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省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TMN分期情况。方法:选取2004-2010年经本院胃镜及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415例,记录临床及病理特征;其中90例患者在本院进行食管癌外科手术,将其与食管癌TMN分期标准进行比较。结果:(1)男女比例8.2∶1,60~69岁年龄组的发病人数最多(占40.5%),各年中食管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癌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0年最高,而2004-2009年食管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鳞癌405例(97.6%),腺癌10例(2.4%);食管癌部位分布下段>中段>上段>颈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15例患者中有90例在本院进行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将其与新分期全球食管癌协作组(WECC)病例进行对照,在T、N、G、L分期有显著不同(P<0.05)。结论:我省食管癌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发病部位以食管下段为主,病理分型以鳞癌为主。就诊普遍较晚。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我院近10年间胃镜室食管癌检出情况,以及病理类型变化趋势,收集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年间我院胃镜室行胃镜检查者56232人次,其中胃镜下诊断为食管癌并经病理证实的983例病人,以5年为界线,分别记录性别、年龄、民族、病理类型,计算男女比例,食管鳞癌和腺癌的构成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近10年间我院胃镜室食管癌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食管癌男女比例为3.05:1,病理类型仍以鳞癌为主,占88.9%,腺癌占10.3%,10年中后5年腺癌构成比与前5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食管鳞癌和腺癌病人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回族、蒙古族食管鳞癌和腺癌病人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我院食管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食管腺癌发病无明显增加趋势;不同年龄段鳞癌和腺癌发病没有明显差异;汉族、回族、蒙古族间鳞癌和腺癌发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了解食管癌病人的病理类型及变化趋势。方法查阅32年间胃镜检查记录,对检出食管癌病人性别、年龄、民族、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按诊断时间分为四组,进行分析。结果B、C、D组食管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P〈0.05);B、C组食管癌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食管癌男女比例为2.58∶1,以40-65岁之间的病人为多(占59.65%);病变在食管中段的占70.7%;食管鳞癌占88.2%,腺癌占11.8%;汉族、回族、蒙古族食管鳞癌和腺癌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981〉0.05);B、C、D组食管下段腺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7,P〉0.05)。结论32年间食管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食管癌发病有老年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县食管癌现状。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0月胃镜检查3 520例中检查出的食管癌患者120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发病年龄62.7岁;②好发部位:颈段7例(5.83%),上段25例(20.83%),中段75例(62.5%),下段13例(10.83%);③组织病理: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20%),高分化鳞癌40例(33.3%),中分化鳞癌48例(40%),低分化鳞癌6例(5%),腺癌2例(1.7%);④食管癌总检出率为3.4%,早癌检出率为20%。结论我县区食管癌平均发病年龄略延迟;食管中段为好发部位,上段次之;组织病理以中分化、高分化为主;食管早癌检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海省近30年间经胃镜检出食管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近30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胃镜检查中心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明确诊断为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食管癌的相关因素。结果:近30年的检出率为1.47%,平均年龄58.56±10.75,食管癌高发于(40~6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011;鳞癌为主(75.01%),其次为腺癌(24.58%),腺鳞癌3例(0.19%);上段食管癌(14.55%),中段食管癌(63.5%),下段食管癌(21.9%)。结论:近30年内食管癌的检出率逐年下降,而发病年龄逐渐升高,以食管中下段为高发部位,在所有检出病理类型中以鳞癌最多见,老年患者、腺癌患者好发于下段,各民族发病率比较,以回族(2.17%)、藏族(2.03%)及土族(2.28%)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镜检查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及和田县人民医院1992年1月~2001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癌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内镜下表现以肿块浸润型为主,发生部位以食管中段多见,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中分化鳞癌多见。结论:食管癌患者以食管中段多发为主,并以低分化鳞癌多见。  相似文献   

8.
Galectin-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Galectin-3 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①用 S-P免疫组化法检测 80 例食管鳞癌石蜡标本中 Galectin-3 蛋白的表达情况;②用 RT-PCR 法检测分析 Galectin-3 mRNA 在 36 例胃镜下切取的新鲜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Galectin-3 蛋白在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浸润程度浅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P<0.05).②Galectin-3 mRNA 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为 77.8%(28/36),在远癌正常组织中为 13.9%(5/36),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浸润程度浅及未发生淋巴转移的组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Galectin-3 的差异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惠民  郭梅艳  王智红  王蕾  韩起廷  瞿峰  王彦华  王秀清 《重庆医学》2012,41(17):1678-1679,1683,1668
目的探讨Stat3及Bcl-2、Bax在食管上皮内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上皮内瘤变(150例)和食管鳞癌(100例)组织中Stat3、Bcl-2、Bax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上皮内瘤变、食管癌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0.67%、94.00%,食管上皮内瘤变和食管癌病例中的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P<0.05),且食管癌中Stat3蛋白的表达高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P<0.05);Stat3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均随食管内瘤变级别的增高及食管癌的出现而增高(P<0.05),但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食管内瘤变级别的增高及食管癌的出现呈降低趋势。Stat3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Stat3与Bax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Stat3及Bcl-2、Bax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一定作用,Stat3和Bcl-2可能在食管癌变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981年至2010年食管癌高/低发区原发性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加深对EAC发病流行特征的了解。方法 882例EAC资料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资料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频率描述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单变量Log Rank检验评估EAC生存期。结果 882例EAC临床病理分析显示:EAC明显以男性患者为主(男∶女=2.9∶1),50~60岁为高发年龄段(69%);家族史阳性率26%;首次确诊的患者中,95%以上为中、晚期;发生部位以食管中(49%)、下段(46%)为主;肿瘤大体类型以溃疡型最常见(54%),其次为髓质型(19%);肿瘤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59%),其次为中分化(33%),高分化少见(8%);近半EAC患者确诊时已发生淋巴结转移(48%)。对其中150例随访结果显示:EAC 5年生存率为20%,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AC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4.539,P<0.05)。按确诊年代,将患者分成前(1981~1990年)、中(1991~2000年)和后(2001~2010年)十年3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食管下段EAC检出率呈下降趋势(75%,43%和44%,χ2=17.876,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56%,56%和43%,χ2=7.565,P<0.05);临床早期EAC检出率呈上升趋势(3%,4%和5%,χ2=12.266,P<0.05);低发区EAC呈明显上升趋势(28%,25%和62%,χ2=74.635,P<0.05)。结论 EAC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溃疡型、中晚期、低分化癌为主,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20%;EAC在食管癌高/低发区的构成比相近,提示EAC地区分布可能有别于食管鳞癌(ESCC);近1/3EAC患者肿瘤家族史阳性提示遗传因素在EAC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has increased. The key point for raising the survival rate i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 an early stage. Narrow-band imaging (NBI) can enhance the contrast of the mucous membrane of the esophagus without staining.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NBI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The esophagus was examined with ordinary endoscopy and NBI endoscopy. Pit patterns and blood capillary forms were examined with routine magnifying endoscopy and NBI endoscopy. Finally, a 1.2% Lugoul's iodine solution was used to stain the esophageal mucosal surface and a biopsy was taken at all the sites where NBI or iodine staining was positive. NBI and iodine staining scales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 diagnosis,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A total of 90 cases (138 lesions in total) were diagnosed as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or precancerous lesions; 104 lesions (75.4%) were detected with ordinary endoscopy, 120 lesions (87.0%) were detected with NBI endoscopy, and 138 lesions (100%) were detected with iodine staining. The lesion detection rate of NB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odine staining (X2=17.176, P 〈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BI and iodine stain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X2=1.362, P 〉0.05), while the detection rate of NB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odine stain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X2=13.388, P 〈0.01). The pit pattern and blood capillary form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could be demonstrated clearer with NBI than with ordinary endoscopy.
Conclusions NBI can enhance the contrast of the mucous membrane of the esophagus without staining. The combination of NBI and iodine staining can rais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了解食管癌胃镜表现特点。②方法 对115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食管癌胃镜检出率为0.4%,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3例,中段61例,下段41例。食管癌以浸润型病变最为常见,占35.7%,病理活检阳性率为90.4%,51-6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58.3%。④结论 胃镜检查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恒兴医院30例住院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同时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恒兴医院、空军总医院、解放军309医院收集胰腺癌石蜡标本25例,胰腺癌新鲜组织5例。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法分别检测30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和30例肿瘤组织中的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中13例外周血与肿瘤组织配对标本基因突变的一致性。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50%,肿瘤组织为70%,配对标本中突变一致性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学标本时可以用高敏感性HRM法检测外周血KRAS基因状态,为胰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胸腹腔镜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phagectomy,MIE)与传统开胸手术(open esophagectomy,OE)食管癌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引起炎性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 1月至201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符合研究标准的食管癌患者共28例(MIE组及OE组各14例),采集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48 h血液样本.采用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内皮素(endothelin,ET)、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I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OE组中位年龄为67.5岁,MIE组中位年龄为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E组比较,MI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人ICU时间、术后留院时间及肺部感染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24小时血清IL-8水平,术后第6、12小时血清TNF-d水平,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引起的炎症反应程度相对较轻,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评估内蒙古西部地区人群中胃癌发病现况。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患者的基本数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 008例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检测,依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组,分为低、中、高危组3组,各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评估入组患者胃癌发病率。结果: 11 008例胃癌风险人群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67 %、1.46 %、9.13 %,高危组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61 %、1.19 %、7.21 %,高危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在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西部地区人群的胃癌患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适用于内蒙古西部胃癌高危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腹胃超声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29例胃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由经腹胃超声检查首诊发现胃部病变,再行胃镜检查并以胃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最终诊断为胃癌.采用McNemar方法比较胃镜和经腹胃超声检查的提示性病灶检出率、总体定性诊断准确率和胃不同部位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本组胃癌患者中进展期胃癌占93.0%(120/129),早期胃癌占7.0%(9/129).以最终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经腹胃超声检查无假阳性病例,病灶检出率为100.0%(129/129);胃镜检出胃部病灶128例,检出率为99.2%(128/129).1例胃镜未检出病灶的患者,经腹胃超声检查显示胃窦部胃壁显著增厚,而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粗大皱褶,未发现其他明显异常,但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胃癌声像图显示为增厚性、凹陷性和隆起性病变分别占46.5%(60/129)、41.1%(53/129)和12.4%(16/129),病变胃壁的最大厚度和长径分别为(13.5±5.1)mm和(56.8±24.9)mm.经腹胃超声和胃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4%(96/129)和82.2%(106/1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胃超声和胃镜检查对胃窦癌、胃体癌、胃角癌、胃底癌、贲门癌、残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腹胃超声具有良好的胃壁病变检出能力,积极推广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套扎术与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病人83例,随机分为2组,经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42例(EVL组),经内镜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注射治疗41例(联合组),分别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短期并发症,1、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程度。结果联合组吞咽哽阻感、局部溃疡发生率高于EVL组,咽喉部痛疼发生率低于EV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热、近期出血、胸痛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复查胃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0.5%,EVL组改善率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复查胃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EVL组的69.1%(P < 0.05)。结论经内镜套扎术和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均可有效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经内镜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长期疗效优于套扎治疗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DM)下肢神经损伤,为DM患者的病情进展判断及治疗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1-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收治的4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同期纳入门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联合应用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ic maging technology,SWE)对所有研究对象双侧下肢神经(胫、腓总及腓肠神经)进行成像及参数分析。结果 高频超声参数中胫神经直径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AS)、腓总神经CAS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剪切波弹性参数中,腓总神经杨氏模量平均值Mean(kPa)、最大值Max(kPa)、腓总神经平均速度Mean(m/s)及最大速度Max(m/s)具有较好诊断效能(0.70<AUC<0.90,P均<0.001)。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中腓总神经最为敏感,可作为DPN的重点观察指标。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检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为临床干预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锌指结合蛋白(Snail)和表皮钙粘附素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20例正常食管黏膜和40例食管癌组织中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食道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结果Snail在食管癌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30%),E-cadherin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癌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5%).Snai与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等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病变部位无关(P>0.05).另外,食管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昱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nail和E-cadherin在食道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反映食道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联合检测两种细胞因子时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