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5 6岁。右上腹痛 2 0年 ,疼痛多在夜间发作 ,为持续性钝痛 ,有时向右腰背部放射 ,痛时拒按 ,偶有返酸。疼痛剧烈时昏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12年前 B超检查后 ,诊断为胆总管结石 ,服用“排石汤”,症状仍无明显好转。患者无黄疸、畏寒发热。 3年前以胆总管结石行 ERCP检查 2次 ,未成功。 2年前腹痛加剧 ,急诊剖腹探查 ,术中未发现胆总管明确结石 ,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 T管引流。术后 T管造影检查 ,X线平片上发现肝区有一枚直形缝衣针。追求术前腹部 X线平片 ,证实该缝衣针已经存在 …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上腹疼痛4年,加重4天入院。4年前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炎并胆囊内泥沙样结石”,抗生素治疗有效。4年来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4天前明显加重。体检:T38.6℃,无黄疸;右上腹压痛,未触及胆囊,Murphy’ssign(±)。血常规;WBC10.5×109/L,N0.824,L0.176;肝功正常;腹部B超:胆囊8×5cm大小,壁增厚,毛糙,内有数个大小不等回声光团,胆总管内探及两个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大小分别1.0cm×1.0cm,1.0cm×0.8cm。诊断为①胆囊炎并结石②胆总管结石。抗感染治疗3天后,剖腹探查。切除与大…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Xu L  Zheng Z  Chen K  Wu R  Mao G  Luo J  Zhang J  Zhang H  Ze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27-929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间肝外胆管结石择期手术的病例、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 2 15例与放置T管引流的 171例进行比较。 结果 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分别有 9例和 5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 ,均未作特殊处理。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输液 4 9d、平均输液量 9 1L、平均住院时间 10 0d ;与T管引流组的术后平均输液时间 7 3d、平均输液量 12 8L、平均住院时间 17 6d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同时T管引流组有 5例分别在术后 16、17、19、2 1、2 2d拔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 ,3例再手术。 结论 在经过严格选择的胆总管结石择期胆总管探查病例中 ,经术中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残石后 ,一期缝合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02间接受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36例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疼痛、寒战高热及黄疸均于术后2~7 d内逐渐消失。术后发生胆漏3例(8.33%),均经术中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后愈合。术后4~6周经T管造影,33例顺利拔管。3例结石残留的患者于术后6~8周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成功取石。术后随访1~3 a,未发现胆管结石复发。结论双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管炎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性 ,72岁。以“右上腹部闷胀不适 9年 ,巩膜、皮肤黄染 1个月”入院 ,无腹痛发热。B型超声示 :肝内外胆管扩张伴右肝内结石 ,胆囊结石。CT示 :壶腹部占位 ,癌可能。肝功能检查 :白蛋白 2 8.0 g/L ,球蛋白35 .0 g/L ,总胆红素 4 4 4 .7μmol/L ,直接胆红素 2 4 2μmol/L ,AKP 4 70IU/L ,r GT 1 1 9IU/L。拟“壶腹部癌”手术探查 ,术中见胆囊肿大伴多发性结石 ,肝呈严重淤胆性肿大 ,胰腺及十二指肠旁无占位性病变和淋巴结肿大 ,胆总管 2 4mm。行胆囊切除 ,切开胆总管 ,胆汁浓稠 ,呈白胆汁样改变 ,未见结石。切开十二指肠探查 …  相似文献   

6.
我院1974年12月至1985年12月,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共190例,其中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内引流37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4岁,平均45.95岁。本组术前均有反复发作之梗阻性黄疸史,术中扪及胆总管有结石者11例。胆总管探查时均见胆总管末端狭窄,壶腹部不甚通畅,胆总管增粗在2cm以上。全组术后仅有1例3个月后因胆道感染返院,经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引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探讨免T管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 175例试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结果。结果 175例中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 16 9例 ,因结石嵌顿探查 (取石 )失败 6例 ,其中 2例中转开腹 ,另 4例行术中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并取石 ,1例EST失败后中转开腹。 16 9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 10 4例不放置T管 ,平均住院时间 2 7d ,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 6 8例 ,平均手术时间 135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3d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 36例 ,平均手术时间 14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2d。 16 9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中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6 5例 ,平均手术时间 15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d ,T管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 38d ,1例于术后拔T管后出现腹痛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残留结石 1例 ,术后经EST取净结石。术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未发生出血或胆漏 ,4例术后 (无症状 )出现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随访时间 1~ 10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无胆管狭窄。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可以不放置T管引流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避免放置T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赵劲松 《腹部外科》2002,15(6):362-362
术后水胆是指肝胆手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超过15 0 0ml达 30 0 0ml左右 ,胆汁稀薄呈水样。通常继发于胆道梗阻解除时[1] ,如处理不当 ,易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胆汁漏 ,甚至休克死亡。本组 2例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出现水样胆汁 ,现就其病因及治疗进行讨论。病历摘要例 1:女 ,5 2岁。右上腹胀痛、发热反复发作 3个月 ,皮肤巩膜黄染 70d。 2年前患乙型肝炎 ,腹部检查 :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下 6 .0cm ,剑突下 4 .0cm ,于右侧腹可触及 6 .0cm× 4 .0cm囊性肿物 ,触痛。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0 2g/…  相似文献   

9.
某女,26岁。1989年10月6日以间歇性右上腹疼痛伴黄疸入院。体检:心、肺正常,上腹深压痛。B超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其内有多枚0.5cm强光团伴有声影。于1989年10月9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呈慢性炎症改变,内有结石1枚;胆总管呈囊状扩张(管径5.5cm),内有结石12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形管引流、胆总管十二指肠前壁侧侧吻合本。术后10天出现十二指肠液胆道返流(每天自T形管引流淡黄色稀薄液体约1500ml),夹T形管后患者诉右上腹胀痛。T形管胆道造影,胆道下段呈囊袋状,十  相似文献   

10.
胆道探查阴性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阴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道探查阴性的病例资料,术中发现因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总管致黄疸者2例,因胆总管结石已从肠道排出4例,因胆囊内细小结石已从粗大的胆管系统排出者2例,Mirizzi综合征5例。结果术后T管引流通畅,术后3周行T管造影未见异常,拔管治愈。结论提高术前综合诊断水平及术中B超、术中扪诊技术,尤其是经术中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是预防胆道探查阴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开腹手术中 ,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手术方式 ,但有时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且病人住院时间较长。我院于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有选择性地对 83例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83例 ,男 2 5例 ,女 58例 ,年龄 2 5~ 72岁 ,平均45 .6岁。术前均行B超或CT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病人均有上腹疼痛病史 ,肝总管或肝内胆管结石 1 5例 ,胆总管扩张 76例 ,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58例 ,既…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胆囊缺如少见,胆总管结石并发胆总管横结肠内瘘更少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62岁。右上腹部反复隐痛3年,期间间断寒战、发热、黄疸,经抗炎对症治疗缓解。近1年伴腹泻,腹泻每日3~4次。2个月前开始右上腹部隐痛伴寒战、发热,抗炎对症治疗,近3d病情加重,高热不退,体温达39~40℃。B超示:肝硬化、脾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未显示。外院CT报告:肝硬化,脾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及胆囊积气。我院CT、MRI、MRCP报告:肝硬化、脾大,胆总管结石,胆囊未显示(图1、2)。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85%。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6 U/L,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4 U/L,总胆红素131 μmol/L,直接胆红素46 μmol/L。诊断: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萎缩?肝硬化。急症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对可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科术前行MRCP提示胆总管下段可疑结石的52例患者,术前生化提示均无梗阻性黄疸,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同时术中行胆道造影,如造影提示阳性,则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如为阴性,则手术结束。术后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39例阳性,其中16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22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引流,还有1例既往有左半结肠手术史,腹腔粘连尚可,术中造影提示胆总管有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12例阴性,其中11例直接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例胆囊炎症较重,三角结构不清,腹腔镜下无法完成而中转开腹,开腹后胆道探查及造影提示无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还有1例造影显示不明确则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复查无异常临床表现。结论 对于术前MRCP提示可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术中造影有助于手术方式的确定,并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手术入路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6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及残石率 ,4 1例患者获得电话随访。结果 6 0例患者均有胆囊结石 ,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 4 7例 ,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 8例 ,合并有肝胆管结石 5例。术前患者诊断主要依靠彩色B超和 /或ERCP检查。无黄疸者 11例 ,总胆红素 >10 0 μmol/L者 2 1例 ,总胆红素 2 0~ 10 0 μmol/L者 2 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患者手术时间为 1~ 2 5h。住院时间 5~ 14d。手术入路 :经胆总管者 4 9例 ,经胆囊管者 11例。手术取石情况 :结石数目 >6枚者 8例 ,3~ 6枚者 39例 ,3枚以下者 13例。结石直径为 0 5~ 1 2cm。术后 5例发生胆瘘 ,2例发生腹膜炎 ,胆总管残余结石 2例。 4 1例获得电话随访 ,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非结石性梗阻性黄疸为主诉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原则。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20例以非结石性梗阻性黄疸为主诉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本组病例以黄疸为主诉,90.0%无典型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胰内段胆总管狭窄是特征性影像表现。(2)病理诊断为弥漫性胰腺慢性炎症。(3)CT、Bus、Eus、ERCP、MRCP及肿瘤标志抗原检测仅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诊断鉴别依据;超声引导细胞(1例)或组织(1例)穿刺及术中探查并多部位组织学穿刺(14例)可提供确切诊断。(4)选择Oddi括约肌成形术(2例)和胆肠吻合术(18例)后,胆道引流效果稳定。结论 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诉之慢性胰腺炎占同期住院慢性胰腺炎病例的15.0%;该梗阻性黄疸由胰腺炎症造成,应与全胰腺癌鉴别;术前检查仅可有限提供鉴别诊断资料,术中探查并多部位组织学穿刺可提供病理诊断;胆囊空肠或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是安全、经济的治疗措施,在无胰管病变时无须胰管引流手术;远期预后及胰腺病变转归尚待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的操作要点、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彩超和MRCP检杳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经纤维胆道镜取石.结果 79例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置T管引流65例,Ⅰ期缝合14例.3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0士30)min,住院时间6~10d,T管引流6~8周后拔管.残余结石3例,术后3个月左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无胆汁漏、胆管狭窄及残留结石.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 2 0 0 2年 10月至 11月胆总管探查术中出现医源性损伤 3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性 ,2 8岁。间发右上腹痛 1个月伴黄疸 2d ,以“阻塞性黄疸”收住。入院后B超示“萎缩性胆囊炎 ,肝内外胆管扩张 ,下段结石” ,手术切除萎缩胆囊 ,探查胆总管扩张外径 1.8cm ,壁厚 0 .6cm ,未探及结石 ,行术中胆道造影示左、右肝管、胆总管上段通畅 ,下端造影剂通过受阻 ,似“月牙形”改变 ,行胆总管下段探查 ,稍用力下探 ,有突破感 ,遂放置T形管 ,注入生理盐水 ,发现后腹膜水肿明显 ,游离十二指肠 ,见降部肠壁穿孔 ,切开十二指肠 ,发现壶腹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有上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08年11月对62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手术成功60例;中转开腹2例:1例为胆总管下段狭窄,胆道镜无法进入十二指肠;另1例为术中胆道镜活检证实为胆总管下段癌伴结石嵌顿。28例取石后T管引流,22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60例随访6~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对有上腹部手术史者施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安全、可行,上腹部手术史不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不置T管引流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或可疑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期缝合组59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置T管引流,用4-0或5-0无损伤可吸收缝线一期缝合胆总管;T管引流组45例,行T管引流。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一期缝合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输液量、输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T管引流组(P<0.05);随访6个月~3年,未发生胆管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的并发症。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缝合技巧,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 994~ 2 0 0 2年对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患者应用改良Oddi括约肌成形术 ,以解除狭窄扩大胆道引流口径 ,通畅引流。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8例 ,改良方法治疗组 30例 ,其中男 8例 ,女 2 2例 ,年龄 32~ 6 7岁 ,平均 4 9岁。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1 2例 ,胆囊结石 5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再复发结石 9例 ,术前有梗阻性黄疸 1 1例。传统方法治疗组 2 8例。其中男 7例 ,女2 1例 ,年龄 35~ 6 9岁 ,平均 5 1岁。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9例 ,胆囊结石 6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再复发结石 1 2例 ,术前有梗阻性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