结论采用医教结合模式,在儿童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就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及交流能力,甚至可以使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恢复正常的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现状及原因分析。方法:对161例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并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进行测查。结果:98例18~30月龄组和63例31~42月龄组的患儿总DQ值分别为69.78±12.27、65.61±13.31,均属于低下水平,两组总DQ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低下,应加强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儿及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对其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94例SCI患儿,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一般资料量表、心理弹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对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家庭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SCI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其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水平也较高,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0.05);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则较低,低于国内常模(P <0.001)。家庭疾病管理水平的“患儿生活水平”受患儿焦虑状况(β=-0.810,P <0.001)和抑郁状况(β=-3.144,P =0.002)影响,“家长疾病管理能力”受照顾者的“坚韧“(β=0.061,P =0.004)和“力量”(β=0.944,P <0.001)影响,“家长关心状况”受患儿的焦虑(β=0.078,P =0.041),照顾者的焦虑(β=0.990,P <0.001)及“力量”(β=0.019,P =0.044)影响,“家长疾病管理困难状况”受照顾者心理弹性(β=-0.098,P =0.004)及其“坚韧”维度(β=-0.892,P <0.001)影响,“家长疾病精力消耗状况”受照顾者的“乐观”(β=0.874,P <0.001)影响,“家长互相支持”受照顾者的抑郁(β=-0.145,P <0.001)和“力量”维度(β=0.088,P <0.001 )、“乐观”(β=1.155,P <0.001)影响。结论:SCI患儿及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是其疾病家庭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语言行为评估量表对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行为的评估作用。方法采用语言行为评估量表对门诊28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儿、20例器质性构音障碍患儿、2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及24例听力语言障碍患儿进行评估。结果(1)运动性构音障碍组、器质性构音障碍组、语言发育迟缓组与听力语言障碍组语言行为评估量表评估的总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2)器质性构音障碍组语言行为评估量表大部分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语言行为评估量表可用于语言障碍儿童不同类型语言障碍的语言行为特点分析,为其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戏疗法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训练中的疗效,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训练方法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针对其语言发育状况进行评定;对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游戏疗法,包括交流训练、理解力训练、表达训练、操作性课题训练、家庭训练,每天2次,每次20~30 min,每次2~3个课题,每周5~6 d,12周为一疗程,3个月后评定疗效。评定方法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汉语版S-S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结果 3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经游戏形式的语言训练后,理解、表达及操作性课题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训练以游戏形式进行,很容易被患儿接受。游戏疗法能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语言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功能及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瘫语言障碍患儿共11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单独行语言康复治疗,实验组56例在语言康复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脑瘫语言障碍患儿发育状况及语言发育商。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Gesell发育量表各行为评分、语言表达及理解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语言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能够提高脑瘫患儿伴语言障碍的发育及语言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Ninety nine consecutive insulin dependent and 101 non-diabetic pregnant women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nograph to assess early fetal growth. In 42 of the diabetic mothers and three of the non-diabetic mothers the scan showed early intrauterine growth delay. At 4-5 years of age all children available for study were evaluated by the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Only 23 of the 34 children of diabetic mothers with early intrauterine growth delay had normal test scores compared with 46 of the 50 children of diabetic mothers with normal intrauterine growth. The children failed in personal-social development,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and particularly in language and speech development. Children of diabetic mothers with normal early fetal growth had scores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children of non-diabetic mothers, of whom 76 of the 86 tested had normal scor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hildren with a history of growth delay in early diabetic pregnancy should be screened for possible developmental impair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坐姿矫正椅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独坐不能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47例,随机分为矫正组24例,对照组23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椅。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的总运动发育水平(运动发育商,DQ)及粗大动作(GM)和精细动作(FM)能力进行评分,并将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DQ、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坐姿矫正椅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夏蔚雯 《当代医学》2021,27(8):9-11
目的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9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n=24)和观察组(采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n=25)。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刺激神经调控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及多水平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共回收学生及家长有效调查问...  相似文献   

16.
于翠娟  孙俊翠 《当代医学》2022,28(4):101-104
目的探究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保健干预,实验组在儿童保健中实施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干预,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质量、头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常见疾病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干预,能促进其智力发育,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对先天愚型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精细动作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03-01~2008-01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在宁夏儿童福利院生活的15名先天愚型儿童及10名在2003-01之前生活未接受过康复教育的先天愚型儿童进行测试。两组儿童基本情况匹配。结果2003年之前的未经过康复教育的儿童在认知、语言、运动、精细运动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显著低于2003年之后进行康复教育的先天愚型儿童(P〈0.05)。结论接受康复教育的先天愚型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未接受康复训练的先天愚型儿童,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和精细动作与接受康复教育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In a previous study we reported difficulty with expressive language and visuoperceptual abil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epilepsy and otherwise normal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study analysed speech and language dysfunction for each individual in relation to epilepsy variables, ear preference, and intelligence in these children and described their auditory function. Twenty 6-year-old children with epilepsy (14 females, 6 males; mean age 6:5 y, range 6 y–6 y 11 mo) and 30 reference children without epilepsy (18 females, 12 males; mean age 6:5 y, range 6 y–6 y 11 mo) were assessed for language and auditory ability. Low scores for the children with epilepsy were analysed with respect to speech-language domains, type of epilepsy, site of epileptiform activity, intelligence, and language laterality. Auditory attention, perception, discrimination, and ear preference were measured with a dichotic listening test, and group comparisons were performed. Children with left-sided partial epilepsy had extensive language dysfunction. Most children with partial epilepsy had phonological dysfunction. Language dysfunction was also found in children with generalized and unclassified epilepsies. The children with epilepsy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e reference children in auditory attention, perception of vowels and discrimination of consonants for the right ear and had more left ear advantage for vowels, indicating undeveloped language laterality.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徐艳红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6,37(10):1193-1196
目的 对发育指标延迟患儿进行早期诊断、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和预后研究分析,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288例发育指标延迟患儿作为研究组,263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形式,对早期诊断、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引导式为主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治疗组进行干预,并进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 发育指标延迟的临床特点以运动发育迟缓最常见(228例,79.1%),认知/感知发育迟缓次之(31例,10.8%),情感交流发育迟缓(22例,7.7%)和语言发育迟缓(7例,2.4%)最低。男孩高发,初诊年龄2~36个月,平均(7.80±4.32)个月,高峰为6~12个月。高危因素主要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其中222例患儿随访6个月后发现159例进入正常(71.62%),63例(28.38%)未发育正常,包括发育指标延迟34例(15.31%),全面性发育落后(GDD)14例(6.30%),脑性瘫痪(CP)10例(4.50%)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5例(0.23%)。结论 防治HIE、早产、新生儿窒息、妊娠期高血压等可降低发育指标延迟的发生率。有明显运动、认知/感知、语言发育和情感交流发育指标延迟的患儿应早期诊断,引导式为主的早期干预可改善其预后和降低GDD、CP和ASD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