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介绍层次分析法在专家德尔菲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的应用。方法以某传染病的流行风险评估为示例,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目标体系和计算权重。具体计算采用Excel公式,不需要编程,操作方便。结果构建示例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德尔菲法获得各评价指标的专家综合评分,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论层次分析法在指标体系建立中与德尔菲法结合应用,既可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且可将疾病的多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数学模型化,得出反映研究目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特征,构建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监测和预警理论及实践工作不少于10年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专家咨询,要求专家从重要性、敏感性、可得性和是否纳入4个方面对指标进行评分,并以此作为指标筛选的依据,同时结合专家权威系数和评分结果,计算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代表的专家学术水平、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均> 0.7,专家咨询协调系数为0.321。建立的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综合指标体系有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构成。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口岸城市呼吸道传染病多源数据预警综合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提升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拟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同时考虑专家定性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指标的综合筛选;在德尔菲法问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Saaty’s权重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 39名专家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Ca)为0.73,协调系数(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0.4575、0.2452、0.2973.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结合专家定性访谈、专题小组讨论所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评价内容较为完整和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下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对突发重大疫情的应急能力。方法 结合文献和德尔菲法构建三级公立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17家三级医院进行现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其中重症救治能力指标权重最高。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应急能力最高,承担政府保障任务的医院应急能力紧随其后,其他类型专科医院应急能力较弱,三级甲等医院较三级乙等医院应急能力高。结论 应用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可对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应从重症救治、传染病专业人员数量、感染相关床位数以及发热门诊数量等方面综合提升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我国现有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监测系统,为我国未来建立完整、有效的恶性肿瘤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改良的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通过分析结果来筛选修善指标,并利用专家评分计算指标权重,建立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 00%和94. 74%,平均专家权威系数为0. 835;第二轮咨询所有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评分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 578(P 0. 01)和0. 589(P 0. 01);最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好、指标权重计算合理,可以尝试用于相关监测系统的评价,为今后建立我国恶性肿瘤监测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武汉城市圈传染病流行的特征,构建圈域内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要求专家从及时性、有效性、必要性和可获得性对指标进行评分,并以此作为指标筛选的基础.结果 武汉城市圈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构成,专家权威系数和熟悉程度均>0.90,两轮咨询专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与优序图法建立医院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及焦点小组讨论法确定初始指标供专家筛选,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考核指标,应用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一套包含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的科研绩效指标体系。结论研究建立了一套科研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中,以本指标体系及权重为基础,医院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确定科技绩效考核目标及具体的考核条目,促进医院科技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适合四川省的核应急医学资源配置指标体系,为评估四川省核应急救援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初步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最终建立了四川省核应急医学资源配置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85个三级指标。结论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四川省的核应急医学资源配置指标体系,指标筛选较为全面、合理,为下一步指标体系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县级区域结核病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引导激励县级防治机构全面落实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方法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指标评价与筛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专家排序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县一级区域结核病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三级结构,共55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值在0.006至0.100之间。结论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对县级结核病防治效果的评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良 《医疗装备》2022,(5):100-103
目的 建立可吸收止血材料遴选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并确立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16个评价指标,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且专家的积极性、专家意见程度和协调程度均符合德尔菲法的要求,评价指标权重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满足层次分析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宁市某区托幼机构及小学教师传染病的培训需求、知识知晓程度和对报告制度的掌握,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订培训计划和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某区54所托幼机构及小学的1~2名教师(共107名)进行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影响托幼机构及小学教师传染病知识回答合格率的因素分别是学校性质、职务、文化程度、上岗前培训、工作后培训和培训频次。影响教师传染病报告制度回答合格率的因素分别是职务、文化程度、上岗前培训。结论:南宁市某区托幼机构和小学教师对传染病相关知识掌握状况尚可,保健员、文化程度高者对传染病知识和报告制度掌握较好。非保健员、学历较低和收入较低者应作为传染病知识和报告制度培训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来战争等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军卫生防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人员素质与担当任务矛盾突出。提出"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培养职业化卫生防疫人才队伍,拓宽合成训练培养锻炼渠道,健全培训模式及人才考评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完善三级救援力量体系建设,重视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防疫能力培养"等,是我军加快卫生防疫人才队伍建设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3.
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卡填写完好率. 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法定传染病三级报告责任人追究制度;应用"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强化医务人员培训,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查、上报工作,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范畴. 结果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7.3%,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结论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依法实行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5-2011年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报告质量。方法对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自行设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评价表》对每起事件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选用39个变量对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规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143起,发病4148例,死亡4例,病死率0.10%。其中未分级事件占81.12%(116/143)、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占78.32%(112/143)、呼吸道传染病占85.31%(122/143)。按病种来分,居前3位的分别是甲流(占41.26%,59/143)、流感(占18.18%,26/143)和水痘(占16.08%,23/143)。2009年是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峰年,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53.15%(76/143);11月是发生的高峰月份,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32.87%(47/143)。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常见于学校,占84.62%(121/143);其次为工厂,占8.39%(12/143)。用于评价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的39个变量平均得分率85.2l%。甲类、乙类、丙类及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3.59%、84.79%、85.54%、8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率最低的3个变量分别为在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建立病例定义”、“有现症人数”和“有首发病例情况描述”,得分率分别为2.80%、13.29%和27.27%。结论学校、工厂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病种;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5.
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本文总结了新发传染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面对未来万变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应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完善其各种准备为不变的策略,去应对万变的新发传染病。应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网络的布局,建立传染病实验室监测工作网络并保持常规运转,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和处置的平战结合平战转换制度和机制,制定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文献查阅基础上,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筛选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指标体系。结果 32位专家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7.5%(28/32)和100.0%(28/28),专家平均权威系数(Cr)为0.792,第二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为0.245(χ2=459.416,P<0.001),经指标筛选,形成由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43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6项一级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质量(0.2281)、学校管理(0.2123)、疾控管理(0.1927)、预警信息管理(0.1450)、系统维护(0.2)和预警效果评价(0.1108)。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质量控制和预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体系专家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趋于一致,可为国内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5—2011年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报告质量。方法对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自行设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评价表》对每起事件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选用39个变量对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规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143起,发病4 148例,死亡4例,病死率0.10%。其中未分级事件占81.12%(116/143)、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占78.32%(112/143)、呼吸道传染病占85.31%(122/143)。按病种来分,居前3位的分别是甲流(占41.26%,59/143)、流感(占18.18%,26/143)和水痘(占16.08%,23/143)。2009年是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峰年,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53.15%(76/143);11月是发生的高峰月份,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32.87%(47/143)。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常见于学校,占84.62%(121/143);其次为工厂,占8.39%(12/143)。用于评价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的39个变量平均得分率85.21%。甲类、乙类、丙类及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3.59%、84.79%、85.54%、8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率最低的3个变量分别为在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建立病例定义"、"有现症人数"和"有首发病例情况描述",得分率分别为2.80%、13.29%和27.27%。结论学校、工厂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病种;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国际邮轮传染病疫情开展风险评估与识别,为实施国际邮轮卫生检疫风险管理和制定传染病疫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危险因素评估法、风险矩阵法和德尔斐(Delphi)评价法,通过相关领域专家调查问卷形式,对国际邮轮传染病疫情事件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霍乱和肉毒毒素中毒为极严重的风险,包括诺如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在内的等19类疾病为高危险度风险,隐孢子虫等4种疾病为中危险度风险。结论明确了国际邮轮各种传染病等相关事件的主要风险,找出了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为有针对性进行技术储备和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国际邮轮疫情防控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云南、广西两地主要部门(机构)甲乙类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可落实情况及其差异的可信度,检验基于文献研究视角评价工作落实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987-2017年所有涉及云南、广西两地主要部门(机构)对甲乙类传染病领域工作落实程度评价的政策文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政策文件中分析主要部门对甲乙类传染病防控任务的关注度,以此对工作落实程度进行评价(0分表示文件集中没有相应指标,1分表示文件集中提到该指标)。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工作任务可落实程度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云南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004-2011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1年后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云南省中长期目标及评价体系的可落实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广西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004-2011年呈缓慢上升趋势,在2011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最高值356.13/10万,2011年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长期目标及其评价体系的可落实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1年上升幅度较为缓慢,2014年后大幅度上升。两地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与工作任务可落实程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5)。结论云桂两地支撑部门在传染病领域的职责明确程度有待加强;云南省在传染病领域评价指标对主要部门的覆盖程度低于广西,且云南省计划与评价机制可落实程度对健康结果的促进作用较广西地区更为明显;基于政策文件分析视角对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可落实程度的量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一套基于结案报告的评价体系,规范疾病预防机构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能力评价工作。方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方案、指南等,综合文献复习、专家咨询、工作调研和专家评审方式,筛选、确定评价指标。按照指标重要性赋值,并制定评价规则。结果 评价体系共设一级评价指标5个、二级评价指标11个、三级评价指标23个,采用百分制法进行评价。结论 评价指标符合当前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实际,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实用性强。同时,配套完整评价规则,评价过程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