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乳腺癌病人在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药物后采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早期左心室功能 改变,并探讨左室整体三维应变参数对检测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2016-03 ~ 2018-03 期间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女性乳腺癌病人 30 例,均接受 6 周期的 TAC 联合化疗方案。分别检测病人接受 3 DST 后的化疗前基础状态、化疗 3 周期、化疗 6 周期后的左室壁整体收缩期应变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 GLS) 、径 向应变( GRS) 、圆周应变( GCS) 及面积应变( GAS) ,同时应用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左室舒张末容积( LV- EDV) ,左室收缩末容积( LVESV)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每搏输出量( SV)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E/A 值。结果: ( 1)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 3 周期及 6 周期后病人左室 EDV、ESV、LVEF、SV 及 E/A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2) 化疗 3 周期完成后左室 GLS 较化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周期化疗完成后左室 GLS、GAS 均较化疗前显著减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具有剂量累积性,且早期损害不易显现。三维超声斑点追 踪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所引起的心肌损害,为临床及时调整方案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DNR)在100例维吾尔族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进行临床分析.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DNR化疗后出现的心脏毒性,按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DNR的累积剂量,对比化疗前后的各项客观检查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 10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毒性者共22例,发生率为22%,其中急性或亚急性心脏毒性15例发生率为15%,慢性心脏毒性7例发生率为7%,心肌损害出现的中位疗程数为6个疗程,中位时间为34周.本研究中DNR的心脏毒性在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r=O.443,P=0.000),其中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改变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酶升高、TNT升高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性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O.210,P=0.042),55岁以下年龄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更高.在55岁以下年龄组,女性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性更高(r=0.351,P=0.005),而55岁以上年龄组未表现出以上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表明维吾尔族白血病患者DNR的心脏毒性与药物的累积剂量、患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的性别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限制药物的累积剂量以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对于维吾尔族老年患者、女性患者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蒽环类药物作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细胞毒性药物,是治疗儿童白血病最有效的药物,但其对心脏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儿以后的生活质量及无病生存率,甚至部分患儿在急性白血病临床治愈后仍会出现心脏毒性,故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该文从蒽环类药物心脏损害的临床分型、发生机制、病理生理、监控及预防措施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蒽环类药物是最具活性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瘤具有高效的作用。在临床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一效应的线性关系,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脱发等副作用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有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较为常见的是慢性心脏毒性,多出现在治疗1年以内,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肌病。  相似文献   

5.
杨艳峰  王献民 《海南医学》2022,(23):3125-3128
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NT)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在显著提高患儿生存率的同时,其继发心脏毒性严重影响患儿远期生存质量及预后,故早期检测并长期监测ANT心脏毒性、尽早诊断及防治对于ALL患儿至关重要。本文就ANT对ALL患儿心脏毒性定义、临床分类、防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TC)化疗后心脏毒性监测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值(E/A)、心电图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变化,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ECG)监测ATC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肿瘤科首次确诊为乳腺癌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病史,无心脏病史,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未行放射治疗。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后根据患者情况采用ACT(即环磷酰胺+吡柔比星4个周期,多西他赛4个周期)、CAF(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6个周期)或TE(表柔比星+多西他赛6个周期)方案化疗,对其化疗前、后的心电图、CPK、常规EC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监测化疗前基本正常94例,化疗后基本正常77例,化疗过程中出现改变37例;CPK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常规ECG监测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LVEF、LVFS较化疗前下降(P<0.05);化疗后E/A较化疗前下降(P<0.01)。结论 ECG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有价值的临床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手术、放射疗法能使1/3未转移早期病人治愈。早期诊断应用上述疗法有50%病人可以治愈,而其它病例需配合应用化疗。抗肿瘤药物在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对于某些恶性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睾丸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化疗已取得相当高的治愈率,但是化疗有很大的缺点,它对肿瘤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而全身毒性较大。其中,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是一种严重而且经常困扰临床医生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ANTH)化疗后的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探讨2D-STI评价和监测ANTH化疗所致心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NHL初发住院患者37例(ANTH化疗组,行CHOP方案化疗)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0人(正常对照组)。采用2D-STI检测正常对照组和ANTH化疗组受试者化疗前及化疗第1、2和3个周期患者心脏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角度(LVtw),计算对应的GLS×LVtw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和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前一般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后GLS、GRS及GCS低于化疗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GLS下降幅度较GRS和GCS明显;化疗第3个周期超声指标符合心肌毒性诊断标准的4例患者的GLS、GRS、GCS、GLS×LVtw降低;以△GLS×LVtw=-64.53%×°为截断点预测发生心肌毒性的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66.7%,约登指数最大为0.667。结论:2D-STI可以检测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的早期改变,在早期检测ANTH所致心功能损害方面较敏感,可能成为未来预测ANTH化疗继发早期心肌毒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44-247
蒽环类药物已普遍应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唯一获批的预防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药物为右雷佐生,但其临床使用仍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探究能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药物是肿瘤心脏病学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研究认为极具应用前景的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动心肌运动定量(aCMQ)技术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34例射血分数保留型(LVEF>50%)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室早组。同期选取性别匹配的2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2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未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侧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速度平均值的比值(E/E’a)。运用aCMQ技术获得2组两腔心纵向应变(AP2LS)、三腔心纵向应变(AP3LS)、四腔心纵向应变(AP4LS)及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短轴基底段环向应变(SAXBCS)、左室短轴中间段环向应变(SAXMCS)、左室短轴心尖段环向应变(SAXACS)及整体环向应变(LVGC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早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早组与对照组LVIDd、LVI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早组与对照组LAD、LVEF、E/A、E/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早组AP2LS、LVGLS、SAXMCS绝对值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2LS及LVGLS对频发室早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aCMQ技术能发现频发室早患者早期隐匿性的心功能改变,可作为一种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相对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及其同工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预后价值。方法:测定和分析了23例初诊儿童急淋和7例急淋完全缓解期患儿S-LDH及其工酶的变化。结果:初诊急淋患儿S-LDH活性明显高于急淋完全缓解期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P<0.05),而急性高危组S-LDH活性又明显高于急淋标危组(P<0.05),同时S-LDH同工酶增显示,急淋高危组S-LDH同工酶3(LDH-3)的浓度显著高于急淋标危组(P<0.02),结论:高活性S-LDH和LDH-3升高可作为儿童急淋高危因素之一,从而具有估计其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程中的血药浓度,分析HD-MTX排泄延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ALL患儿47例,使用HD-MTX化疗108例次,采用FPIA法动态监测患儿MTX的血药浓度,并观察排泄延迟和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结果 HD-MTX排泄延迟68例,24hMTX浓度>10.0μmol/L5例,48hMTX浓度>1.0μmol/L30例,72hMTX浓度>0.1μmol/L33例,HD-MTX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发热和骨髓抑制。结论 MTX的消除过程存在个体差异性,HD-MTX化疗过程需要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实施,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及诊断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共272组有效统计数据),将所有数据按临床有无出血分组(出血组、无出血组),比较两组T EG的4项指标[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最大振幅(MA)]和血小板(PLT)计数。对PLT<30×109个/L者,按有无出血分组(有出血组、无出血组)并比较T EG的4项指标。通过ROC曲线,比较T EG不同指标与PL T计数评估出血风险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所有272组数据比较,出血组K值、R值大于无出血组,α角、M A值、PL T 计数小于无出血组( P<0.05);PL T<30×109个/L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组K值大于无出血组,α角、M A小于无出血组( P<0.05),两组R值、PL 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A值、α角诊断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分别为0.750、0.740、0.653)。结论 TEG能够预测急性白血病出血风险,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and chemotherapy can cause immune imbalance,and gaseous molecule hydrogen sulfide (H2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immune respons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e regulation of H2S in pediatric ALL.Methods Children (n=78) with ALL admitted during 2010-2013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wo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period of before chemotherapy,bone marrow remission and two days after chemotherapy,respectively.Serum contents of H2S and cytokines,including interleukin-1β (IL-13),interleukin-2 (IL-2),interferon-γ (IFN-γ),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interleukin-4 (IL-4),interleukin-6 (IL-6),interleukin-10 (IL-10) and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 (MIP-1a),were detected using ELISA method.Stepwis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2S and cytokines.Furthermore,human Jurkat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and nucleoprotein of Jurkat cells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were collected,contents of cystathionine γ-lyase (CSE) and certain cytokines were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H2S,IL-13,IL-6,IL-10 and MIP-1α in children with ALL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while concentrations of IL-2,TNF-α,IFN-γ and IL-4 decreased obviously (P <0.01).In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concentrations of H2S and IL-10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but IL-4 and IFN-γ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markedly (P <0.05).At remission stage,H2S,IL-13,IL-4,IL-6,IL-10 and MIP-1α concentrations were further decreased markedly (P <0.05),but concentrations of IL-2,TNF-α and IFN-γ increased again (P <0.05).Protein contents of CSE,IL-10,IL-4 and IL-2 of PBMCs also increased markedly in children with ALL.Moreover,changes of CSE protein contents of PBMCs were consistent with serum H2S contents,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2S and certain cytokines based on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性能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又称Tei指数)在评价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心功能早期损害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DNR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12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Tei指数,同时以25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6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组及对照组(P〈0.01),化疗前组与对照组左心室Te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ALL患儿化疗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ei指数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DN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核型检测与化学治疗疗效关系。方法采用G显带常规技术对ALL患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68例ALL患儿均给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L-门冬酰胺酶和强的松联合化学治疗,按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标准,+4、+10、+17、t(12;21)及正常核型为预后良好组,11q23、复杂核型及极差染色体未列出的其他异常核型为预后差组,t(9;22)及亚二倍体核型为预后极差组,观察各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及总有效率。结果预后良好核型组完全缓解率明显优于核型差及极差组(Х^2=21.887,P〈0.001),总有效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Х^2=19.737,P〈0.001).结论染色体核型检测对ALL患儿化学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预后差组不应选用常规方案诱导治疗,而应选用疗效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融合基因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256例儿童ALL初诊时的资料,采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检测43种融合基因,分析不同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以及各常见融合基因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免疫分析、初诊白细胞计数、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33天微小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21例儿童ALL细胞表面标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例儿童ALL中普通ALL(Common-ALL)最多(8/21),预后较好。T-ALL也不少见(7/21),T-ALL中以I型多见,采用大剂量化疗后预后改善。Ⅱ、Ⅲ型T-ALL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