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GPI锚定蛋白(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protein)是白假丝酵母菌重要的细胞表面蛋白,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黏附、形态转换和细胞壁合成等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对白假丝酵母菌研究的深入,GPI锚定蛋白越来越多的重要功能逐渐被发现.本文从白假丝酵母菌GPI锚定蛋白的概念入手,从家族分类和功能分类两个角度对GPI锚定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GPI锚定蛋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樊香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72-276
已知内毒素(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时,脂多糖结合蛋白(LPS binding protein,LBP)可将LPS传递给CD14分子,由CD14介导LPS细胞内传导而使NF-κB激活,诱导促炎细胞因子TNF、白介素和粘附分子等的表达。但CD14分子是一种GPI膜锚定蛋白,缺乏跨膜区和胞内结构,不能直接向细胞内传导LPS信号,尚需其它分子起信号传导作用。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是LPS信号向细胞内传导的门户蛋白。  相似文献   

3.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现代有机化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成为连接化学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4.
分子靶向治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联合化学疗法可使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获益。临床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信号传导抑制剂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但靶向治疗后期产生的耐药问题成为临床上治疗的关键难题。研究表明,靶向药物耐药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异常以及肿瘤微环境改变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在逆转靶向药物耐药方面颇有成效。因此,该文对CRC分子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中医药应对策略进行论述,并对逆转靶向耐药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一线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强等缺点,将药物与递送系统相结合,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到达感染部位,是提高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良好策略。合成及仿生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抗真菌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发展。合成载体递药系统如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微球等,能改善抗真菌药物的理化性质、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提高靶向性和降低毒副作用;细胞膜仿生载体递药系统如巨噬细胞膜、红细胞膜包裹递药系统等,保留了体细胞的膜结构,用来包载抗真菌药物能赋予其各种生物功能和特异靶向性,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毒性。本文就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IFI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展望了新型仿生载体在抗真菌药物递送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蛋白有超过100多种是翻译后在其C端添加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进行修饰,然后通过脂质部分锚定在细胞表面.GPI锚定蛋白有多种功能,涉及细胞识别、生长、分化和程序性死亡等重要生命过程,与许多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GPI锚定蛋白主要与膜上微区域或膜上脂筏相连,该微区域或脂筏富含鞘磷脂和胆固醇.现在普遍认为GPI锚定蛋白与膜上脂筏的连接在信号转导和其他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GPI锚定蛋白的生物合成及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药物研发的最大难点是如何使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后经血液循环穿透血脑屏障(BBB)分布到CNS。目前,BBB靶向技术的研发非常活跃,其中重要的方法是进行药物分子化学修饰或将药物装载于纳米粒以穿越BBB。本文综述了通过药物的功能性化学修饰、药物载体系统和BBB内源转运子方法实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6):F0002-F0002
药物化学学科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以化学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以发现和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探索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新药专项”)于2008 年启动实施,迄今已近9 年时间,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重大药品研发成果显著。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成功研发出一批创新药物,累计94 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28 个一类化学和生物药新药,21 个中药新药。此外,针对临床用药需求以及部分药物依赖进口、药价格昂贵等问题,完成了200余个大品种药物技术改造,药品质量明显提升;二是药物研发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建成了由综合性大平台、单元平台、资源平台、企业平台等构成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形成了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网格化药物创新技术体系,使研发链和产业链逐步融合。一批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of drug,GLP)平台通过国际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协作中心。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化合物样品库;三是中药现代研究成效显著。研制出巴戟天寡糖胶囊、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龙血通络胶囊等一批中药新药。我国中药工业年产值从2008 年的1965 亿元增长至2015 年的7866 亿元,增长了4 倍;四是国际化发展快速推进。地奥心血康胶囊,拉莫三嗪缓释片、比伐芦定注射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一批国产药物在欧美国家获批上市。乙脑减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通过WHO 预认证,进入WHO 采购名单。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康莱特注射液、血脂康胶囊等中成药国际临床研究顺利推进;由我国专家研究制定的丹参等中药材标准进入美国药典,钩藤、虎杖等被列入欧盟药典;五是带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促进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居各工业门类的前列。医药工业主营销售过百亿的企业由专项实施前的2 家增至2015年的16 家,其中三家企业突破400 亿元。
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药物研发是新药专项支持的重要领域之一。《柳叶刀》杂志于2015 年1 月10 日发表了“1990 年~2013 年(基于240 种死因)全球、地区和国家的特定年龄—性别全死因以及特定病因死亡率:2013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的研究报告,该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牵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超过700 名研究人员参加,针对188 个国家的具体人口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关注了中国所面临的健康挑战。研究发现,我国人群的疾病死亡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当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四大主要疾病,慢性肾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的死亡率大幅增加。与1990 年相比,2013 年慢性肾病和老年痴呆症导致的死亡率分别上升了147% 和121%,说明我国防治老年痴呆症面临严峻的形势。老年痴呆症防治药物研发是世界新药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但也一个世界性难题。据Adis R&D 统计,1998 至2017 年各
大药企先后推出200 余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仅3 个药物和一个固定剂量复方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但这些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仅能起到缓解部分症状的作用,不能对因治疗或逆转病程。据统计在2002~2012十年间,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研发的失败率是99.6%。老年痴呆症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还不清楚,因此给新药研发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新药专项共支持了近70 个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抗老年痴呆症新药研发课题,有的品种前景看好。立足长远发展,大力支持和加强老年痴呆症相关基础研究,积极转化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为创制抗老年痴呆症新药提供丰富的知识供给;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我国中医药的优势,从中药中发掘和创制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新药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十三五”是新药专项实施的最后五年和冲刺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维护健康、改善民生的需求更加强烈,更好更快地实施新药专项意义十分重大。“十三五”期间,新药专项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聚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凝练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实施。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和“十二五”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新药研发的趋势和我国防治重大疾病及产业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新药专项以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为主线,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围绕“三重”即研制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部署研究任务,使目标更加聚焦、重点更加突出、任务更加明确。新药专项的实施,必将大幅度提升我国新药研发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我国药物研发与产业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转变,为防治重大疾病、改善民生、以及调整医药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医改做出重大贡献,加速我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此类药物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有着重要意义。2009年美国Adjei教授在《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该文阐述了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在各种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也展望了其在未来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面面俱到,条理清楚,堪称经典。然而精读此文,我们发现该综述在肺癌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介绍中未提及吉非替尼,忽视了吉非替尼在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基于对于分子靶向药物的新认识,我们撰写的Letter发表在《CA Cancer J Clin》上。  相似文献   

11.
12.
杨超  傅岳文  张莉  王艳  杨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098-4103
目的 揭示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PBD)的发病机制,为PB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8年2—7月,分别以“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sequencing”“youth bipolar disorder sequencing”为关键词,在PubMed检索2014年1月—2018年7月的文献,共获得32篇文献。挑选其中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或转录组测序研究且纳入患者例数超过10例的数据集,经检索筛选共得到5套完整数据集,包含4套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去重之后共计包含175个潜在与PBD风险相关的基因)及1套转录组测序研究(包含41个潜在与PBD风险相关的重要基因)。去重之后的基因按照不同组学方法分成两组:来自全外显子组测序的175个基因(全外显子组)与来自转录组测序的41个基因(转录组),分别使用生物信息软件DAVID、KEGG、Panther、WebGestalt进行每组基因生物学功能(BP)的富集分析,通过KEGG、Panther数据库计算其所富集的通路。结果 全外显子组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9个显著富集的BP分类,发生重要影响功能变异基因的主要作用与阴离子跨膜转运、氯离子运输、胚胎发育、神经管发育模式相关,另有少量基因显著富集与肾上腺发育功能相关。转录组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0个显著富集的BP分类,发生异常表达的基因主要集中在组蛋白泛素化、甲状腺素合成与水解、蛋白折叠、组蛋白修饰等蛋白合成或水解相关的功能。全外显子组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为肌醇磷酸盐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通路;转录组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为泛素化调控的蛋白水解通路。全外显子组基因在Panther数据库中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包括血管生成相关通路与帕金森疾病类通路;转录组基因在Panther数据库中未见显著富集的通路。结论 PBD患者异常突变的PLCD3、DAG1、APLNR、EPAS1等基因与胚胎发育相关,且该类变异属于遗传自父母的胚系突变;PBD患者中异常突变或表达的基因与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以及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引起真菌性生殖道炎症的假丝酵母菌,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9种抗真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常规培养并分离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53株菌,白假丝酵母菌占84.91%,白假丝酵母菌生物变种、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各占3.77%,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各占1.87%;47株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克霉唑、5-氟胞嘧啶啶、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其中6种药物耐药率〉50%。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是真菌性生殖道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且其对多种药物同时耐药。临床上应根据实验室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分子机制是迷走神经受刺激,大量乙酰胆碱释放,并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一系列抗炎效应。乙酰胆碱受体分为毒蕈碱(M)和烟碱(N)受体,其中N受体作为神经递质受体大家族之一,其α7亚单位是胆碱能抗炎通路下调细胞因子合成的关键受体亚单位,也是发挥抗炎效应的主要受体。胃肠道同样分布有胆碱能受体,研究其在胃肠疾病及损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将为消化系病的药物开发和防治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疾病认知与治疗依从性、疗效及预后的关系已得到充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躯体疾病患者。躯体症状障碍(SSD)是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对症状和疾病缺乏较好的认识能力,而对SSD患者疾病认知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 探索SSD患者疾病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4-1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住院的S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制疾病认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其疾病认知、心理健康状态及人格特征,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疾病认知现状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疾病认知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3%。84.6%(110/130)的患者对所患疾病相当不了解;52.7%(69/130)的患者对药物依赖或成瘾存在较大程度的担心;49.1%(64/130)的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较大程度的担心;43.6%(57/130)的患者基本不接受自己是精神心理疾病;61.8%(80/130)的患者存在较重的沮丧和无助感;55.4%(72/130)的患者对于“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停药减药”的错误行为有较大的认可度。患者对疾病了解度得分与对精神心理疾病接受度得分(r=0.278,P=0.005)、对自行减药停药认可程度得分(r=0.328,P=0.001)呈正相关;患者对药物依赖或成瘾的担心得分与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心得分呈正相关(r=0.561,P<0.001);患者对精神心理疾病接受度得分与对自行减药停药认可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263,P=0.007),与沮丧和无助感得分呈负相关(r=-0.244,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长期居住在城市、对自行减药停药的认可程度、焦虑及躯体化程度是对疾病了解度的影响因素(P<0.05)。对疾病了解度、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心程度、N2潜伏期是患者对药物依赖或成瘾的担心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对药物依赖或成瘾的担心程度、N2潜伏期是对药物副作用担心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对疾病了解度、恐怖程度、MMN潜伏期是对精神心理疾病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对精神心理疾病接受度、内-外性(E)程度、P50抑制率是患病后沮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对疾病了解度、MMN潜伏期是对自行停药减药认可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SD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较差,其人格特征、性别、长期居住地、个体躯体化、焦虑程度,以及部分脑诱发电位成分可部分影响或预测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对于预测患者疾病认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缺血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特别受到重视的问题是临床应用的防治急性脑缺血的药物严重缺乏,而大量研发的药物至今还没有成功。该文分析了防治急性脑缺血药物研发的现状和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提出研发新的防治急性脑缺血药物需要新的策略,并根据急性脑缺血的病理过程,提出了研发新型防治急性脑缺血药物的新策略,希望能够对防治脑缺血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主要涉及DNA 突变、遗传因素的改变、多种细胞信号传导的异常变化。磷脂酰肌醇3- 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protein kinase,PI3K)/ 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进程,该通路紊乱可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由于对肿瘤分子基础的深入研究,发现该通路的激活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凋亡、血管生成紧密相关。目前,靶向该信号通路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新趋势,该文就PI3K/AKT 信号通路与胃癌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真菌病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的28株菌中,假丝酵母菌占85.71%,皮肤癣菌占10.71%,霉菌占3.57%;24株假丝酵母菌中近平滑念珠菌检出最多占35.71%;分离菌株对两性霉素、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假丝酵母菌在甲真菌感染中多见,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种间差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天然药物防治非酒精性和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药物、有效部位及单体活性成分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文中列举了122种天然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将其分为生物碱类、总黄酮和总酚酸类、单体酚酸、萜类和甾醇类、总苷与总酯类、氨基酸和杂环类、多糖与聚糖类、肽和不饱和脂肪酸类、香豆素和色素类、单味植物药制剂、动物药与真菌药共11大类。文中还对未来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新药研发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由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固态类脂为载体,将药物镶嵌于类脂核或和黏附于类脂表面制备而成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粒径在10~1 000 nm 之间。固体脂质纳米粒所用的载体均为无毒或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类脂,是20 世纪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优点。该文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基本组成成分、制备方法、影响载药量(drug loading,DL)和包封率(entrapment efficiency,EE)的因素、载药系统的释放以及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应用、优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