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外科系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对295例外科系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频度、联用情况以及致病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甲硝唑、庆大霉素、青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诺氟沙星、替硝唑的应用频度居前10位;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当、给药时间不当等。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利于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7-2011年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年来,本院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消耗量最大,用药金额相对较高,并且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使用量逐年增加,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起点偏高等问题。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肝炎患者3年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统计2003年-2005年医院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量、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2005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用药金额增长最快的为头孢菌素类。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用药频度(DDDs)在2004年、2005年2年间远大于其他各种抗菌药物,占据前3位。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加强此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减少耐药菌株是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汉钦 《中国药房》2012,(6):539-54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逐年增长;同期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年均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菌株,但尚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菌株出现;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重,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可能减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5.
姚丽  郝巧娥  徐敏 《北方药学》2011,8(7):75-76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用药频度相对较高,在2010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有所下降。结论:近三年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随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2007—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药事管理提供建议和决策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种类、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用药趋势,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本院抗菌药物用量较大,其中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用药金额比例占前3位。用药频度以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列前3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二级医院特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呼吸科出院病历100份,对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用药起始时间、病原学检查、用药频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00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97%,其中二联用药比例占56%.用药频度前三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头孢米诺和克林霉素.病原学检查率为71%,平均用药天数为14天.结论: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联合用药依据不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给药间隔不当、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未减量导致不良反应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排序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数量虽然是上升趋势,但随着国家药品降价,以及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比例逐年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习惯经验用药。应切实落实已制订的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加强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2005~2007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并对用药频度、销售金额、药品用量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使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下降,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0.4%,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7.72%。检出的细菌有一些变化,且细菌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有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34-3135
目的 提升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该院外科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35例,对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围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率达55.5%,主要为选择抗菌药物不当、给药时机不适宜及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结论 需加强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及抗菌药物使用量,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病原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年间13种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对目标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对耐药率与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年期间病原菌耐药率逐步上升,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有9种抗菌药物DDDs的变化与治疗目标菌的耐药率变迁呈显著相关。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或使用不当与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可能有着密切联系,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我院骨科、普通外科、手足外科2010年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骨科、普通外科、手足外科2010年手术病例101例,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评价Ⅰ、Ⅱ、Ⅲ类手术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与结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在品种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联合用药、用药疗程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3.
金梅  毛静怡 《天津药学》2005,17(4):42-43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抗菌药使用情况,以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本院儿科住院患者病历142份,统计每种抗菌药的应用例数,应用天数。药品总消耗量,并按例数排序,统计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本院儿科抗菌药使用率98.50%,其中联用两种药者54例,联用3种药者5例,共涉及6类15种抗菌药。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较高,新型抗菌药应用广泛,合理用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乳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2010年1~12月335例乳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为92.24%。围手术期抗生素主要以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为89.76%。二联用药应用率为1.62%,以单用为主。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71%,术后用药时间普遍偏长且给药方式不尽合理。结论乳腺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2013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01~11肿瘤外科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出院病历191份,进行高危因素和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和分析。结果 19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17.80%的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7%;25例选用头孢呋辛,合理率为89.29%。术前给药时机正确率为32.1%;在3例手术时间超3 h的患者中,无一例于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未见联合用药;14例用药疗程超48 h。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率达到卫生部低于30%的要求。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基本合理;预防给药时机和疗程存在一定不足,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株洲市二级以上医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估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株洲市二级以上医院2005年4月~2006年4月择期手术患者病历1 276份,对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276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涉及9类,共41种。存在无指征或指征不强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比例达91.5%,联合应用达85.6%,且多为广谱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当、持续时间长。结论: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妇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妇科手术患者223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频度和方式。结果223例患者中未用抗菌药物5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159例,平均用药时间6.18d,抗菌药物种类包括氨基苷类、硝咪唑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与基本合理占73.37%,不合理占26.63%。结论妇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应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以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从某三甲医院2009年1月-12月出院的甲状腺手术病人471例中抽取124份病例,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均为静脉滴注,使用率为100%,共涉及6类、14种抗菌药物.多为单联用药,以头孢唑啉使用频率最高,多达51.6%.其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当、给药次数与剂量不当、无指征联用、用药时间不规范、疗程过长.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21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洁手术全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未见1例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同时,存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初次给药时间不当、预防用药疗程过长、用法与用量不当、溶剂选择及剂量不当等问题。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用药。药师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