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导师王再谟教授一生精研岐黄理论,临床经验极其丰富.在风湿疾病的防治方面从理论到临床形成了独特的辨病辨证思维,取得很好了的疗效.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及用药经多年的研究和总结,汇通中西理论,形成了一定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王再谟教授曾担任中国中医风湿病协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名老中医.2005年底恩师突然因病去世,是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热健脾通络方合新风胶囊,对照组服用雷公藤多苷片,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观察80例活动期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全身症状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并检测其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①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关节重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皮下硬结以及局部发热的积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③炎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不仅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体征,而且可降低活动期RA的炎症指标。因此,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具有免疫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整体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不同的疾病,其病因病机、疾病的转归有各自的特点,其治疗治疗的基本原则随着病因病机的不同也有所差异。同样是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病因病机、疾病的转归各不相同,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也各不相同。我们只有把握了 相似文献
8.
付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5):23-24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时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可以有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6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给予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对照组予以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两组服用天数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及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降低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及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能够提高RA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综合作用优于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相似文献
10.
正方炳福,安徽中医学院1978年毕业,2010年安徽省卫生厅授予安徽省第三批名老中医。临证30余年,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临床以辨证准确,用药灵活,擅长用虫蛇药物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享誉皖西南地区。尤其对风湿痹证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不明确,西医尚无特异疗法,为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其特征是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骨与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晨僵、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较为难治。1998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应用补肾通络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8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1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检测2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体征积分和全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关节重着、关节皮温和皮下硬结(P<0.05)。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改善关节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全身症状总积分都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以及食后腹胀的积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全身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健脾通络法合新风胶囊不仅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体征,而且对活动期RA全身症状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肺功能、肺部、关节、全身症状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风胶囊(XFC)组(研究组)和风湿骨痛(FSGT)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肺功能、肺部、关节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同时,CD4+CD25+CD127-Treg升高(P<0.01或P<0.05)。结论复方新风胶囊通过上调CD4+CD25+CD127-Treg,从整体水平调节免疫平衡,改善RA患者肺功能和肺部症状。 相似文献
18.
何石泉,安徽省名中医,师从天长近代名医金丽泉,为千秋医派嫡系传人,临证60余年.2009年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为其建立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临床以辨证准确,用药轻灵著称,响誉江淮皖东地区.擅长各种内科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天长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湿邪为患,风湿痹证成为本地多发病,何老从多年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12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随机分为服用甲氨蝶呤(每周平均剂量13mg,最大剂量25mg)的治疗组588例,和未用此药物的对照组652例。人均用药并随访6年,分析两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期内共有191例患者不幸死亡,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119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死亡危险度0.8(95%可信限0.6~1.0),校正后的治疗组死亡危险度仅0.4(95%可信限0.2~0.8),且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度明显降至0.3(95%可信限0.2~0.7),非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度亦仅0.6(95%可信限0.2~1.2),而其它缓解病情的诸常规抗风湿药均不能明显降低其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