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传统囊肿剥出术相比较,探讨改良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对前庭大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以改良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治疗20例,对照组以传统囊肿剥出术治疗2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囊肿大小及感染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而且疼痛持续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都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改良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对前庭大腺脓肿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苗金辉 《医学信息》2008,21(1):123-124
目的 观察前庭大腺囊肿微波造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与手术切开造口术治疗相比较.结果 微波造口操作简单、痛苦小、治愈率高.结论 前庭大腺囊肿微波造口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解剖学特征,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7月诊断为梨状窝瘘的54例患儿,手术入路为甲状腺或外瘘口平面34例(传统组),手术入路为甲状软骨下角平面20例(改良组),研究改良组术中梨状窝瘘管解剖特点。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 梨状窝瘘管分为漏斗部和移行部,漏斗部固定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后或侧方,瘘管走行有3种类型:终止于甲状腺上极、经甲状腺旁到达皮肤、直接到达皮肤形成外瘘口。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随访6~18月,传统组复发率29.4%,改良组未见复发。 结论 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的梨状窝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短、瘘管易寻、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梨状窝瘘根治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解剖学特征,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7月诊断为梨状窝瘘的54例患儿,手术入路为甲状腺或外瘘口平面34例(传统组),手术入路为甲状软骨下角平面20例(改良组),研究改良组术中梨状窝瘘管解剖特点。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 梨状窝瘘管分为漏斗部和移行部,漏斗部固定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后或侧方,瘘管走行有3种类型:终止于甲状腺上极、经甲状腺旁到达皮肤、直接到达皮肤形成外瘘口。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随访6~18月,传统组复发率29.4%,改良组未见复发。 结论 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的梨状窝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短、瘘管易寻、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梨状窝瘘根治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缝合封闭术治疗梨状隐窝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6例梨状隐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瘘口黏膜缝合封闭术,脓肿形成者同期给予颈部切开引流。男9例、女7例,年龄6~54岁;左侧13例、右侧2例、双侧1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化脓性甲状腺炎9例、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5例,其中颈部和/或甲状腺区脓肿形成者11例;另2例为外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咽瘘形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电子喉镜,梨状隐窝内瘘口处瘢痕形成,内瘘口均愈合良好;颈部脓肿切开后,经换药引流均于2周内愈合;随访13~4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均未见梨状隐窝瘘口残留。1例患者于术后第4周出现轻度甲状腺炎,经抗炎治疗后炎症消退,余均无复发。16例患者均未发生吞咽困难、咽部剧烈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黏膜缝合封闭术能够有效地治愈梨状隐窝瘘,颈部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同期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6.
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下方,腺管开口于小阴唇中下1/3内侧近处女膜处。因病原体侵入腺体引起感染称前庭大腺,因腺管开口堵塞,脓汁不能外流时形成前庭大腺囊肿。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囊肿造口术和囊肿摘除术。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术后复发率较高,一直困扰和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采用微波凝固后切开法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内镜下观察鼻腔泪囊的解剖结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方式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并观察其疗效。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已行传统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次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共计30只眼,予以再次行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3个月拔出泪道支架,观察患者术后流泪症状,冲洗泪道判断泪道阻塞情况,随访期为12个月。 结果 随访至12个月时,30例患者14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鼻内镜下观察见造瘘口通畅,造瘘口无明显缩小;30例12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但可见造瘘口缩小;4只眼可见造瘘口旁肉芽增生,再次堵塞造瘘口,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7%。 结论 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是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改良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食管癌切除术98例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施行改良胃食管吻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胃食管单纯吻合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9例病人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提示无吻合口狭窄。对照组49例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胃镜或食道吞钡摄片证实12例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其中吻合口宽度在0.5~0.7 cm之间8例,吻合口宽度在0.3~0.5 cm之间3例,吻合口宽度<0.3 cm有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达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发生吻合口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优点,有效减轻病员术后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肠道灌洗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肠道一期切除吻合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术中处理。结果60例中治疗组50例行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47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出现腹腔脓肿,2例死亡;对照组8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而未行术中肠道灌洗,4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期手术组2例行结肠造口,二期吻合。统计显示术中肠道灌洗一期肠切除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行结肠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对提高病人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庭大腺囊肿是因前庭大腺管阻塞,形成分泌物聚集,通常由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脓液逐渐转变为清液所形成的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1].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是女性外阴部位最常见的病变,囊肿通常为单侧椭圆形,也可发生于双侧,由于大阴唇后1/3向外膨出,多发于育龄女性.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行走及大小便受限,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为探讨挂线造口术和单纯切开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行挂线造口术和单纯切开造口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癌性患者胸腹水护理中应用造口袋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癌性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造口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瘘口愈合时间,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和换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性患者胸腹水护理中应用造口袋效果良好,瘘口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减少了工作量,有效的防止了瘘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防止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新手术方法。方法:改良食管胃层-层吻合包埋缝缩法治疗食管贲门癌97例,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访83例无吻合口狭窄及术后返流发生。结论:该手术方法能够减少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性慢性泪囊炎患者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ES-DCR)中,在造瘘口放置自制泪囊自制引流支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单纯性慢性泪囊炎40例,行EES-DCR手术,术中在造瘘口中放置自制硅胶材料的泪囊鼻腔引流支架,使鼻粘膜与吻合口前壁紧密相贴.手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并用鼻腔内窥镜检查造瘘口情况,术后1个月拔出吻合口泪囊鼻腔引流支架,并随访3~6个月以上.结果 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9min,术后所有患者鼻粘膜均顺利存活,创面恢复平整,造瘘口均通畅,没有肉芽组织增生,没有人工支架移位.结论 造瘘口自制硅胶泪囊鼻腔引流支架留置不但提高EES-DCR的手术成功率,而且减少术后护理,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高效的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庭大腺囊肿是女性外阴部最常见的囊肿,一般为单侧,呈椭圆形,由大阴唇后1/3深部向外膨出,合并感染时致局部肿胀、疼痛需手术治疗[1]。为保留腺体功能,一般采用造口术。我院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52例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分别行挂线造口术及单纯切开造口术治疗,现将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穿刺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经皮肾碎石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0例患者行新型可控性人工肾积水辅助装置经皮肾碎石术,B组200例患者行传统人工肾积水穿刺定位经皮肾碎石术。比较2组患者建立穿刺通道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结果 A组195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5例患者2次穿刺定位经皮肾造瘘成功。B组157例患者1次建立经皮肾造瘘通道,40例患者行2次或者多次穿刺定位,3例患者穿刺定位失败。A组和B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次数分别为(1.8±0.7)min vs.(2.5±1.2)min,(112.7±51.0)mL vs.(270.2±89.3)mL,(1.1±0.2)次vs.(1.8±0.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新型人工肾积水可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提供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根治术(Miles)治疗患者术后永久性造瘘口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Miles术后永久性肠造瘘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并未出现造口坏死、出血等并发症,仅有8例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症状,经对症处理及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且经6个月时间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Miels术后加强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Miels术成功率,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瘘口位于耳垂后与乳突之间5例,内瘘口位于外耳道后、下壁骨与软骨交界处3例。两瘘口均有者3例。囊肿位于下颌角3例,耳垂后2例,腮腺筋膜内2例,腮腺峡部外1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16例,除1例后遗轻度面瘫外,其余病例均彻底治愈。结论 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厦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影像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该病治愈的关键,完整切除囊肿度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21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方法手术治疗21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传统手术方法118例,改良方法100例,随访0.5~5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手术治疗118例中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32例占27.1%,出现涎瘘8例占6.7%,出现Frey’s综合征8例占6.7%,复发4例。改良方法手术治疗的100例中出现暂时性面瘫7例占7%,涎瘘3例占3%,无Frey’s综合征发生及复发情况发生。结论改良方法并发症较传统方法少。  相似文献   

19.
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03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急性轻型胰腺炎组,B组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组。在A、B两组内分别设生长抑素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之间的胰腺囊肿、胰腺脓肿、胰瘘、肠瘘、腹腔内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生长抑素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组中生长抑素组的死亡率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结论 生长抑素对于急性胰腺炎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闭合性胰腺外伤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8例闭合性胰腺外伤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中治愈17例,死亡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33.3%),其中胰瘘2例,腹腔脓肿1例,假性胰腺囊肿2例,假性胰腺囊肿伴大出血1例。结论早期腹部CT检查是诊断胰腺损伤最快捷、直观的方法,在剖腹探查术中常规探查胰腺是早期发现和避免漏诊胰腺外伤的关键。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胰腺损伤的类型、合并伤和病人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