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柳生  杨善林 《安徽医药》2006,10(5):335-336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甲状腺肿块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罗哌组(A组)和布比组(B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各20 m 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评价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以及麻醉过程中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麻醉后HR、SBP、DBP均明显升高(P<0.05)。A组病人抬头肌力影响低于B组(P<0.01)。结论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由于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时对颈项运动功能影响较轻,故较布比卡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ASAⅠ~Ⅱ级,18~65岁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Ⅰ组,n=50)和0.25%布比卡因+0.333%盐酸利多卡因混合液(Ⅱ组,n=50)共28ml行两点法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注药后3、4、5、6、8、10、20、30、60、90、120min分别对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喉返神经阻滞程度(即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患者在手术刺激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及是否有不适症状,记录术后镇痛时间和发音恢复时间。结果Ⅰ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慢于II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Ⅰ组比Ⅱ组长;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I组比Ⅱ组短;喉返神经阻滞程度I组比Ⅱ组强。Ⅰ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手术过程中SBP、HR变化范围不大;Ⅱ组患者中3例麻醉后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现象,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处理甲状腺上极时SBP、HR上升明显。结论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0.25%布比卡因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而且作用完善、安全,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安全性。方法:腰硬联合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B组采用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各时间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Bromege评分也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后SBP、DBP、HR等指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而麻醉结束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各时间点两组SBP、DBP、HR等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对患者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相当,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基本相同。而罗哌卡因对于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较弱,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局麻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颈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均于入室常规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后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A组用药为1%盐酸利多卡因针+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B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2μg/kg舒芬太尼20ml,C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3μg/kg舒芬太尼20ml,D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4μg/kg舒芬太尼20ml。阻滞20min后开始手术。观察记录颈丛阻滞前(T0)、探查甲状腺(T1)、切除肿瘤(T2)、离室时(T3)的SBP、DBP、HR、SpO2,评价麻醉效果,同时记录麻醉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嗜睡等。结果 T0时4组患者所测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A、B组在T1、T2时点均明显高于T0(P〈0.05),C、D组在T1、T2时点与A、B组比较(P〈0.05);四组SpO2无明显差异(P〉0.05);C、D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9%、100%;四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局麻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颈浅丛神经阻滞,均能不同程度增强麻醉效果,且安全、舒适,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与利布混合液在臂丛麻醉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在臂丛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RP组:罗哌卡因组;LB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组.选择肌问沟入路,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臂丛神经定位,定位准确后注射局麻药,RP组给0.375%罗哌卡因20~25ml,LB组给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20~25 ml.监测SBP、DBP、HR、SPO2、E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术毕的SBP、DBP、HR、SPO2,采用10 cm 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术毕的VAS.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术毕的SBP、DBP、HR、SeO2,差异无显著性(P>0.05).RP组和L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KG未见异常改变;两组病人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在麻醉后10 min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它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0.375%,20~25ml)在臂丛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及SPO2无显著影响,同时有肯定的麻醉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与分析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后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颈丛阻滞麻醉的颈部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唑安定组、芬太尼组及对照组,各30例.咪唑安定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照组仅给予罗哌卡因,对比三组麻醉阻滞前、麻醉阻滞后5、20、40 ra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 对照组阻滞后5 rain SBP及DBP与阻滞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5.56,P<0.05).咪唑安定组及芬太尼组阻滞后20 rain、阻滞后40 min SBP及DBP与阻滞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但不如对照组升高显著,且芬太尼组与咪唑安定组相比SBP及DBP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6.19,P<0.05).咪唑安定组及芬太尼组阻滞后20 min、阻滞后40 min HR与阻滞前相比升高,但不如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0~6.23,P<0.05).结论 采用咪唑安定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后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应激反应,但咪唑安定复合罗哌卡因的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耿祝生  章云海 《河北医药》2005,27(11):815-816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复合局麻药用于颈丛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采用G4一针法行患侧深丛和双侧颈浅丛阻滞.A组局麻药用1%盐酸利多卡因+0.2%盐酸布比卡因共30 ml.B组采用1%盐酸利多卡因+0.2%布比卡因+美托洛尔0.06mg/kg共30ml.分别于阻滞前,阻滞后5、10、20、30 min记录SBP、DBP和HR.结果A组阻滞后5 min和30 min SBP、DBP和HR分别较阻滞前上升(P<0.05),阻滞10 min和20min SPB、DBP和HR分别较阻滞前明显上升(P<0.01).B组在阻滞后各时段SBP、DBP和HR较阻滞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托洛尔复合局麻药注入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例40例,随机分成A组(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20例。行颈丛阻滞,观察阻滞后5、15、30 min时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血压和心率较A组明显增高(P〈0.05),也明显高于阻滞前(P〈0.05),但对SpO2的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腺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与利布合剂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ASAⅠ~Ⅱ级40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罗哌卡因组,n=20)腋路臂丛麻醉,用0.375%罗哌卡因30ml,Ⅱ组(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合剂组,n=20)用(0.75%布比卡因15ml加2%利多卡因15ml)30ml。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运动、感觉神经情况,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麻醉开始后10分钟、30分钟、60分钟、术后1小时的HR及MAP和运动、感觉神经麻醉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效果。结果:Ⅰ组与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相似,麻醉维持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Ⅰ组麻醉中和麻醉后各记时点心率和MAP与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Ⅱ组麻醉开始后30分钟及术后60分钟的HR和MAP比麻醉前增高。结论:0.375%罗哌卡因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将88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4例,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布比卡因组长(P〈0.05),罗哌卡因组Bromage评分为1分的例数明显多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之间的T。阻滞时间、感觉阻滞上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麻醉质量0分加1分的百分比分别为93.2%和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用药前无显著改变,布比卡因组SBP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有明显降低(P〈0.05),而HR和DBP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其心脏毒性比布比卡因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对下肢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罗哌卡因15 mg和布比卡因10 mg腰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要,麻醉后的SBP、DBP、HR均低于麻醉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相当。麻醉前后的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用罗哌卡因腰麻未表现出血流动力学明显优势,但不良反应低于布比卡因组。  相似文献   

12.
林华阳 《海峡药学》2006,18(3):118-119
目的比较0.375%与0.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对单侧甲瘤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两组共60例病人,A组用0.37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20mL,B组用0.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合剂20mL,阻滞前均先用惠普多功能系统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循环及开放外周静脉。先后间隔15m in分两次行颈深和/或浅丛阻滞。用针刺测痛法测定皮肤痛常见消失平面和起效时间,三级评定阻滞效果,术毕VA S测评术中镇痛情况,随访24h内术后镇痛情况,并记录术中循环和神经系的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起效时间和平面均相似(P>0.05),B组术后镇痛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佳(P<0.05),两组术中阻滞效果及术毕VA S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0.375%浓度罗派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即可满足颈部甲瘤手术,但0.5%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蔡利锋 《海峡药学》2013,25(5):154-15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剂量。方法择期足月单胎剖宫产手术产妇140例分为A、B、C、D共计4组(n=35),分别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0.6mL、1mL、1.5mL、1.8mL,术中根据麻醉平面及产妇血压情况酌情硬膜外腔追加注入0.75%罗哌卡因。结果 4组产妇麻醉镇痛效果、术中肌松评价、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硬外追加0.75%罗哌卡因剂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0/35),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0.5%布比卡因1~1.5mL腰麻联合硬外追加适当剂量的0.75%罗哌卡因是剖宫产手术麻醉用药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4.
范荣林 《海峡药学》2013,25(2):77-79
目的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对颈丛神经阻滞的患者进行分类,分别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探讨两种局麻药对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借助统计学方法了解两种局麻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手术中麻醉起效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种局麻药在各组患者手术中的阻滞镇痛效果差异。结果经统计:①A组手术中心率为89.4±6.7次/min、血压为126.4±15.3/72.3±6.4mmHg、血氧饱和度为97.6±1.8;B组心率为91.8±5.9次/min、血压123.6±17.1/74.0±5.3mmHg、血氧饱和度为98.5±1.5;A、B组各项指标经t检验发现无统计学差异。②A组药品麻醉起效时间为5.1±3.2min,B组4.9±3.1min;A组药品麻醉持续时间为276.3±54.7min,B组为280.5±51.1min。经统计,两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无差异(P>0.05)。③A组总镇痛阻滞有效率98%,B组总有效率100%,两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中对术中病人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种局麻药在颈丛神经阻滞病人中麻醉总有效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甲状腺手术患者接受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全麻,B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生命体征[麻醉前(T0)、切皮时(T1)、术毕(T2)、拔管时(T3)、拔管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水平]变化情况、呼唤回应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点,B组患者的的MAP、HR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呼唤回应时间(6.48±1.12)min、完全苏醒时间(7.75±0.98)min均显著短于A组的(9.89±1.31)、(15.64±2.0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A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全麻下对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相对单纯全麻更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并且术后苏醒苏醒更快、麻醉安全更可靠,可作为今后临床行甲状腺手术的的一种推荐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施行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给予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B组30例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均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类似的麻醉效果,临床疗效安全,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田丰  张坤全  何卓文 《淮海医药》2004,22(5):357-35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用于腰麻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6 0例下腹、盆腔、髋关节、下肢手术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穿刺针行 L2 ~ L3穿刺 ,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溶液 0 .5 %罗哌卡因 30例 ,0 .5 %布比卡因 30例后硬膜外腔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n=30 ) :A组 (n=30 ) ,0 .5 %罗哌卡因重比重溶液 2 .5 ml,B组 (n=30 ) 0 .5 %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 2 .5 ml。观察两组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注药后的心电图 ,P- R、QRS波间期的变化 ,同时观察麻醉范围 ,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 P- R、QRS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 (P>0 .0 5 )。麻醉范围、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用于腰麻时 ,对心电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吕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5,(13):132-133
目的 研究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CSEA,随机分为A组(用轻比重0.5%罗哌卡因5~8 mg)和B组(用重比重0.5%布比卡因7~10 mg),各20例。监测麻醉前及麻醉后5、10、3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上界、麻醉维持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情况(Bromage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麻醉后5、10、30 min的SBP、DBP、HR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平面T8~10,单侧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7.5±13.3)s,麻醉维持时间(98.6±13.1)min,Bromage评分患肢l~2分,健肢0~1分;B组麻醉后5、10、30 min的SBP、DBP、HR与麻醉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平面T6~8,双侧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50.5±15.3)s,麻醉维持时间(128.3±15.1)min,Bromage评分双下肢3~4分。两组患者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轻比重0.5%罗哌卡因5~8 mg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确切,对循环、呼吸系统干扰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等容等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腰麻中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2组,每组50例,分别为A组(重比重)、B组(等比重),均于L2、L3间隙进行腰麻,穿刺成功后,以0.1mL/s的速率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67%罗哌卡因2.5mL,观察麻醉后产妇麻醉平面,以及麻醉前和麻醉后1min、5min、15min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A、B两组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需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后1min、5min及15min时HR、SBP及DBP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麻醉后1min、5min和15min时,A、B两组同时段HR、SBP和DBP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重比重相比。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同样可以满足剖宫产手术对麻醉平面的需求,而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在剖宫产腰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林芩 《海峡药学》2006,18(4):149-150
目的用相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以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60例因上肢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组0.375%罗哌卡因,L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按0.4mL.kg-1体重注射局麻药,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消退时间R组显著长于L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R组显著短于L组;II级以上运动阻滞R组60%,L组80%。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都是安全的长效局麻药,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针对不同的手术需要,可选择不同的麻醉药。左旋布比卡因给临床麻醉增加了更多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