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对食物中毒人员和食物中毒发生地点进行调查,对剩余食物、和可疑食物进行现场采样做定性和定量检验。结果经确认这是一起误食添加了高含量的亚硝酸盐食物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高餐饮行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按照食物中毒调查规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实验室相关检测,该起食物中毒集中发病于2007年6月12日,共计15名学生,全部食用同一摊点的凉面,未食用凉面的未发病。此次食物中毒患病率为100%,症状以恶心、呕吐、乏力为主,检测其呕吐物、加工凉面、未加工凉面,均检出菌落形态、生化反应相同的同一型别蜡样芽孢菌。本次事件是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是食用受蜡样芽孢菌污染的凉面。建议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卫生工作,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宣传,杜绝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误服药酒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食物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对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对中毒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共采集残留食物和剩余药酒送实验室检测。结果饮用药酒6人均发生中毒,罹患率100%,剩余药酒样本中检出乌头碱。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确定该起事件为误服含乌头碱药酒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剩余食物烧鸭及病人血液与肛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剩余食物烧鸭和11名病人的肛拭子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名病人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升高(11.6~23.9×10<'9>/L).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与肠道传染病菌比较,致病力较弱,但在食入大量活菌的情况下可引起食物中毒,要加强对工厂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集体食堂的卫生水平,防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燕  何立华  彭玉金 《江西医药》2012,47(4):360+364-360,364
目的 分析食物中毒原因,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采取可疑食品、环境标本及病人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3例病人排泄物样本和2份湿米粉样本中均检测出沙门菌.结论 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第一明确诊断并及时救治患者,第二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做好中毒食物的处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诊断。结果实验室检验排除细菌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样品中检测到豆角皂甙及植物血球凝集素,植物血球凝集素效价为1:260。结论这是一起因食用未煮熟豆角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蜡样芽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2003年8月23日,勃利县冷冻厂工地民工食常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对食堂及患者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从剩余食物及患者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通过进一步的毒力试验和血清学试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胞菌污染食物所引起的.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4年至2006年哈尔滨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04年至2006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哈尔滨市2004年至2006年所有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至2006年哈尔滨市共发生39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809人,死亡4人;以豆角、亚硝酸盐中毒为主;38起(97.4%)食物中毒集中发生于全年后三个季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南通市某区1起因农村家宴引起的解藻朊酸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凋查分析,为该类食物中毒处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凋查,对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通过统计学处理和病例对照分析,找出食物中毒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结果综合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培养结果,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1起解藻朊酸弧菌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可能为切菜刀、砧板生熟不分,食物加工不彻底。结论解藻朊酸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生物特性相似,本地既往从未有相关报道,各地对解藻朊酸弧菌食物中毒报道也很少,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机构应加强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鉴别和研究,做好该类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6月 30日我地区幼儿园发生一起因食用含有敌敌畏农药的付瓜引起 1 0 5人食物中毒 ,其中儿童 96人 ,成人 9人 ,及时送往地区医院治疗无一例死亡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毒经过 :99年 6月 30日中午 1时 2 5分地区幼儿园报告发生食物中毒病例 ,立即组织人员到该园调查处理 ,对 5名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临床表现儿童送医院抢救治疗 ,对现场采取了控制措施 ,对可疑剩余食物进行采样 ,检验。幼儿园午餐供应的主食是花卷 ,副食是付瓜肉丸子汤 ,采集了付瓜肉丸子汤、花卷、付瓜皮、呕吐物各 1份。下午 5点 30分中毒人数在不断增加 ,并有…  相似文献   

11.
魏九胜 《江西医药》2013,(12):1299-1300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的资料。结果对该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行为人不宜直接予以行政处罚。结论监管部门对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时,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应条款对事故行为人其它违法行为,进行卫生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尤其近年来发生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其中豆角中毒事件就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豆角是人们一年四季普遍喜食的蔬菜,若烹调方法不当,就可能发生中毒。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具有潜伏期短,发病快,极少死亡,预后良好的特点。我院近2年共救治56例豆角中毒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56例豆角中毒者均有食入豆角史或同食者数人同时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庆市大渡口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6月23—24日重庆市大渡口区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采集与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6月23—24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因一起食用被污染的凉菜制品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病人数共52例;中毒者临床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腹痛等,最短潜伏期11 h,最长潜伏期22 h;病例为集体就餐后发生,均与食用凉菜制品有关;采集留样食品9类,4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患者呕吐物2份、肛拭8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酒楼从业人员10份肛拭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份。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而引起,酒楼从业人员带病上岗和餐饮消毒程序不规范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一酒楼发生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发病原因。方法通过流学病学调查,同时采集食物留样12份,呕吐物2份,患者直肠拭子12份,从业人员直肠拭子5份,按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和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对所采样品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结果从2份食物留样、6份患者直肠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类志贺邻单胞菌。结论这是一起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4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原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东莞市2004年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表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4年报告食物中毒22起,中毒人数346人,年发病率为5.76/10万,死亡3例;以细菌性、化学性、植物性食物中毒为主,共21起;行业分布以集体食堂和家庭餐饮为主,分别为13起和6起。结论加强高毒农药和工业酒精的监管,加强集体食堂厨工和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是有效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吉辉  陈卫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17-117,122
目的:查明本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10份患者肛拭样品及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生物学形状一致的鸭沙门菌4株。结论:这是一起鸭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和引起食物中毒原因。方法对聚集性食物中毒患者和就餐酒店,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病原学检测及分析。结果在一份卤制品和3个粪便标本中检出了共同血清型为O6,7:Hc的猪沙门氏菌。结论确定了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品受猪伤寒沙门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食用豆角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单位食堂引起的中毒事件更应引起人们的重注和思索。最近长春市发生一起单位食堂因食用豆角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烹调加工方式不当,豆角所含有毒物质未被彻底加热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9.
1997年 11月 2 0日晚 ,某市一村民自办婚宴酒席 ,多人参加进餐。 2 1日早 6时左右 ,继续食用头晚所制作的食物(加热过 ) ,餐后约 10min就有人出现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至餐后 14 8h ,进餐的 2 3人均出现相似反应。现场调查除采集到部分剩余食物外 ,未提供中毒的可疑食物和中毒原因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结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筛选探索 ,确定是一起四次甲基二砜四胺食物中毒。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参与 2 0日晚餐和 2 1日早餐的全部进餐者均列为调查对象 ,询问其食谱、不适反应类别和治疗情况。1 2 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本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4份患者肛拭样品及4份剩余食品中检出生物学形状一致的鸭沙门氏菌4株。结论该起事件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029:K?)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