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公藤果中新的倍半萜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文介绍日表学者对雷公藤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的新进展。从日表产雷公藤果实中分离出23个新的雷公藤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医药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公藤具有多种医药作用,研究报道不少,从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70种,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雷公藤的主要医用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生殖功能,影响造血系统,影响消化系统等。雷公藤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然雷公藤的毒性较大,服用时必须慎重,应严格遵守医嘱。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现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免疫异常而致的各种疾病,获得了良好疗效。本文拟从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有效组分的筛选鉴定、药理学机制、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一、化学成分及有效组分的筛选 1936年赵承嘏首次报告从雷公藤根部提取萜类色素雷公藤红(tripterine),至今,国内外学者已从雷公藤属植物分得近70种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生物碱类有雷公藤晋碱(wilforgine)、雷公藤定碱(wilfordine)、雷公藤灵碱(wilforine)、雷公藤春碱(wilfortrine)及雷公藤增碱(wilforzine)5种主要生物碱。从雷公藤植物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种二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雷公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李秀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青岛266071)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其研究报道较多,药理作用不断增多,临床应用范围扩大。现对其药化、药理及临床研究状况作一概述。1雷公藤的化学成分目前,国内外学者已从雷公藤属植物分离近7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1]。生物碱类主要有5种生物碱[2],分别称?...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的剂型及不良反应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国内某些省称为黄藤。雷公藤近20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炎、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各种皮肤病等。研究表明雷公藤可以抗炎,免疫,抗生育和抗肿瘤,抗菌活性。雷公藤含有生物碱、倍半萜类、二萜、三萜等多种成分,其中二萜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维广  孟江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45-846
雷公藤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全株 ,又名黄藤、黄藤木、断肠草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 ,苦 ,寒 ,有大毒 ,归心、肝经。功效为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化瘀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其药用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 ,已有近 2 0 0 0年的应用历史。从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 70余种 ,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以二萜内脂类为主要活性成分。根据雷公藤化学成分的医药作用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有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及雷公藤酮 ;具有免疫活性的有雷公藤三萜酸A、雷公藤三萜酸C、雷…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早在1936年赵承嘏首先从雷公藤根部提取到萜类色素——雷公藤红(tripter- ine),至今已提取到近70种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抑制生殖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雷公藤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近年来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藤浸膏片为雷公藤药材经水煎煮的浓缩浸膏与雷公藤细粉制成颗粒压制而成的片剂。为本院验方制剂,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复杂,含有生物碱、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等70多种,仅二萜类化合物就有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乙素、雷公藤丙素、雷公藤酮、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属3种植物不同群体和个体中雷公藤甲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3种植物(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和黑蔓)不同群体和个体中雷公藤甲素(tripto lide),为评价雷公藤药材质量和寻找雷公藤的优质种质奠定基础。方法建立雷公藤甲素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全国主要分布区25个群体91个个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雷公藤甲素。结果黑蔓的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很低;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种间的雷公藤甲素差异不明显,个体质量分数木质部为1.0×10-6~5.83×10-5;韧皮部为2.3×10-6~1.030×1-0 4。结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不同个体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50倍,不同居群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0多倍,不同来源的药材质量差异极大,严重影响用药的安全性;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高的居群位于浙江西南部和中部、湖南新宁、贵州雷山和安徽黄山;湖南新宁、贵州雷山和浙江江山居群中有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极高的个体,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寻找质量分数高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hook.f)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1].其主要成分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晋碱等生物碱,此外还含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卫矛醇、卫矛碱等,具有杀虫、消炎、解毒作用.近年来发现雷公藤在临床上对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癌症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hook.f)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1]。其主要成分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晋碱等生物碱,此外还含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卫矛醇、卫矛碱等,具有杀虫、消炎、解毒作用。近年来发现雷公藤在临床上对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癌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临床上用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中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公藤属植物含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其中大多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等多方面活性,值得进一步总结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夏焱  段宏泉  张铁军  高文远  张骏  张彦文 《中草药》2005,36(7):1093-1096
雷公藤属药物植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抗H IV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倍半萜类(包括倍半萜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和少量木质素等。综述近年来雷公藤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雷公藤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及其易混品的薄层色谱扫描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瑞芝  邓远辉 《中药材》2001,24(12):863-864
目的:建立雷公藤薄层扫描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展开剂1:乙醚-氯仿(1:2);展开剂2:氯仿-甲醇-水(10:3:1),扫描波长430nm。结果:以展开剂1展开,各样品色谱峰基本一致,除黑蔓外,南蛇藤和雷公藤中均含有雷公藤甲素,产地无影响;以展开剂2展开,雷公藤、南蛇藤和黑蔓可显示完全不同的色谱峰,不同产地南蛇藤的色谱峰基本无差别。结论:薄层色谱可作为雷公藤的鉴别手段,但雷公藤甲素不能作为雷公藤鉴别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中新的倍半萜类生物碱和二萜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总多糖苷中分离出5种新的倍半萜吡啶生物碱和已知的6种化合物,以及3种新的和14种已知的二萜类化合物,重新确定了雷公藤二醇C-4的立体化学结构其中2种二萜类化合物对细胞分裂产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雷公藤总多糖苷中分离出5种新的倍半萜吡啶生物三和已知的6种化合物以及3种新的和14种已知的二萜类化合物,重新确定了雷公藤二醇C-4的立体化学结构,其中2种二萜类化合物对细胞分裂产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根醋酸乙酯提取物总二萜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大量报道的雷公藤有效成分雷公藤内酯醇Triptdide(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内酯二醇,均为二萜类成分,但是单独使用甲素则毒副反应发生率比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增加49.33%,类风湿因子转阴率亦降低。从结构相似性看,其余二萜类成分如雷酚酮内...  相似文献   

18.
黑蔓驱小鼠蛲虫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蔓,又称东北雷公藤,生长在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等地,是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中的一种。雷公藤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显著疗效已得到国内外医药界确认。黑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与雷公藤十分相似。在雷公藤诸多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全株,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炎症、抗增殖、抗肿瘤、抗生育等,对它的研究和利用几乎涉及了大部分医、药基础和临床学科[1]。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提取到100余种活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2],其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大多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雷公藤的疗效机制除了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外,可能还与它能显著改善和修复细胞病变有关[3,4]。基于此,本文将以二萜内酯化合物中的代表性单体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T10,又名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支勇  曹式丽 《山西中医》2014,(3):53-54,57
<正>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的药物成分已分离出200多种单体化合物,主要包括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生物碱类以及糖类等。药理研究发现,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症反应、改善肾组织病变等多种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肾脏病的治疗。现将近年雷公藤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细胞免疫抑制,减轻细胞介导的肾脏免疫损伤细胞免疫直接介导肾脏病的发生及发展,其中肾小球和肾间质内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是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特征。雷公藤对T淋巴细胞亚群有非选择性、非平衡性的抑制作用,使患者机体内存在的各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