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收集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用二甲双胍比较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2 9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较单用二甲双胍组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WMD=-0.62%,95%CI(-0.76,-0.47),P<0.000 1]和空腹血糖水平[WMD=-0.7 mmol/L,95%CI(-1.03,-0.37),P<0.000 01],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但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较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减轻体重作用相似,但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或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控制不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日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诊治的T2DM控制不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等数据库中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MAFLD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时间截止至2021年4月,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Cochrane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均为中文文献,共计64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给予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对照组单独给予二甲双胍进行干预。最终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MAF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肥胖型T2DM患者120例,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体质指标(腰围、体质指数BMI)、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腰围、BM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P鄄BG、HbA1c水平无论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T2DM,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体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后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单用二甲双胍(1 500mg/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HbA1c 7%~10%),加服西格列汀100mg/d,持续治疗12周。结果加用西格列汀100mg/d,HbA1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血清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或〈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显著提高(P〈0.05或〈0.01)。加用西格列汀后低血糖风险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100mg/d后,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西格列汀对二甲双胍(Metformin)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单二甲双胍治疗T2DM后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每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治疗后5个月观察临床指标变化。对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产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及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与B组[(2.27%,1/4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西格列汀分别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改善能力,且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程3年以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24例,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持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用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较前显著下降(P<0.01),体质量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早期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医院诊治的60例老年T2DM患者,通过抽签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30例采用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相比(73.33%vs96.67%),联合组较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糖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10.00%vs 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T2DM患者使用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状态,减少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康平县人民医院诊疗的158例初发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9例)。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联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BG、PBG、HbAl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PBG、HbAlc值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以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糖状态,促进康复,且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组(MET/SITA组)105例和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组(MET/DM组)103例,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第12、24、48周检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MET/SITA组BMI显著低于治疗前和MET/DM组(P0.01)。治疗24和48周后,MET/SITA组FBG、2h PPG和Hb A1c显著低于治疗前和MET/DM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发现,MET/SIT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MET/DM组,且生存周期较长。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吴晓梅 《华西医学》2011,(6):832-834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10月就诊有典型易饥多食的T2DM患者45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20例和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25例,疗程12周.结果 二甲双胍组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组治疗后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格列本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B组给予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C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C肽水平变化,以及A、B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B、C组,B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有优于C组的趋势,但除HbAlc外,其余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前6周及后6周低血糖发生率均有低于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改善糖代谢,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优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达格列净后对血电解质(血钠、血钾、血钙)、尿电解质(24小时尿钠、24小时尿钾、24小时尿钙)、尿渗透浓度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评估用药后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本部院区内分泌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103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用药24周后患者血电解质、尿电解质、尿渗透浓度及其他代谢指标较基线和对照组的变化以及评估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的尿电解质、尿渗透浓度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糖参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小时尿蛋白、体重指数(BMI)、体重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尿p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基线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中联合应用达格列净治疗,可有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等多重获益,虽然会引起尿电解质增多及尿渗透浓度升高,但血电解质水平无明显改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使用上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初发T2DM(A组)患者随机分二组,30例予二甲双胍(A1组)和30例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A2组)治疗12周,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RBP4、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e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的变化。结果 (1)A组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2)A1组和A2组治疗后FPG、Hb Alc、FIns、RBP4、HOMA-IR、BMI、WHR、低密度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2组血清RBP4、HOMA-IR和LDL-C更低于A1组(P0.05)。A1组、A2组治疗后HBC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更有效降低血清RBP4,更好发挥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单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周期为12周。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体脂肪量,同时测量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取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组较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W)、WHR、腰围(WC)、空腹血糖(FBG)、体脂肪量和腹内脂肪(VA)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T2DM肥胖患者在血糖、血脂得到控制的同时,能获得降低W、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脏脂肪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倪敏  袁群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835-83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既往使用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改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体质指数(BMI)、C-肽(空腹及餐后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体重、BMI、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C-肽(空腹及餐后2h)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3.23%。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25例,单纯胰岛素泵治疗组20例,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空腹胰岛素、C肽(C-P)、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结论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其综合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相似文献   

18.
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1966~2011.10)、EMbase(1974~2011.10)、CNKI(1994~2011.10)、VIP(1989~2011.10)和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数据库(1979~2011),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地点均在中国大陆,试验人群为中国人。各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总体较差。试验组为单用黄连素或加用其他降糖西药(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对照组为安慰剂、生活方式干预或其他降糖西药(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因纳入各研究两组药物的种类、剂量、患者病程、治疗疗程等方面均存在临床差异,故未进行合并分析,而分别报道了每个研究的结果。黄连素组与安慰剂组或生活方式干预组比较,有降低空腹血糖的趋势;但黄连素组与安慰剂组、生活方式干预组或降糖西药组比较,其降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及调节脂代谢方面的效果并不明确。此外,采用黄连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并无低血糖发生,仅有少许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但与安慰剂组或生活方式干预组相比无差异。结论黄连素可能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但并不优于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罗格列酮等药物;黄连素在降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和调脂方面的作用不确切;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良反应少且轻,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无低血糖发生。目前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尚低,需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证实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