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基因多态性及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淀粉样变性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腹部脂肪活检,对152例健康人和159例RA患者的SAA1进行分析。结果2组均发现1.1、1.3和1.5共3种等位基因和1.1/1.1、1.1/1.5、1.1/1.3、1.3/1.3、1.3/1.5及1.5/1.5共6种基因型,RA淀粉样变性组1.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SAA1的等位基因1.3可能与RA淀粉样变性有一定的关系,SAA1.3基因型的RA患者定期作腹部脂肪活检对早期发现淀粉样变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86例RA患者不同病期、45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IL-17、VEGF水平,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OA组和对照组(P〈0.05),OA组血浆IL-17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活动期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P〈0.01),RA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血浆IL-17、VEGF水平与ESR、hs-CRP、RF呈正相关。结论IL-17、VEGF与RA的发病、病情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直接或间接参与RA炎症的发生、血管增生及关节软骨破坏等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超声声像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2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肩、双肘、双腕、双侧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测量其滑膜厚度(US joint count SH、US index SH)、关节积液(US joint count SF、USindex SF)及RI值,并进行能量多普勒评分(TSS),同时对受检患者进行DAS28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 RA患者血清VEGF与US joint SH、US index SH、US joint PD、TSS呈正相关,与RI呈负相关。RA患者DAS28评分与US joint SH、US index SH、US joint SF、US index SF、US jointPD、TSS呈正相关,与RI呈负相关。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反映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性病变及滑膜血管翳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血管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主要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对VEGF及其受体的功能,缺氧、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对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调控以及VEGF及其受体与RA病理变化、病情改变和治疗作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滑膜血管形态的特征,分析VEGF与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滑膜组织分为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基质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A与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将滑膜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与患者外周血的部分实验室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VEGF表达结果进一步与关节镜下滑膜形态学所见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关节镜下滑膜形态(血管密度、血管形态、扭曲或直行血管走行方式)进行评分;滑膜增生程度也采取VAS半定量分析方法,分为几乎无滑膜增生、少有、有及滑膜肥厚。结果:在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层基质组织, 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与RA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58,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87,P<0.05),R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56,P<0.05)。此外,O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直行血管走行方式呈正相关(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滑膜纤维素增生程度呈正相关(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弯曲血管走行方式及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及RA患者之间均存在差异,VEGF表达与部分炎症指标及关节镜下滑膜血管形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血管新生的重要诱导剂,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成为早期诊断疾病、观察病情活动、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点治疗开拓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新途径,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ApoB/A1)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就诊的胸痛患者520例。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增厚组。其中,冠状动脉正常组191例,冠状动脉增厚组329例。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检测各组SAA、ApoB、ApoA1等,计算ApoB/A1。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增厚组收缩压、舒张压、ApoB/A1、SA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冠状动脉正常组高(P?<0.05),冠状动脉正常组较对照组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hs-CRP、SAA、ApoB/A1及收缩压呈正相关(r?=0.247、0.397、0.402和0.116,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SAA、ApoB/A1及收缩压呈正相关(r?=0.253、0.674、0.650和0.141,P?<0.05),冠状动脉斑块与SAA、ApoB/A1呈负相关(r?=-0.295和-0.279,P?<0.05)。ApoB/A1[OlR=24.768(95% CI:6.270,97.841),P?<0.05]、SAA[OlR=1.956(95% CI:1.446,2.647),P?<0.05]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SAA、ApoB/A1的表达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一致,相关性强,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和治疗后随访寻求一种简便、易测、可靠、无创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测定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VEGF,并与53例非结直肠癌患者作比较。结果①结直肠癌组血清VEGF水平(813.14±511.8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1.40±164.08)μg/L,差异显著(P<0.001);②血清VEGF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有淋巴结、肝脏及远处转移者血清和组织VEGF水平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P<0.05;P<0.001);④血清与组织VEGF之间密切相关(P=0.000)。结论①血清和组织VEGF测定能够反映结直肠癌的发展和预后;②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与血清VEGF水平密切相关,血清VEGF可替代组织VEGF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以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特种蛋白分析仪OTTMAN-1及配套试剂盒检测全血hs-CRP和SAA,使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抗CCP抗体及RF,比较四项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s-CRP、RF、抗CCP抗体和SAA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hs-CRP、RF、抗CCP抗体和SA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24%、91.18%、81.37%和91.18%,高于对照组的1.22%、0.00%、57.32%和0.00%(P<0.05);实验组患者hs-CRP、RF、抗CCP抗体联合SAA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8.04%,高于单一指标检出率(P<0.05)。结论hs-CRP、RF、抗CCP抗体联合SAA检测有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定量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2例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结果:血浆可溶性VEGF水平胃癌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分化程度较差、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显著高于分化程度较好、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结论:血浆可溶性VEGF浓度对于预测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水平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及其受体(sVEGFR1和sVEGFR2)水平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以及作为子宫肌瘤临床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选取30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和同龄正常女性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sVEGF及sVEGFR1、sVEGFR2含量。结果研究组sVEGF及sVEGFR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sVEGFR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患者sVEGF和sVEGFR2无月经周期变化(P>0.05),sVEGFR2与子宫肌瘤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sVEGF和sVEGFR2可以作为子宫肌瘤临床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内膜组织的VEGF-A和VEGFR-1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A及其受体VEGFR-1是否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50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VEGF-A和VEGFR-1 mRNA半定量检测;采用Western blot进行其蛋白质表达的半定量检测。结果:癌组织VEGF-A和VEGFR-1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内膜组织;VEGF-A和VEGFR-1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肌层侵袭的深度有关,与淋巴结的转移无关;低分化癌组织VEGF-A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VEGFR-1的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结论:VEGF-A及其受体VEGFR-1的高表达可引起子宫内膜癌的肌层侵袭;癌分化越差,VEGF-A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肾毒血清对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增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肾毒血清组[后者按所含肾毒血清的不同体积浓度(1.25%、2.5%、5.0%)分3个亚组,肾毒血清取自成模12周后的5/6肾切除模型大鼠];利用MTT检测EPCs的增生率,ELISA检测培养上清VEGF的浓度,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肾毒血清在不同时间点对培养EPCs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抑制作用(除1.25%的肾毒血清在12 h时外,其他均P<0.01);同一浓度的肾毒血清对EPCs的增生抑制作用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 h的增生率显著低于12h(均P<0.01),48 h的增生率显著低于24 h(均P<0.01);12 h时,各肾毒血清组EPCs分泌的VE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4 h时,5.0%肾毒血清组EPCs分泌的VEG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8 h时,各肾毒血清组EPCs分泌的VEGF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12 h、24 h和48 h时VEGF mRNA表达分别为(0.55±0.03)、(0.53±0.02)和(0.49±0.04),2.5%肾毒血清组12 h、24 h和48 h时VEGF mRNA表达分别为(0.50±0.02)、(0.34±0.02)和(0.15±0.01),2.5%肾毒血清组各时间点之间的VEGF差异有显著性(均P<O.05).结论 肾毒血清能抑制EPCs的增生可能是通过抑制EPCs的VEGF mRNA表达、进而减少VEGF分泌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人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 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2014 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就诊的150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150 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VEGF基因rs3025040C/T、rs10434G/A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分析等位基因 及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内异症发病的风险关系。结果:内异症组患者VEGF-rs3025040C/T位点C、T等位 基因频率分别为76.67%和23.33%,对照组为58.00%、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62, P <0.001, OR =1.800,95% CI =1.410~2.298),提示在VEGF-rs3025040C/T位点上携带有C等位基因的妇女更易得内异症。 内异症组患者VEGF-rs10434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00%和40.00%,对照组为81.67%、1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84, P <0.001, OR =1.344,95% CI =1.207~1.497),提示在VEGF-rs10434G/A位 点上携带有A等位基因的妇女更易得内异症。结论:VEGF-rs3025040C/T、rs10434G/A位点多态性与内异 症发生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对210例乙肝患者肝活检组织及40例CCl4实验大鼠不同时期肝组织,用 VEGF m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 75例乙肝患者用EIA法定量检测其血清 VEGF含量。结果:在 CCl4大鼠实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变性肝细胞 VEGF阳性表达;晚期(8~12周)VEGF阳性肝细胞较少。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至LC反而下降(P<0.01)。结论:VEGF与乙肝的发病阶段、肝细胞再生、肝组织病变程度等密切相关,其在肝内血管改建中担当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