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有效方法,可以弥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的缺点,提高病变的完整切除率,避免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然而,ESD缺乏有效的反牵引,导致技术需求和手术时间增加,有可能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磁相关ESD辅助牵引技术利用磁性物体相互吸引的特性,从而达到有效牵引病变的效果,甚至可以根据术者意愿不断调整牵引力的方向和大小。磁相关ESD辅助牵引技术是ESD辅助牵引技术的最有吸引力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就磁相关ESD辅助牵引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体内牵引技术在右半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的辅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间,因右半结肠病变内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ESD治疗,其中采用体内牵引技术辅助的1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包括线圈牵引辅助6例(线圈牵引组)和弹力环牵引辅助5例(弹力环牵引组),总结手术时间、剥离时间、病灶完整切除情况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线圈牵引组(n=6)病灶直径2.0~3.5 cm,手术时间15~35 min,其中剥离时间10~30 min;弹力环牵引组(n=5)病灶直径3.5~5.0 cm,手术时间20~60 min,其中剥离时间15~55 min。11例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创面无穿孔和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体内牵引技术辅助ESD切除右半结肠病变安全可行,其中弹力环具有自身弹力回缩特点,尤适合用于病灶较大者。  相似文献   

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胃肠道早期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部分病例中,由于病变大小、部位等原因,无法取得预期疗效。口袋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兴内镜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病灶整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逐渐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纵切挖除术(ELE)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2月至7月经辅助检查和前期治疗明确诊断为起源于消化道的SMT患者19例,在清醒镇静下行ELE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纵行切开肿瘤表面黏膜和黏膜下层,显露肿瘤。(2)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沿肿瘤周围分离至肿瘤基底部。(3)胃镜直视下应用Hook刀、IT刀或圈套器完整切除肿瘤。(4)应用金属夹缝合手术创面。结果19例消化道SMT患者中,病灶位于食道3例、贲132例、胃底3例、胃体5例、胃窦5例、升结肠1例。ELE成功切除所有病变,完整切除率为100.0%;ELE时间为25~125min,平均45min。切除肿瘤直径范围1.5-3.5cm,平均2.0cm;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11例、脂肪瘤5例、间质瘤3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出血及腹膜炎体征。住院时间7。15d,平均10d。术后随访1~3个月,平均2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结论ELE治疗消化道SMT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便,便于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并且有利于术后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和外科手术治疗环周浅表食管鳞状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1月—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53例病变累及食管环周的浅表食管鳞状细胞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ESD组116例, 外科手术组37例, 分析比较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术后无疾病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等。结果 ESD组的整块切除率为100.0%(116/116), 完整切除率为96.6%(112/116), 病变长径与并发症和完整切除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ESD组手术时间短于外科手术组[(175.1±52.2)min比(266.7±88.2)min, t=-5.991, P<0.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6/116)比8.1%(3/37), P=0.452]。根据EORTC-QLQ-C30量表功能及EORTC-QLQ-OES18量表评分, ESD组的情绪功能(P=0.008)、认知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消化道表浅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对于食管病变,由于操作空间较为狭小,往往导致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耗时较长。本文报道了磁锚定牵引ESD治疗食管病变的初步结果。 方法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共计5例食管浅表癌患者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磁锚定牵引ESD,前瞻性收集患者相关信息。 结果对于接受磁锚定牵引ESD的5例患者,整块切除率及完整切除率均为100%,R0切除率为80%,未见术中出血、术中穿孔、术后出血、术后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证实,磁锚定牵引ESD治疗食管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印证上述观点,并同时评估其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体外永磁体牵引技术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胃早癌患者,对胃窦早癌患者实施体外永磁体牵引辅助ESD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是否完整切除及有无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顺利完成ESD手术治疗,磁牵引装置从开始准备到完成病变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ESD治疗消化道病变24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病变全部切除成功,操作时间36~165 min,平均75.7 min。其中,胃窦体病变操作时间41~81 min,平均60.1 min;2个胃底部病变耗时分别为114 min和118 min,平均116.0 min;食管病变操作时间39~102 min,平均63.7 min;大肠病变36~165 min,平均83.8 min。无术中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术后迟发出血1例,内镜下止血成功,出血率为4.1%。患者住院天数5~19 d,平均8.8 d。所有病例均纳入内镜随访计划,随访时间最长12个月,最短1个月。随访结果,复发1例,复发残留率4.2%。结论ESD虽然有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技巧难度大等缺点,但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以及黏膜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来源于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消化道SMT进行超声检查,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来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SMT 1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间质瘤6例,直肠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各1例.病变最大直径0.5~3.0 cm(平均1.4 cm).9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1例创面肿瘤残留接受外科手术.ESD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73.5 min).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未转开腹手术修补.术中平均出血量约40 ml,术后均未出现出血,亦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SMT安全、有效,大多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病灶直径为0.8~5.8 cm,平均(3.3±0.75)cm,ESD手术时间为27~167 min,平均(71.0±22.6)min,ESD完整切除病灶45例(45/48,93.75%),穿孔3例(3/48,6.25%),其中1例大出血,1例食管患者ESD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经内镜下球囊扩张食管狭窄消失。所有病人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内镜随访,1例患者见肿瘤复发。结论 ESD技术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消化道SMT行ESD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2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ESD治疗)45例和对照组(EMR治疗)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病灶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整块切除率为95.6%,完全切除率为86.7%,切除病灶的中位数为2.4 cm,这三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中位时间为29 min,术中出血发生率为3.4%,住院平均时间为4.9 d,这三项手术指标均显著小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部不适发生率为28.9%,术后出血率为26.7%,此两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D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在切除率的临床效果方面优于EMR术,但安全性较差,手术时间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待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钕铁硼磁环预标记结直肠肿瘤病灶辅助腹腔镜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拟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肿瘤患者51例。术前1 d在内镜下给予结直肠肿瘤病灶钕铁硼磁环预标记。腹腔镜根治术中将另外1枚钕铁硼磁环经腹腔镜套管送入腹腔, 与之前的磁环隔着肠壁相互吸引聚合在一起, 从而实现对病灶的定位。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术前内镜下预标记情况和腹腔镜手术情况。结果 51例患者均经内镜将钕铁硼磁环顺利置于结直肠肿瘤病灶处并成功固定, 其中按病变部位分为横结肠15例、降结肠12例、乙状结肠19例、直肠上段5例;按病变性质分为结肠癌21例、息肉癌变25例、侧向发育型肿瘤部分癌变5例。51例患者中有内镜黏膜切除术切缘阳性5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缘阳性1例。所有病变于术中精准定位。术前标记用时(4.1±1.2)min(3~6 min), 术中定位用时(1.5±1.1)min(0.9~5.3 min), 标记及定位磁环均经腹腔镜取出体外。肿瘤病灶距近端、远端肠段切缘平均距离分别为5.5 cm、6.3 cm。无结肠黏膜损伤、出血、肠穿孔、局部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新型磁力锚导引系统在猪模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名熟练ESD操作者在2只实验猪直肠进行磁力锚牵引辅助下ESD,记录分析操作时间、切除效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等。结果 共完成ESD操作5例,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平均时间为26.6 min,单位时间切除率(0.38±0.1)cm2/min。病灶均完整切除且无穿孔和迟发性出血发生。结论 磁力锚牵引辅助ESD能有效暴露黏膜下层,提供直视下切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判断局限于黏膜层、未侵及固有肌层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44例,其中22例采用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牵引组),22例采用常规ESD治疗(对照组),评估2组在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单位时间切除率、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牵引组较对照组,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48.13±14.65)min比(65.07±29.07)min,P〈0.05]、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37.47±14.17)min比(54.93±28.16)min,P〈0.05]、操作困难部位切除时间[(33.17±10.65)min比(54.53±46.92)min,P〈0.05]均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切除率[(23.60±14.73)mm。/min比(13.62±8.11)mm。/min,P〈0.05]明显提高。2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及容易操作部位切除时间相似(P〉0.05),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经口牵引辅助下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可提高切除效率,对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中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行剥脱活检术治疗,治疗组(41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较两组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5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切除成功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36.1±7.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3±11.8)min(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照组的30.0%(P0.05);随访1~5个月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成功切除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线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牙线辅助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病变15例和传统ESD方法治疗22例,比较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牙线辅助ESD法手术平均时间为(45.11±3.14)min,并发症2例(2例均为术后出血);传统ESD法手术平均时间为(61.36±5.11)min,并发症5例(4例出血、1例穿孔);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线辅助ESD与传统ESD相比明显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2014年8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直径≤12 mm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内镜切除方式分成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组(EMR-C组,35例)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组(ESD组,20例),结果发现:2组手术成功率、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与ESD组比较,EMR-C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12.00 min比28.35 min,P<0.001),平均住院费用更少(21 165.19元比28 400.35元,P=0.004),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近[2.86%(1/35)比0,P=1.000];截至2020年3月,EMR-C组和ESD组复发率分别为28.6%(10/35)和15.0%(3/20)(P=0.418)。提示,对于直径≤12 mm、未侵犯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G-NENs,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均安全有效,但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襄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将2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实验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整体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效果理想,该方法对病变直径选择范围大,整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评估新型柔性、双臂、主从操作的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机器人——DREAMS(dual-arm robotic endoscopic assista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系统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鲜剥离的健康猪胃作为模型, 设计不同大小的类圆形病变10个(胃窦和胃体各5个), 由2名内镜医生(甲和乙)独自完成内镜下剥离操作, 观察DREAMS系统辅助下的剥离效果(黏膜下剥离速度)、安全性(肌层损伤、穿孔发生率)和操作性能(抓取效率:用每个病变需要夹钳夹取的次数来评估)。结果 10例机器人辅助下的ESD均顺利完成, 10个病变均实现整块切除, 病变直径(22.34±2.39)mm, 剥离时间(15.00±8.90)min, 剥离速度(141.79±79.12)mm2/min, 平均每个病变需要夹取4.2次, 共有4例(40.0%)ESD出现肌层损伤, 无一例穿孔发生。结论初步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DREAMS系统辅助ESD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黏膜切除术(EMR)后残留、复发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对EMR术后内镜随访发现的15例残留和复发病变进行ESD治疗,先于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以抬高病变,接着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再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对瘢痕形成部位直接应用Hook刀沿瘢痕基底切线方向进行切开.结果 15例EMR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位于胃6例、结肠3例、直肠6例,病变直径0.8~3.5 cm,平均2.3 cm.所有病变抬举征(一).1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93.3%(14/15),13例术后病理切缘和基底无肿瘤累及,完整切除率86.7%(13/15).ESD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87 min.治疗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全组未出现术后出血.2例治疗中局部剥离较深、腹腔出现游离气体,成功保守治疗,未转外科手术,ESD穿孔发生率13.3%(2/15).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EMR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相对安全、有效,不仅能完整切除残留和复发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