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囊性增生病(或称纤维囊性乳腺病),是成人妇女,尤其是青壮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男子的患病率很低,但时有发生。发病年龄偏高,一般在45岁至65岁最为多见。它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属中医的“乳癖”范畴。《诸病源候论》指出:“癖者,癖倒在于两肋之间,有时而痛出。”《外科正宗》进一步阐述了乳癖的病因和病机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虑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病因和病机为:“忧郁伤肝,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相当于祖国医学“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本病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外科正宗》载,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  相似文献   

3.
乳癖一证,《外科正宗》曰“乳癣,乃乳中结核。”清·吴谦等进一步论述:“乳中结核,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时时隐痛,皮色如常。”此乳中肿块。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之乳房良性肿瘤,如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等。现就乳癖的病机、证治探讨如下。 乳癖的发生多与精神因素有关。伤于七情者多忧郁伤肝,思虑伤脾,内生痰湿,导致气滞痰凝或肝失调达,气滞血瘀,郁阻乳络,聚结成核。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该病好发于30~50岁中青年女性,在乳腺疾病中约占75%[1],是临床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明代《外科正宗》记载:“乳癖乃乳中结核,形为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也。”其论述了乳癖的病机主要是情志失调,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肝气失于条达,肝木旺乘脾土,  相似文献   

5.
乳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40~60岁妇女,特别易发生于未婚未育以及产后没有正常哺乳的妇女。男性患者极少见。病因病机《丹溪心法》曰:“妇人忧郁秋遏,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后方为疮陷,名曰“乳岩”。恼怒伤肝,思虑伤脾,肝气横逆,脾气被遏,气血失调,痰气凝结,阻于乳络,相互交炽,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出现疼痛、肿块为特征,常随月经周期而现轻重变化,属于中医“乳癖”范畴。《马培之医案》:“乳头为肝肾二经之冲。”《外科医案汇编》:“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病在肾。”提示乳腺增生症在发病及病因病理方面均与肝肾关系密切。1 肝与乳房 肝郁与乳腺增生症关系密切,肝之经脉贯膈,布胁助,上注于肺,乳头属肝,乳房为肝经所主。  相似文献   

7.
针挑治疗乳腺增生2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之常见多发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祖国医学对其早有论述,如清代高锦庭所著《疡科心得集》明确指出“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中、西医诊治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及科研工作,但结果不够理想。近5年来,笔者采用针挑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就临床观察2年以上的240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疾病。而是以乳腺纤维组织及上皮组织增生伴囊肿形成的一种乳腺结构紊乱的疾病。以乳房疼痛及肿块为特征,多发于30--49岁的中年妇女,属中医之“乳癖”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恼怒伤肝、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相结,郁滞而成块。因此,选用具有行气消痰、化瘀散结的内消散为主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乳涌泉散源于“清太医院配方”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缺乳病,笔者近年来将其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可靠的治疗效果,其机理如下: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之谓“乳癣”《外科正宗》曰:“乳腺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思消长,多由思虑伤脾,脑怒伤肝,郁结而成。”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所致,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冲任不调,气滞痰结而成。多见于20~40岁妇女。综观现时社会,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成年女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为了生存,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或由于家中之事不随心愿,每每导致…  相似文献   

10.
乐德行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擅治内外科疾病,尤其对妇女乳房疾病有丰富的经验。现将跟师学习时所见点滴经验简介如下。乐师认为:乳房疾病是中医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以妇女占大多数,尤其是哺乳期患乳痈较多,中年以后患乳腺肿块者更多,就症状所见,大多属痈、疽、癖等证候范畴。就病因而言,历代医家认为:乳房属阳明胃经,乳头属厥阴肝经。乐师在“疏肝和营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体会”一文中认为:乳癖的病因病机应由下列三方面的因素造成:(1)思虑伤脾、郁怒伤肝、气血郁结而成。因肝郁则气滞,脾伤则运化失健,痰湿内生,气滞夹痰蕴阻于阳明胃络,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孙贻安  刘晓菲 《中医药学刊》2005,23(1):180-180,182
古代医家有关乳腺癌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药等方面的记载甚多,对现代中医治疗乳腺癌有很大影响。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对乳岩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成结核。”《医宗金鉴》则描述“坚硬岩形引腋胸”,认识到乳癌晚期可转移至胸壁和腋窝。  相似文献   

12.
<正>乳岩西医称之为乳腺癌。肝气郁结、情志不畅、膏粱厚味是乳岩的重要病因,而冲任失调,郁结伤脾是乳岩发病的内因。主要症状是乳房隐隐作痛,乳房内扪及高低不平的肿块及乳头溢液等。其病位在乳房,与肝、胆、胃关系密切。《医学正传》指出:"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此等妇女常有冲任失调之症。中年女性,因社会因素、经济状况、家庭问题及全身健康状况,使七情伤及肝脾,且阴极而阳衰,导致气血失调,痰气凝结,  相似文献   

13.
乳癖的辨证与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乳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病”。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诸病源候论,乳结核候》:“足阳明之经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其经虚,风冷乘之,冷折于血,则结肿。……冷则核不消,又重疲劳动气而生”。《千金方》、《外台秘要》、《外科大成》等书对此均有载述。而乳癖这一病名的提出则首推《外科正宗》。清代高锦庭的《疡科心得集》对乳癖的症状描述则为最详:“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考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国外最早是由Brodje(布罗地)于1846年报道。直到1883年Reclus(来支拉斯)才将其分为独立的一类疾病。最初命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的概念颇有争论,包括单纯乳腺增生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乳腺增生病与祖国医学中“乳癖”、“乳中结核”、“乳痞”相类似,《外科正宗》谓:“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或由思虑伤脾,郁结而成。”《外科真铨》谓:“乳癖,乳房结核坚硬,始  相似文献   

15.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136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刺痛,月经后减轻;间断性乳房隐痛;乳房胀痛且有肿块等。中医称为“乳癖”,系郁怒损肝,思虑伤脾,导致气滞痰凝,冲任失调而成。男性亦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又名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慢性纤维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疾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多因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结,气血瘀滞而成.或因冲任失调,阴虚痰浊凝结所致.临床从郁入手,每每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属中医的"乳癖"范畴,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近年,随着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许多紧张因素和心理压力,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临床上,导师陈林兴副教授应用疏肝理气及调心身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试从情志、肝与乳癖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调和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来乳腺增生症属中医的“乳癖”范畴,最早见于《张氏医通》和《罗氏会约医镜》,此后在《疡科心得集》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历代文献对本病有较多论述,多数医家认为乳病与肝脾有关,治疗上从肝而治。以高锦庭为代表,其曰: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积而成。若以  相似文献   

19.
消坚散治疗乳癖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的女性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5%。以乳腺出现肿块,胀痛为主症,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减轻。本病属中医“乳癖”范围。冲任失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中用疏肝散坚,调理冲任之法,自拟消坚散治疗乳癖症36例...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乳房疾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发生于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手段众多,止痛与消块是治疗要点,西医缺乏有效疗法,多使用激素类药物、雌激素拮抗剂等治疗,不良反应大,而中医疗法众多,且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从乳腺增生症的中医治疗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