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及防护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掌握相关防护知识和技巧,增强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笔者就重庆市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知识掌握及防护行为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6年4~5月,选择重庆市20所医院127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年龄19~56岁,平均(31.36±8.50)岁;本科学历140人,大专学历656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68人;工作年限<5年374人,5~9年198人,10~14年206人,≥15年386人;主任(副主任)护师39人,主管护师250人,护师378人,护士497人;正式在编741人,编外合同433人。二、资料收集调…  相似文献   

2.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设计统一问卷对某省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85名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医疗活动中,85.61%的医护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49.47%的医护人员遭受过锐器伤;41.05%的医护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相关调查表对全市37所不同级别医院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暴露途径以玻璃割伤、针刺伤、刀片割伤为主,损伤率分别为80.21%、64.55%、14.44%。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率:抽血戴手套为27.33%,输液戴手套为19.47%,手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操作为38.40%,有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到眼部戴护目镜为3.64%。不使用防护用品的主要原因:工作太忙、觉得太麻烦、用品提供不足、认为没必要,发生率分别为76.58%、46.79%、33.48%、14.81%。级别越低的医院锐器损伤发生率越高、自我防护措施执行率越低(P〈0.05)。结论通过行政干预,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做好标准预防,是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佳木斯地区各医院上报的80件职业暴露事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结果:8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噪音致听力下降11例,紫外线致角膜炎4例,锐器伤、病原微生物等致感染12例,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20例,药剂致皮肤过敏33例。结论: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主要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危险因素影响,可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职业病护理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与防护行为现状。方法对56名职业病护理人员进行基本情况、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HIV职业暴露防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工作中会碰到AIDS患者或无症状HIV感染者和接触患者后有必要彻底洗手等一般防护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实施时间、六步洗手法的步骤、HIV职业暴露后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的依据、二种逆转录酶制剂预防性用药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天数等专业防护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但能正确采取处理措施者仅占58.93%。结论对职业病护理人员进行有关HIV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供应室工作的16名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害中,护理人员被利器刺伤为16名(100%),血液污染为6名(37.5%),噪音干扰9名(56.25%),化学消毒剂腐蚀7名(43.75%),紫外线6名(37.5%).结论: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以保护护理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虎绍丽 《中外医疗》2011,30(36):189-189
由于护理人员的特殊工作性质,他们每天都需要面对诸如空气污染、血源性感染、意外损伤、接触感染等危险,这些病毒和细菌随时都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大量研究也证明,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的职业暴露已引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及医院的重视,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减少职业性暴露的发生,本文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职业暴露防范措施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携带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本文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职业伤害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方法和意义。方法: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暴露。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按照GMP标准建立,减少了药物对护士的直接损害,但长期处于密闭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配置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身心有一定影响。结论:要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其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11.
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知识与职业暴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知识与职业暴露的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开封市3所医院的在岗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①被调查的287名医务人员中,AIDS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HIV职业暴露后报告程序”正确回答率较低。88.3%的人有防护意识,一半的医务人员“非常重视”HIV/AIDS自我防护。②177人2年内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为492次,每人每年平均暴露1.39次。暴露发生最多的为护士(63.2%),主要方式为针刺切割伤(40.3%)和经损伤后的皮肤接触(33.7%)暴露。③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知识中“防护意识”、“自我防护态度”与发生职业暴露之间均存在关联性(P〈0.001)。结论: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大,应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护理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认知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为职业防护培训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20所医院1 270例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途径、知识需求程度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不足,平均答对率为54.59%;不同学历、职称、护龄以及受聘方式的护士职业防护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建议医学院校应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医疗管理部门重视不同层次护士尤其是低学历、低职称的编外护士职业防护培训;医疗机构加强对各层次护士职业防护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3.
蒋春涛  林霄  李懿 《重庆医学》2011,40(36):3668-3670
目的监测、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建立完整的监测报告系统,为制订职业暴露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83名职业暴露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名职业暴露中,发生锐器伤53名,发生率为63.86%,血液和体液暴露30名,发生率为36.14%;他们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1人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建立完整监测报告系统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变化。方法使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心理症状表》和《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61名医务人员,分别在24h、1w、1、3、6个月进行暴露后不同时期的心理症状评价。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61例中职业以护士最多(35人,5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最多(56人,92%)。与发生职业暴露后6个月相比,暴露后24h、1w时的心理症状评分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职业暴露后24h的心理症状评分最高,之后随暴露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主要的心理表现为害怕、忧虑、紧张、想变换工作岗位等。结论职业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发生暴露者的情绪和行为习惯,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症状表现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监测管理系统,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并登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类型、暴露发生的原因、暴露源及暴露后的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91例,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职别:护士、实习生、医师、工勤人员、技师分别占45.03%、25.65%、20.42%、6.28%、2.6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49.74%),其次为手术室(28.80%);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94.76%),以输液针头、注射针头等空心针为主;暴露原因以操作中意外损伤为主(29.84%);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63.87%),暴露后67.02%预防使用高效免疫球蛋白。结论: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切实落实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加强监管,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丽  王琼  李明  唐倩  吴义云 《安徽医学》2014,(10):1455-145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现状,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锐器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申请报告表"上报的13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医务人员中护士的构成比最高,为53.03%;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在穿刺时,为37.88%,穿刺中因躁动不配合导致锐器伤占47.06%;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置,不正确与不完全正确占21.97%。结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其中医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欠缺,医技人员、保洁员职业防护教育缺如,医院应加强并重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其在标准预防中的依从性,以减少职业暴露机会,降低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有118例医务人员报告职业暴露,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HBV、梅毒、HCV、H IV是主要的职业暴露源;病房和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动静脉及其它穿刺、拨针及拨针后处置不当、手术操作中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锐器损伤、粘膜溅入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处理流程,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用药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敏  李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06-107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防范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在培训前后存在一定差距。培训前护理组好于医疗组,医疗组好于医技组;培训后基本持平。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不能忽视,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技能的培训,制定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暴露管理规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减少职业暴露感染事件的发生,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为减少和预防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保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2015年血源性职业暴露后上报的205例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登记上报的20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医师类占42.4%,护理类占41.5%;暴露类型中,以锐器伤损害为主,占92.2%,最常见于手术缝合针刺伤、处理医疗废物和输液后拔针等;暴露源患者中以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5.8%.全部暴露者均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追踪检测无因此发生血源性感染者.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标准预防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与干预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