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4年9月至1995年1月在湖北地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9836人,结果显示,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碱(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97%和2.01%;DM和IGT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升高,尤以45岁以后中老年人增加更明显;男性与女性之间患病率无差别;服力劳动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同时,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也是DM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10991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了解安徽省糖尿病(DM)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地市10991人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1)DM和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2.24%及4.4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2%及3.77%,其中无症状新发现DM人数占患者人数55.69%,在农村尤为突出。(2)DM、IGT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高峰在60岁以上组,与劳动强度呈负相关。(3)肥胖、超重组DM、IGT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低体重及消瘦组;DM、IGT组BMI、WHR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WHR在DM、IGT两组间差异亦存在显著性。(4)有DM家族史者DM、IGT患病率均高于无DM家族史者。(5)DM、IGT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伴发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者。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服糖后2h血浆血糖与年龄、DM家族史、体重指数、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劳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年龄、DM家族史、体重、血压与劳动强度是DM、IGT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的逐年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院在1995年6~8月对本单位2089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调查资料1.一般资料:参加调查者均为本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共2089人,...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5124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5124人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06%和3.96%,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组DM和IGT均高达12.66%;男女DM患病率无明显差异,IGT女性高于男性;新诊断的DM患者78.8%无症状;DM组和IGT组的BMI,标准体重百分数,腰围,臀围及腰围/臀围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从消瘦到肥胖其患病率依次递增;DM组及ICT组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平均舒张压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两组间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年龄、体重及血压等是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安市柳城社区成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调查南安市柳城社区5个村委会常住居民(40岁及以上)4 756人,应答率89.4%。受试者隔夜空腹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及服糖后2 h血糖以分析其糖代谢情况。调查和分析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13.7%(男性14.6%,女性12.9%)和14.4%(男性14.3%,女性14.6%);标化后分别为8.1%(男性8.5%,女性7.7%)和8.0%(男性7.8%,女性8.1%)。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家族史、肥胖、血压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为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OR=2.05、3.22、1.25、1.15、1.28、1.13,P<0.05)。高密度脂蛋白、规律运动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OR=0.86、0.84,P<0.05)。结论南安市柳城社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相对较低,增龄、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以干预糖代谢异常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为了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办法,我院组织糖尿病调查小组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4月在邹平县城区及部分农村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县级社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献  刘肖  曹健民 《海南医学》2009,20(12):156-158
目的调查县级社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和糖耐量异常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发放调查表格的方式,并对参加体检的2 160人进行体格测量、血压测量、血生化检测。所有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吸烟、过量饮酒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中糖尿病发病率、糖耐量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发病率和糖耐量异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水平均明显增高,而血脂水平也显著增高,与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存在密切相关性,应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986~1988年包头市昆区、青山区、东河区及郊区的白血病发病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3年间共发现86例新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74/10万,标化率2.60/10万。市区发病率高于农村;逐月发病数呈聚集性离散型概率分布;白血病年龄别发病率急非淋(ANLL)在50岁前似呈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急淋(ALL)主峰在0~9岁组和70岁以上组;慢粒(CML)主峰在30~39岁组和70岁以上组;对10个危险因素采用全人群的1∶2配对的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患病前1年内罹受感冒者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为对照组的3.47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糖耐量异常(GIGT)的不同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1999—2005年绥化市卫校附属医院分娩档案,包括1 856个样本。将样本按不同诊断标准分为6组,第1组为正常孕妇组;第2组为乐杰标准GIGT组;第3组为曹泽毅标准GIGT组;第4组为乐杰标准GDM组;第5组为曹泽毅标准GDM组;第6组为75g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大于6.7 mmol/L组,回顾性评价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1 856例患者中,乐杰标准GDM发病率为4.4%(82例),GIGT发病率为5.0%(92例);曹泽毅标准GDM发病率为3.0%(56例),GIGT的发病率为3.2%(60例),第6组标准GIGT人数为136例(7.3%)。与正常组相比,不同标准的GDM及GIGT各组巨大儿及早产发病率增加(P<0.05),而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诊断标准的GDM及GIGT各组间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诊断标准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但GDM及GIGT是增加母亲及胎儿发病率的高危因素,积极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诊断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表达水平,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方法分别选取老年T2DM、IGT、IFG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C)各30例,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同时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 T2DM组、IGT组、IFG组的PAC-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而T2DM组的表达最高.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与FPG、2hPBG、T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且与TG和FPG相关性较高.结论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在糖代谢紊乱患者早期血栓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妊娠期糖调节受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调节受损,即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糖耐量异常(GIGT)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2 4 2 1例孕妇行5 0 g葡萄糖筛查,对342例异常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确诊糖耐量异常者(GIGT组) 12 4例,妊娠期糖尿病者(GDM组) 5 9例并与对照组15 0例分别比较妊娠结局。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年龄与孕妇GIGT ,GDM的发生有关联,两组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病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且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 GDM与GIGT均能对妊娠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参与2002年湖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的18岁以上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共2 204人.以现场测定空腹血糖为主要诊断指标,结合糖耐量试验和既往病史确定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比较运用卡方检验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 湖北省18岁及以上居民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8%,男性为1.7%,女性为1.8%;18岁~、45岁~、60岁~各年龄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1.1%、2.2%、3.6%.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7%,其中男性为2.7%,女性为2.7%;不同年龄段中,18岁~、45岁~、60岁~年龄组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4.1%、4.3%.不同职业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的依次为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办公人员,分别为7.9%、6.4%和3.6%;空腹血糖受损患病较高的依次为离退休人员、家务劳动者、待业人员,分别为4.7%、3.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G:CMHχ2=51.85,P<0.01;DM:CMHχ2=63.10,P<0.01).年经济收入为<800元、800元~、2 000元~、5 000元~、10 000元~者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0.8%、1.9%、1.9%、2.1%、1.3%,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5%、1.9%、2.8%、3.4%、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FG:CMHχ2=1.15,P>0.05;DM:CMHχ2=1.52,P>0.05).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1.9%、4.2%、5.0%(CMHχ2=69.56,P<0.01),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分别为0.0%、1.1%、2.3%、6.9%(CMHχ2=83.16,P<0.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城乡、职业、年龄、体重指数)再同时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年龄、体重指数是显著影响空腹高血糖(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的因素.结论 湖北省城乡成年居民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升高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年龄、体重指数是影响湖北省居民空腹高血糖患病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异常(IG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来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者中以往未确诊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者470例。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Hb A1c检测。分析Hb A1c诊断糖尿病、IFG及IG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糖尿病组Hb A1c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9)%比(6.3±0.8)%,P=0.006]。Hb A1c≥6.5%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94.8%,阳性似然比为18.83,阴性似然比为0.02;Hb A1c≥5.7%~6.5%诊断IGT的灵敏度为41.7%,特异度为89.1%,阳性似然比为3.83,阴性似然比为0.65;Hb A1c≥5.7%~6.5%诊断IFG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94.0%,阳性似然比为11.67,阴性似然比为0.32。结论对于糖尿病的诊断,Hb A1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对于IFG及IGT的诊断,Hb A1c特异度较高而灵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20例。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和硝酸甘油(GNT)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结果 2型DM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展功能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9%(P<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GNT介导的血管舒展功能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孕晚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产后糖代谢转归的关系,为产后糖代谢持续异常患者的早期预测和干预提供依据&#65377; 【方法】 对我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68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孕晚期脂联素水平及其它孕期指标与产后糖代谢的关系&#65377;【结果】 39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于产后6 ~ 8周复诊时行75 g OGTT试验,持续存在糖代谢异常者为11名,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1例,糖耐量受损(IGT)10例&#65377;产后IGT者和产后糖耐量正常者(NGT)相比,IGT的产妇孕晚期空腹血糖和妊娠晚期脂联素水平低于NGT的产妇&#65377;校正基础BMI后,妊娠晚期脂联素水平与产后OGTT 1 h&#65380;2 h血糖呈负相关(P值均 < 0.05)&#65377;妊娠晚期脂联素的ROC曲线显示,以NGT为阳性时,曲线下面积Az = 0.746, 95% IC为(0.566,0.927),表明孕晚期脂联素对产后NGT有预测价值&#65377;取脂联素 = 7.035 μg/mL为诊断临界点(cut-off point),计算得相对危险率OR为2.586&#65377; 【结论】 产后糖代谢恢复正常者妊娠晚期脂联素水平比产后糖代谢持续异常者高,孕晚期脂联素 > 7.035 ug/mL者产后短期内恢复正常的几率约是 < 7.035 μg/mL者的2.6倍&#65377;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血糖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6周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了解产后DM的发生率.方法:对115例GDM孕妇于产后6周行OGTT,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正常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糖尿病(DM)组.结果:115例产妇中血糖正常组86例,占74.8%;IGT组19例,占16.5%;DM组10例,占8.7%.结论:GDM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是发生DM的高危人群,产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早诊断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52例老年IGT患者血液粘度及生化指标,并与正常组46例,DM(糖尿病)组96例进行比较,IGT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组,以高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糖、血脂增高明显(P<0.01)。与DM组比较,IGT组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均低于DM组,以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明显(P<0.01)。提示IGT患者及DM患者除生化改变外,尚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