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5月13日-18日成都军区452医院骨科共接收后送伤员110例,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44.5岁。同期在院住院治疗的普通患者42例为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2岁。骨盆骨折10例,脊柱骨折13例,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51例,截肢16例,根据病情需要优选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地震灾后安置点人群心理健康状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5.12地震灾后都江堰安置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半年后,影响地震灾区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在震后半年对都江堰灾区勤俭人家安置点内的人群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60名安置点居民。PTSD发生率为18.3%,抑郁发生率为21.6%;焦虑发生率19.7%;13.7%的人有自杀的念头,0.6%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会自杀;PTSD中合并抑郁的占56.1%,PTSD中合并焦虑的占18.7%,抑郁中合并焦虑的有58.2%;抑郁量表总分、噩梦、焦虑量表总分可以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结论地震灾区群众抑郁、焦虑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三者之间共病率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对PTSD预测因素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促进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事件后转送到综合医院救治的伤员心理障碍的发生情况、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特点及其转归。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急性应激障碍(ASD)和抑郁焦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对接受治疗的50例伤员进行临床诊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症状记录表等进行评定。并于1年后电话随访。结果:50例伤员中有16例符合急性应激障碍(ASD)、2例符合抑郁情感障碍、2例符合焦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1例出现躯体形式疼痛障碍。1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部分症状仍然存在。结论:汶川地震事件后的伤员,虽得到了积极救援治疗和社会各界关怀、支持,但仍然出现了急性应激障碍(ASD)和抑郁焦虑情感障碍,并有发生PTSD的可能,说明积极关注灾后伤员心理健康并对心理障碍积极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5个月后青少年群体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PCL-C)中文版在地震发生5个月后对灾区56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以满足DSM-Ⅳ所规定的PTSD症状为标准,结果发现符合PTSD诊断的有85例,占总数的15.18%;(2)受灾青少年中表现最多的PTSD症状为"再体验"症状群中的"想起此事,内心就非常痛苦"和"高警觉"症状群中的"容易被突然的声音或动作吓得心惊肉跳",出现概率分别为50.71%和51.43%;(3)在PCL总分及3个因子得分上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P>0.05),性别与年级的交互效应也不显著(P>0.05),但年级的主效应显著(P<0.05).事后检验显示9年级[总分(40.24±10.37)分,再体验(12.48± 3.84)分,回避(15.30±4.93)分,过度唤起(12.46±3.83)分]学生得分上均高于7年级[总分(36.12± 13.41)分,再体验(11.42±4.70)分,回避(13.63±5.75)分,过度唤起(11.07±4.38)分]和8年级[总分(34.29±11.59)分,再体验(10.72±4.00)分,回避(12.95±4.98)分,过度唤起(10.62±4.13)分],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4)满足"再体验""回避""高警觉"部分诊断标准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287人、166人、218和51.25%、29.64%、38.93%.以PCL 50分为划界分确定的人数为84人,占15%.结论 PTSD的发生率为15.18%,符合"再体验"诊断标准的人数和比例最大,超过5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增多,以及恐怖事件等的不断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汶川地震发生后,对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等亲历地震的人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和治疗成为当前心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内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among adolescence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Methods Five hundred and six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rvived from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ivilian version of the PTSD checklist (PCL-C). Results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PTSD of the DSM-Ⅳ, there were 85 persons met the criterion, about 15.18% of the entire, no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P>0.05) ;secondly, the most occurred symptoms were "emotional reactivity to trauma cues" (50.71%) and "exaggerated startle response" (51.43%) from re-experi-ence and hyper-arousal,respectively;thirdly,the two-way ANOVA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no main effects of gen-der and gender × grades on scores of PCL(P>0.05), but the grades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P<0.05). Post hoe tests revealed the scores of grade 9 [total 40.24±10.37, re-experience 12.48±3.84, avoidance 15.30±4.93, hyper-arousal 12.46±3.83 ] higher than that of grade 7 [total 36.12±13.41, re-experience 11.42±4.70, avoid-ante 13.63±5.75, hyper-arousal 11.07±4.38 ] and grade 8 [total 34.29±11.59, re-experience 10.72±4.00, avoidance 12.95±4.98, hyper-arousai 10.62±4.13] with statistie significant (P<0.05) ;finally, the numbers and rates of partial PTSD were "re-experience" 287 (51.25 % ),"avoidance" 166 (29.64%), "hyper-arousal" 218 (38.9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15.18% of the current sample met the standards of PTSD of the DSM-Ⅳ. The most partial PTSD symptom was "re-experience" with a rate of 51.25%.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汶川地震创伤患者及亲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60例汶川地震经历者,其中创伤患者40例(创伤组)及亲属20例(对照组),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评定,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创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SCL-90总分和各项分值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且转归情况差;损伤程度、受困时间、治疗效果和生活正常化程度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和迁延的影响因素.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和迁延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军队高龄老干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PTSD诊断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震后第30天对170名亲历地震的军队住院老干部进行评估。结果根据DSM-Ⅳ诊断标准,震后第30天有20.59%的老干部发生PTSD;PTSD患者年龄与非PTSD组患者年龄相比,明显较大(P〈0.05);PTSD组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1)。结论地震后1个月,军队老干部PTSD的发生率是20.59%,PTSD组老干部平均年龄比非PTSD组明显更大。有必要主动对受灾老干部进行精神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在不同时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焦虑和躯体化3个因子在地震后3、12、18个月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部队的救援军人进行调查.结果 在3、12、18个月时:①救援军人PTSD总分≥38分的比率分别为23 80%、14.86%、3.27%,PTSD发病率显著降低(χ2=28.386,P=0.000);②救援军人的再体验(F=23.377,P=0.000)、回避(F=37.649,P=0.000)、高唤醒(F=28.522,P=0.000)以及PTSD总分(F=37.545,P=0.000)均显著降低,PTSD的17个条目症状显著降低,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③救援军人的抑郁(F=8.021,P=0.000)、焦虑(F=8.537,P=0.000)和躯体化(F=4.306,P=0.000)得分显著降低.结论 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好转,这为今后制定救援后不同时期军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PTSD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的群众,进行DSM-Ⅳ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结果:完成调查的289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1.4%。抑郁症状阳性率为23.4%,8.7%报告有自杀观念。灾后6个月PTSD发生率为11.4%,PTSD组反复更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及其他因子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AS总分和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震后PTSD的发生率是11.4%(6个月)。PTSD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PTS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等状况,探讨灾民心理卫生特征。方法:在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的第26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理救援队在四川德阳、绵竹地区展开了为期20天救援工作。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编一般情况表、事件影响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了灾区248位灾民的心理卫生状况。结果:(1)受灾群体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被调查者中78.63%的人IES总分超过19分。(2)被调查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43.95%,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是29.44%;其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P〈0.01)。结论:受灾群体的PTSD、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尤以PTSD症状为甚。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5年,2013年4月四川再次发生里氏7.0级雅安芦山地震,除了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还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们面临极度的无助与恐惧。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灾难后人们常见的心理反应,其发生率为31.7%~60.0%[1]。老年人由于衰老、疾病的影响,应急能力下降,地震灾害可能给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更大威胁。为了解芦山地震6个月后老年人PTSD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地震灾后中、长期建设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四川地区距离本次地震中心不同距离居住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心理应激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在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赴四川什邡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为期20d的儿童心理干预.亲身感受到经历地震灾害后的儿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应激反应。纵观国内外有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此类儿童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必然会导致长远的负面影响,有的到成年期甚至终生伴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及时诊断并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身赴川进行心理干预的体验对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及其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及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心理应激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在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于6月20日赴四川什邡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为期20天的儿童心理干预,亲身感受到经历地震灾害后的儿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应激反应。纵观国内外有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此类儿童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必然会导致长远的负面影响,有的到成年期甚至终生伴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及时诊断并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身赴川进行心理干预的体验对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及其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重大灾难使人们的心理遭受巨大的创伤,并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身心反应。灾难之后,科学、有序、规律地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救助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抚平人们的心理创伤,避免社会矛盾的累积,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本着改善心理救助工作的目的,提出一些工作建议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江油市太平镇安置点灾民随机抽样后,利用创伤后应激障碍(VF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完成调查的223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4.1%,抑郁症状阳性率为31.1%,12.9%报告有自杀观念:PCL—C总分和HRSD总分呈正相关(r=0.809,P〈0.01);PCL—C和HRSD总分均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亲属遇难组PCL—C总分(44&#177;14)、HRSD总分(24&#177;12)高于仅经济损失组(33&#177;13,P〈0.001;14&#177;10,P〈0.001);两种总分各年龄组比较,儿童(30&#177;13;10&#177;9)、青少年(13~18岁)为(37&#177;13;16&#177;13)、青年(33&#177;10;14&#177;9)、中年(36~55岁)为(38&#177;14;19&#177;12)、老年前期(56~65岁)为(40&#177;15;20&#177;12)和老年(35&#177;13;17&#177;9)6个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1)。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线性逐步回归,烦扰程度、最糟糕天数、绝望感进入方程(R^2=0.708,P〈0.001)。【结论】PTSD症状群、抑郁症状群是转移安置点灾民的主要心理问题,遇难者亲属、36~65岁人群、青少年更为严重或突出。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和烦扰程度是反映和预测PTSD症状及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1周年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1周年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现患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晤谈法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的部分因子组成调查表,于汶川地震1周年时对1176名救援官兵进行调查。结果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PCL-C各症状因子均分<2分;SCL-90中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EPQ中神经质(N)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内外向(E)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SCSQ中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陆军常模(P<0.01),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陆军常模(P<0.01);不同救援单位军人在PTSD总分、再体验...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 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65377;【方法】 对江油市太平镇安置点灾民随机抽样后,利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9鄄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评估&#65377;【结果】 完成调查的223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4.1%,抑郁症状阳性率为31.1%,12.9%报告有自杀观念;PCL*9鄄C总分和HRSD总分呈正相关(r=0.809, P < 0.01); PCL*9鄄C和HRSD总分均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亲属遇难组PCL*9鄄C总分(44 ± 14)&#65380;HRSD总分(24 ± 12)高于仅经济损失组(33 ± 13, P < 0.001;14 ± 10,P < 0.001);两种总分各年龄组比较,儿童(30 ± 13;10 ± 9)&#65380;青少年(13 ~ 18岁)为(37 ± 13;16 ± 13)&#65380;青年(33 ± 10;14 ± 9)&#65380;中年(36 ~ 55岁)为(38 ± 14;19 ± 12)&#65380;老年前期(56 ~ 65岁)为(40 ± 15;20 ± 12)和老年(35 ± 13;17 ± 9) 6个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5;P < 0.001)&#65377;以PCL*9鄄C总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线性逐步回归,烦扰程度&#65380;最糟糕天数&#65380;绝望感进入方程(R2=0.708,P < 0.001)&#65377;【结论】 PTSD症状群&#65380;抑郁症状群是转移安置点灾民的主要心理问题,遇难者亲属&#65380;36 ~ 65岁人群&#65380;青少年更为严重或突出&#65377;绝望感&#65380;最糟糕天数和烦扰程度是反映和预测PTSD症状及其程度的重要指标&#6537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地震重灾区工作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于2009年12月对5.12文川地震重灾县的580名机关工作干部进行问卷调查.SCL-90和SDS分别比较,并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级别的干部进行比较.结果 SCL-90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性外总分和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3.291,p<0.001);SDS总均分为 65.47±8.25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11.32,p<0.001).不同情况的干部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正科级法人干部的SCL -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干部(t>3.291,p<0.001);正科级干部SDS的总分极显著高于其他干部(t=2.68,p<0.01);省外援建干部的SCL-90中躯体化因子分和敌对因子分,及SDS的躯体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干部(t>2.58,p<0.01);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对地震重灾区工作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灾后一年半汉源县工作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长期较大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0.
武沛佩  徐爱晖 《安徽医学》2013,(11):1708-171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某种灾难性创伤性事件后人们持续存在的无助、害怕、恐惧等情绪及出现重复性创伤性体验、情感麻木与回避创伤性事件及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并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