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技术对51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以观察血清层粘连蛋白(LN)含量在肝病中的变化。结果发现肝癌(20例)、肝硬化(16例)病人血清LN水平明显增高,而急性肝炎患者(15例)并无明显升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因而提示,血清层拈连蛋白含量与肝脏疾病慢性纤维化,癌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伴发肝细胞损害甚至肝小叶坏死、肝硬化及门管区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性病变 ,Ⅳ型胶原 (Ⅳ -c)和层粘连蛋白 (LN)联合检测可反映肝损害及肝脏纤维化程度。作者采用ELISA免疫法检测甲亢患者与正常人血清Ⅳ -c及LN含量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甲亢患者 4 6例 ,男1 3例、女 3 3例 ,年龄 3 8± 1 0岁。根据临床症状并经血清总甲状腺激素T3 、T4 、FT3 、FT4 、TSH测定后确诊 ,病程为1 .1±0 .55年 ,均无肝病史。 4 6例中 ,ALT≥ 50U/L 2 0例 ;ALT <50U/L 2 6例 ,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5例不同肝病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LN。结果:各种肝病的L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64.71%的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68.18%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及94.44%的肝硬化患者L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患者LN水平均值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慢活肝、慢迁肝与急性肝炎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LN测定可做为判断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铜蓝蛋白(CP),层粘连蛋白(LN)水平的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rray 360型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P,酶联免疫试验检测LN。结果:脑恶性肿瘤、脑膜白血病脑脊液(CSF)CP、LN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CSF CP、LN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昭宣  周正伟  汪静   《四川医学》2019,40(6):575-579
目的探讨川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川南地区87例行肝脏穿刺病检的慢性乙肝患者LSM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得出该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对应的参考LSM值。结果 LSM对应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早期肝硬化(S4期)的界值分别为12. 20kPa、14. 35kPa、17. 55kPa,对应炎症活动度(G2-G4)级、(G3-G4)级、G4级的界值分别为9. 20kPa、14. 05kPa、17. 10kPa。肝纤维化S2期以下的LSM值为<12. 20kPa,S2期的LSM区间值为12. 20-14. 35kPa,S3期的LSM区间值为14. 35-17. 55kPa,S4期的LSM区间值为>17. 55kPa。炎症活动度G2级以下的LSM区间值为<9. 20kPa,G2级的LSM区间值为9. 20-14. 05kPa,G3级的LSM区间值为14. 05-17. 10kPa,G4级的LSM区间值为>17. 10kPa。结论 (1)川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硬度值均值较指南标准偏高,具有临床参考价值。(2)川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LSM<9. 20kPa,考虑肝脏病理分级12. 20kPa,考虑肝脏病理分级>G2S2,若血清乙肝病毒可检出时,可抗乙肝病毒治疗; 9. 20kPa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水平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LN的含量,比较对照组及脂肪肝组、慢性肝病组等其它疾病对照组的血清LN水平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血清L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清LN水平是诊断肝硬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11例正常宫颈组织、11例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和29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癌细胞中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均有明显减损.FN在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36.4%、75.9%;LN在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54.5%、96.8%.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FN和LN的表达.提示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的减损对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在着床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异常。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育组41例,原因不明不孕组43例妇女细胞外基质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N、LN在生育组分泌中期呈强表达,早期次之,晚期较弱。不孕组分泌各期表达均高于生育组,并且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在生育组与不孕组间不同,在同一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基底膜,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和间质细胞上表达不同。结论: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上呈周期特征性变化并参与子宫内膜的功能变化及胚泡的着床环节。其过高表达影响胚泡对母体子宫内膜的识别,定位和粘着过程,导致胚泡着床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血清GP73和AFP检测对肝细胞癌( HC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3例HCC、56例肝硬化、60例慢性肝炎和68健康对照血清AF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GP73水平. 结果 HC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健康人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血清GP73对HCC的灵敏度( SEN)、特异性( SPE)和准确度分别为73. 0%、89. 7%和85. 4%. 血清AFP对HCC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57. 1%、88. 0%和80. 2%. 血清GP73 +AFP并联试验对HCC的SEN、SPE和准确度分别为81. 0%、81. 0%和81. 0%.GP73和AF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89和0. 796. 结论 血清GP73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清AFP,GP73是HCC诊断的较好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浸润转移的病变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20例正常胃组织及96例胃癌标本中ColⅣ、LN、FN的表达。结果 CoⅣ、LN、FN免疫反应物呈标色均匀分布在胃腺体周围形成线状基底膜样结构。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则呈不规则条纹状表达。20例正常胃组织的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均匀、完整,基本无间增生。在96例胃癌组织中,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遭到明显的破坏,呈现断线状、条索状、甚至碎片状表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层粘连蛋白(FN)和纤粘连蛋白(LN)对两株细胞休外粘附的影响,以及与其转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N和FN对高转移的F细胞的附壁及淋巴结组织的粘附均有促进作用,而低转移和P细胞FN对基初期(3小时)附壁和淋巴结组织的占附有一定影响,提示瘤细胸质膜受体蛋白的表达与其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了层粘连蛋白(LN)在金黄地鼠颊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探索LN与颊囊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金黄地鼠60只,随机分成6组,1~5组用0.5%二甲基苯蒽涂擦金地鼠颊囊,每周3次,分别于6、8、10、12及14周处死。免疫组化法观察颊囊病变中LN的表达。结果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中LN表达呈连续、线状;侵袭癌中LN则模糊、消失;侵袭前沿LN表达缺失;分化好的癌巢周围LN呈连续、线状。结论 LN可作为口腔癌侵袭性诊断的指标,可反映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直观、准确地对原位癌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受体(LamininReceptor,LN-R)的表达在葡萄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1例葡萄胎组织(经随访13例发生恶变)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LN及LN-R进行检测。结果:LN在正常绒毛、葡萄胎未恶变组和恶变组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71.4%(20/28)、38.5%(5/13);LN-R分别为70.0%(14/20)、71.4%(20/28)、84.6%(11/13)。LN表达葡萄胎预后恶变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LN和LN-R在葡萄胎中的表达可能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判断葡萄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中透明质酸( H A) 和层粘连蛋白( L N) 含量的变化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120 例各种肝病患者及50 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H A 和 L N 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各肝病组患者血清中 H A 和 L N 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以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最为显著, H A 和 L N 的变化与肝病的病变程度和肝纤维化活动度呈密切正相关,同时测定 H A 和 L N 可显著提高阳性诊断率。结论 血清 H A 和 L N 的检测是反映肝病发展及肝纤维化程度,是鉴别有关肝病敏感且可靠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层粘连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检测了77例肝硬化患者血层粘连蛋白,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探讨肝硬化与层粘连蛋白(LN)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对象:肝硬化患者77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8例,血吸虫肝纤维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混合性肝硬化4例,隐源性肝硬化8例。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的病人,男49例,女28例,年龄31~75y。正常对照10例,为排除肝病的肝功能正常者。方法:每例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抽晨间空腹血。除LN外,每例同时行下列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B超及病因学检查,再结合腹水及肝性脑病程度,按Pug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LCC)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PLCC患者,另选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FP、GP73、PIVKA-Ⅱ水平,计算两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观察组血清AFP、GP73、PIVKA-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GP73、PIVKA-Ⅱ水平联合诊断敏感度(95.65%)、特异性(91.11%)、准确度(90.66%)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PLCC患者血清AFP、GP73、PIVKA-Ⅱ水平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查,以获取肝脏硬度值,并采用索拉菲尼治疗,根据预后结局将12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n=28)和死亡组(n=92),分析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预测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92例死亡,占比为7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总胆红素、肝脏硬度分别为(1.08±0.28)mg/dL、(3.82±1.04)KPa,高于生存组(0.86±0.23)mg/dL、(2.66±0.83)KPa,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4、5.397,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硬度为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因素(OR=3.575,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肝脏硬度在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死亡中具有较高价值,肝脏硬度>3.232 KPa是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死亡的重要节点.结论 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可用于来预测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其在预测患者死亡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VKA-Ⅱ在HBV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或门诊3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BV相关肝癌组108例、肝硬化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130例和无症状携带者组5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应用Medcalc 11.4.2.0绘制并比较PIVKA-Ⅱ、AFP及其联合检测ROC曲线。结果:HBV相关肝癌组血清PIVKA-Ⅱ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无症状携带者组(χ~2=136.598,P<0.001);血清PIVKA-Ⅱ水平与肿瘤直径(Spearman's rho=0.594,P<0.001)、肿瘤分期(Spearman's rho=0.458,P<0.001)和肿瘤转移(Spearman's rho=0.204,P=0.034)呈正相关,而AFP与肿瘤直径(Spearman's rho=0.156,P=0.107)、肿瘤分期(Spearman's rho=0.126,P=0.195)和肿瘤转移(Spearman's rho=0.131,P=0.175)无关;PIVKA-Ⅱ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高于AFP (0.657)(z=5.854,P<0.001)和联合检测(0.787)(z=3.354,P<0.001);PIVKA-Ⅱ诊断肝癌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2.22%和84.19%,高于AFP的52.78%和67.09%,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1.48%和59.40%。结论:PIVKA-Ⅱ在HBV感染人群中的相关肝癌中诊断价值优于AFP,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高危人群中的肝癌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20.
从Lewis肺癌纯化的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SDS-PAGE鉴定分子量为70000的单条区带。其用高碘酸-希夫氏试剂显色阳性,说明是一种糖蛋白。等电点为4.93,属酸性蛋白质。氯仿-甲醇提取物TLC分析,提示LN-R伴有磷脂。HPTLC分析表明它伴有中性糖脂未见酸性糖脂。LN-R与LN的结合依赖于Ca~(2+),Mg~(2+)的存在。LN-R可与肌动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