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视眼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的双眼视功能及其区别。[方法]选取近视眼63例,按习惯矫正方式分为框架眼镜矫正和角膜接触镜矫正两组,Von Graefe法测量每位近视的远、近距离水平隐斜,梯度性AC/A比率,远、近距离正、负融像性聚散,比较两组各参数差异。[结果]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两组的近距离水平隐斜分别为(-7.33±3.67)△、(-4.12±3.35)△,AC/A比率分别为(2.69±1.78)△/D、(4.34±1.68)△/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戴角膜接触镜近距离水平隐斜、AC/A比率更接近正常水平。戴角膜接触镜近距离负融像性聚散(21.32±5.12)△较戴框架眼镜组(17.14±6.03)△增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距离水平隐斜,远距离正、负融像性聚散、近距离正融像性聚散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近视戴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距离水平隐斜、AC/A比率较戴框架眼镜更接近正常值。  相似文献   

2.
3.
近视患者视功能调节与辐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近视眼患者的调节与辐辏检查结果分析其双眼视功能 ,结合临床指导正确配镜。方法 :120名近视分为低度、中度、高度3组 ,每组40人。小瞳验光后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查双眼视功能 :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超前、调节滞后量、隐斜度、正负融合范围等。结果 :每组近视患者PRA(正相对调节)平均值分别为 (-2.38±1.03)D、(-2.98±1.52)D、(-2.71±1.50)D ,I组与Ⅱ组、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1) ,正负相对调节平衡的比例分别为47.5 %、50 %、55%。各组近视中斜位在正常范围约占一半;负融合偏大在3组中远近位均约占一半 ,正融合偏小3组比例 :远位52.5%、57.5 %、53.5 % ,近位17.5 %、7.5 %、7.5 % ,正融合偏大3组比例 :远位10 %、15 %、30 % ,近位60 %、57.5 %、60%。结论 :调节储备不足和辐辏功能不足在近视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中高度近视组眼调节反应不足的比例高于低度近视组。对于有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近视可以通过调整屈光处方缓解视疲劳现象 ,维持正常的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5.
背景 儿童视力问题一直是家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各医院门诊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病例也比较常见,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手术及术后训练效果上.目的 应用同视机测量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同时视重合点、融合范围以及双眼远立体视的改变,分析其双眼三级视功能特征,为尽早明确病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  相似文献   

6.
7.
双眼视觉训练谢竹梅鲁纯葆(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南昌330006)弱视是一种视觉异常现象,与近视,远视、散光均不同,是儿童发育时期的常见眼部疾病。弱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注视性质,增进视力,最终达到恢复双眼视功能。本文采用英国制250~258型同视机...  相似文献   

8.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远期双眼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双眼视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 Accommodative Esotropia,RAET)患者39人;及同期就诊远视性屈光不正(Hypermetropic Refraction Error,HRE)对照组(水平及垂直斜视度各≤5a和≤1△A)43人。两组初诊平均年龄分别为:4.89±1.00岁、4.96±0.88岁,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5.03±0.83年、4.86±0.70年。所有病人初诊时均l%阿托品眼膏散瞳(一日2次,连用5天)检影验光后配全矫眼镜,屈光度均在+2D-+6D范围内。此后每半到一年睫状肌麻痹验光一次,依此调整眼镜度数;并运用遮盖去遮盖、遮盖加三棱镜试验检查眼位。末次就诊时所有受试者矫正视力t〉0.8,并记录此时双眼视功能:同时视、融合功能;Titmus、颜少明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及TNO立体视功能。结果:所有受试者均有同时视功能,二组间双眼融合功能无显著差异(P=0.1621)。RAET组矫正眼位正位(水平及垂直斜视度各≤5a和≤1△)12人;仅1人完全无立体视;残留〈+10A的小度数斜视27人,仅6人具有粗略立体视功能。RAET组三种立体视图检查结果均显著差于HRE组(P均=0.0000)。RAET组Titmus与TNO检查结果间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40)。结论:RAET患者即使经治疗眼位得以恢复,且具有同时视和融合双眼视功能,但对残留小度数内斜视者,远期易遗留不良的立体视功能。随机点立体视图能更好地反应其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78-81+85
目的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近视性屈光参差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患者48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中文版评估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通过近立体视检查图本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前、矫正3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驾驶和周边视野的评分均较配戴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眼痛方面评分比矫正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一般健康状态、社交功能、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和色觉方面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近立体视功能优于矫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0,P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0.
收集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近视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屈光参差组与非屈光参差组,各30例(60眼),于术前,术后10 d,1、3、6个月检查视力、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经LASIK术患者屈光参差得以消除,立体视觉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屈光参差组;融合范围也有显著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ASIK术对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功能有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继发性内斜视手术方式及二次手术前、后双眼视觉.方法 对59例均有外斜视手术矫正病史的继发性内斜视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两次手术术前、术后双眼视觉的变化.结果 对有外转受限和侧方非共同性的患者,采用外直肌复位或缩短复位,不足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对无外转受限和侧方非共同性的患者,采用内直肌后徙,不足联合外直肌复位或缩短复位术.间歇性外斜视过矫所致的继发性内斜视对双眼视觉损害更大,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直肌复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是治疗继发性内斜视的有效方式,尽早手术治疗,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徐渊  赵炜  惠延年  田艳明  周芳红  高艳萍 《医学争鸣》2003,24(13):1175-1176
目的 :研究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偏心率 (e值 )及其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之间的相互关联 .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 ,对门诊屈光不正患者 393例 (76 2只眼 )的e值、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进行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0 .0统计软件作角膜偏心率的均数、标准差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的e值范围为 0~1.18(右 0~ 0 .73,左 0~ 1.18) ;e值为 0 .39± 0 .12 (右 0 .39±0 .11,左 0 .39± 0 .13) .e值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 (右眼Pear sonCorrelation =- 0 .10 5 ,P <0 .0 5 ;左眼PearsonCorrelation =- 0 .111,P <0 .0 5 ) .本组患者的e值与年龄、屈光度、角膜曲率均无显著关联 .结论 :角膜偏心率是屈光矫正的一项重要参数 ,推荐 0 .4作为年龄在 35岁以下的近视患者验配硬性隐形眼镜的e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规律。方法对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手术前斜视度为20~80Δ,手术后2~12Δ。双眼视功能检查,手术前有重合点的19例(63.3%)、无重合点的11例(36.7%);手术后有重合点的28例(93.3%)、无重合点的2例(6.7%)。手术前融合范围0~120,平均(6.1±4.7)0;手术后融合范围0~300,平均(14.4±5.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手术前有立体视觉的9例(30%)、无立体视觉的21例(70%);手术后有立体视觉的22例(73.3%)、无立体视觉的8例(26.7%)。立体视锐度手术前≤60″无、手术后增至4例;手术前80~200″2例、手术后增至6例;手术前300~800″4例、手术后增至10例,立体视锐度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治疗在改善眼位的同时,双眼视功能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14.
WiththeextensivedeveIopmentofradialkerato--tomy(RK)and(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thepostopcrativeundercorrectioncausedbyvarioustypesofcauses,especiallyinthecasesofSD(sphericaldiopter)>--6.0D,hasbecomeaknottyprobleminclinicalpractice.TreatmentofRKorPRKagainwouldprobablyencounterinundercorrec-tion.Moreover,theoperationwascomplicatedandcomplicationsoccurfrequently,especiallyforthosepatientshavingepisodeofhormone--inducedglaucomapreviously.Inourcenter,wecorrectedwlthLASlKandachievedsa…  相似文献   

15.
阿托品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视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近视。近视程度的增长、眼轴的延长会引起不可逆的眼底改变,最终导致低视力和盲。近视的控制也因此受到了政府和家庭的重视,但目前能有效控制近视增长的手段较少。阿托品滴眼液是公认的有效减缓近视发展和控制眼轴增长的首选药物,但由于长期散瞳作用恐引起视网膜病变,其使用也受到了全世界的争议。本文就阿托品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于行近视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重建的因素。方法选择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月,视力≥0.8的患者67例(134眼)为手术组,正常人52例(104眼)为对照组,进行近视力、远、近立体视、对比敏感度、色觉、视野等视觉功能的检查。结果两组近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矫正近立体视,对照组优于手术组,但矫正近立体视两组无差异。对比敏感度曲线,对照组在高空间频率有下降,手术组在低空间频率有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色觉、视野检查均无异常。结论患者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眼部生理结构的改变、手术操作、人工晶体的类型等均为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手术前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或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较差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例(16只眼)的资料。对术后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屈光度、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及矫正近视力的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变差的原因。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4.88±10.32)岁,术前屈光度范围-29.0~-18.0 D,平均屈光度(-23.19±3.60) D,术后屈光度范围-3.0~1.75 D,平均屈光度(-0.73±1.31) D,术后屈光度比术前明显减小(P<0.001)。所有患者对术后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满意,术前矫正远视力平均为0.19±0.07,术后平均矫正远视力为0.24±0.07,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对术后裸眼近视力和30 cm矫正近视力的满意度均较差,术后裸眼近视力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30 cm矫正视力亦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10 cm矫正视力有改善但依然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屈光性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下降,主要与术后裸眼近视力和术后矫正近视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观察80例150眼青少年近视佩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6月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5、P=0.65);与佩戴前比较,角膜前表面曲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3、P=0.00)、角膜后表面曲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1、P=0.90)、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5、P=0.29).结论 角膜塑形术主要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途径可有效矫治近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飞秒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曲率变化.方法 70例(140眼)近视患者被分为2组:低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采用晶星900光学生物测量仪对2组患者进行检测,得到术前K值、术后K值,△K及等效球镜(SE)矫治,对比研究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飞秒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差异.结果 术后高度近视组K值明显小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显著性.矫治1.00D的等效球镜度数时,低度近视组角膜曲率变化(0.99±0.15)D,高度近视组角膜曲率变化(0.87±0.26)D,两组之间的△K/SE矫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度近视组△K/SE矫治明显大于标准值0.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矫正同等量单位的等效球镜时,低度近视比高度近视的角膜曲率变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