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X射线探伤防护状况,加强管理,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按照GBZ117-2002工业探伤作业场所周围辐射水平,现场探伤周围控制区、管理区范围,探伤机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探伤作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专用探伤室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除部分探伤室的防护门和机房大门外较高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移动式探伤时较专用探伤室操作室内操作控制台的剂量高,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显示97%的人,年均个人剂量低于5 mSv。移动式探伤作业时,控制区最远达到39 m,管理区最远达到118 m。结论 放射防护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放射防护法规、标准宣贯工作,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并监督检查探伤作业的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控制探伤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以保证X射线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辐射安全,在工业探伤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射线技术。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工业探伤的射线性质及防护要求。结果 分析总结了工业探伤室防护设计特点,对防护对象、射线装置使用情况、剂量限位分解、有效照射时间,射线源至控制点距离等细节问题进行探讨。结论 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是指导工业射线探伤防护设计的原则。
本文对工业射线探伤室防护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对防护对象、射线装置使用情况、剂量限制值的分解、有效照射时间、射线源至控制点的距离等细节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供从事工业探伤室设计、环境评价、竣工验收等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京市工业探伤人员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采用热释光剂量法。结果 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96.8%以上的探伤作业人员年均剂量当量小于5mSv。结论 南京市绝大多数工业探伤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符合条件、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工业X射线探伤辐射场剂量分布,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无锡地区工业X射线探伤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型号机器,采用常用工作条件和监测点测定剂量分布。结果 固定探伤场所周围辐射水平除部分操作门与工件门外较高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开展现场探伤的单位预设的控制区边界检测点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固定探伤房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及标准设计,实际工作中注重防护门的屏蔽效果监测;现场探伤操作人员要综合利用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尽量减少外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石油螺旋钢管工业X射线在线探伤室及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对X射线机和机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防护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控制室操作位、探伤室墙体外未检出射线,防护门表面剂量率2.0 μGy/h,防护管理区(距轨道口20 m)剂量率 ≤ 4.0μGy/h。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新建工业探伤室现场的辐射检测和对放射防护设施及安全措施进行核查,以便有效控制潜在照射,将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保护探伤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检测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并对符合程度做出评价。结果 工业探伤室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放射防护设施、辅助用室等;经现场检测及检查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规定。结论 该建设项目工业探伤室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良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有效,达到了国家放射防护标准。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能够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的发生,具备正式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7.
杨斌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4):355-357
目的 通过对现有X-γ射线探伤室安全防护现状的研究,探索较为有效的安全联锁防护方法,达到保护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目的。方法 采用门机联锁、剂量联锁、剂量值配合警报器联锁等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探伤室设计安全联锁防护方案。结果 通过对安全联锁装置的优化、创新设计,使X射线探伤室安全联锁合理化,为γ射线探伤室提供合理有效的安全联锁方法。结论 对不同的场所采用不同的联锁设计,可大为改善和发展安全联锁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掌握工业X射线探伤剂量分布,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大连地区工业X射线探伤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型号机器,采用常用工作条件和典型角度测定剂量分布。结果 探伤现场中剂量分布很不均匀,随角度不同而差异很大。结论 探伤操作可选择在X射线机管球后方30 m处,其剂量不会超过国家限值,若辅以个人防护用品等措施,现场探伤的辐射危害可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窄束X-γ射线打靶模型分析现场探伤时反散射射线剂量分布。方法 通过康普顿散射模型和蒙特卡罗程序MCNP 4C模拟多种打靶条件下反散射剂量分布。结果 反散射射线致剂量在接近±90°时数值最小,最大值出现在接近0°的某处,并随着射线能量的增加而趋于0°。结论 在实际现场探伤中人员应在垂直射线入射方向上寻找最优化撤离隐蔽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研究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情况和受照剂量的水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外周血进行微量全血培养,按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阅片;个人剂量采用从业人员佩戴热释光剂量计,一定时间后收回统一测量,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为0.39%,高于对照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95 mSv·a-1结论 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其存在着一定危害。畸变率与受照剂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