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所有的AF病人都应尽快满意地控制心室率,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改善临床症状。减慢心室李主要选用作用于房室结、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增加房室结隐匿性传导的药物,包括:①洋地黄类药物,②卜受体阻断剂,③钙通道阻滞剂中的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洋地黄类既有负性传导作用,又有正性变力性作用,仅作为控制AF心室年的首选药物,尤其适宜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明显扩大或已有心力衰竭的AF病人。卜受体阻断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都有负性变力性作用,应慎用于心力衰竭病人。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时非洋地黄正性收缩能药物应用的原则与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力衰竭时非洋地黄正性收缩能药物应用的原则与经验辽宁省人民医院(110015)邓重信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非洋地黄正性收缩能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B受体兴奋剂,另一类是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多巴酚丁胺是B受体兴奋剂强心药的代表,它可兴奋B1;B2及a受体。...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80年代以前,其主要的治疗药物为洋地黄和利尿剂,然而至今无临床试验表明它们可改善病人的预后,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洋地黄应用于临床至今已 2 0 0余年 ,但仍不失为很有价值的药物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必不可少的药物 ,但不恰当的应用 ,可造成洋地黄中毒 ,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洋地黄的作用机制 :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肌纤维 ,增强心肌收缩力 ,使心肌收缩期缩短 ,舒张期延长 ,增加心搏出量 ,其主要机制为心肌细胞钙内流增加所致。洋地黄使心房、房室交接区、心室浦氏纤维的静息电位升高 ,使心脏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强 ,洋地黄中毒时常出现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洋地黄使房室结的动作电位幅度减低 ,除极速率减小 ,…  相似文献   

5.
洋地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历史已逾200年,近些年来,尽管对其有不少争议,但目前仍然将洋地黄列为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地高辛已被美国FDA确认能有效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洋地黄制剂.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时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力衰竭时心源性猝死是引起心血管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心力衰竭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和分类,心源性猝死的易患因素,各种防治措施(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保钾利尿剂、地高辛、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作用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埋藏式体内除颤器等)对心源性猝死发病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洋地黄对窦性心律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已争论了几个世纪,最近的洋地黄调查组(DIG)试验试图回答洋地黄对该类患者的存活率是否有影响,其次是评价地高辛的疗效、因心力衰竭和其它原因的住院率和死亡率。DIG试验共有心力衰竭病人7788人,其中6800例左心室...  相似文献   

8.
在小儿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洋地黄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正性肌力药物。因为洋地黄药物的饱和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在心肌缺血的患者容易引起中毒,且用量不足与过量之间不易鉴别,出现心脏传导阻滞或严重低钾时不易使用,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效果不佳,近十几年来新开发出多种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1 洋地黄药物应用新观点 ①在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同一种强心甙,以便于饱和量与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16)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再评价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徐成斌吴彦1洋地黄治疗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的争议200年前WiliamWithering开始使用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从此,洋地黄在治疗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中得到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心力对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98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心力与洋地黄作对照的疗效观察。结果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美心力组85.71%,洋地黄组87.7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心力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强心、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洋地黄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洋地黄是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中已有200多年悠久历史的药物。近10余年来,随着关于洋地黄的一批大规模、设计严密的临床试验的发表,使得人们对洋地黄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尽管应用洋地黄糖甙、强力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适宜的通用疗法,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仍会留有症状而且通常临床逐渐恶化,最终很快死亡。因而在治疗心力衰竭时药理学上亟需探求兴奋衰竭心肌的新型收缩能药物。同时,明确其治疗目标确定这些药物的用途亦相当重要。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实质上包含二种成份:导致急性及慢性泵功能不全的心肌衰竭,  相似文献   

13.
多巴酚丁胺为较新的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用洋地黄受到限制的病例更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洋地黄应用于内科临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心力衰竭的发展原理和洋地黄的作用规律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修正了那些因袭已久的不恰当的概念。本文从临床实践出发,就晚近文献介绍的有关心力衰竭和洋地黄问题作一扼要的复习。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问题,即减轻症状与改善预后。对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主要是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类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利尿剂、洋地黄类制剂可减轻心力衰竭病人症状,但不影响预后,而ACEI既可减轻症状,又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近年来多个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1-3],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本研究观察了80例病人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来源于山西省大同市五医院2001年12月—2003年12…  相似文献   

16.
洋地黄类药至今仍是治疗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药物。但洋地黄有效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安全范围窄,易造成中毒。所以,洋地黄中毒的及时发现至关重要。我科自2004年6~12月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洋地黄,就有6例出现中毒现象。通过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没有造成死亡病例。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血清药物测定的合理使用指证是探查药物中毒。当药物使用的目的只为了预防时,药物测定亦可能是必须的。药物测定在评价种种药剂的吸收、代谢和药物作用上起有重要作用。狄戈辛测定在洋地黄中毒中的作用在心脏病患者中,洋地黄中毒是一主要的临床问题,1971年 Beller 等报告住院用洋地黄的病人中有23%被证实为肯定有药物中毒,另6%为可能药物中毒。药物中毒病人的死亡率是无药物中毒病人的两倍。目前,由于广泛使用洋地黄测定,洋地黄中毒已不普遍。复习最近文献40篇,发现无药物中毒病人的平均血清狄戈辛浓度小于2ng/ml;而临床证实中毒的病人其平均血清浓度在2ng/ml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心力衰竭指南均把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等列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但我国部分地区调查显示,住院期间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的使用虽逐步上升,但与心力衰竭指南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本研究通过分析,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药物治疗现状及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更安全、有效地应用药物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重要的基本治疗方法。有近5000例病人入选的一系列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CRT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力衰竭的住院次数,降低病死率。因此,在美国、欧洲和我国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  相似文献   

2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131,自引:0,他引:131  
80年代以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虽然这两类药物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但无临床试验的证据表明它们可降低病人的总病死率 ,延长病人生存期 ,改善病人的预后。血管扩张剂 -心力衰竭试验 -Ⅰ (Vasodilator HeartFailureⅠ ,V HeFTⅠ )的结果表明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的基础上 ,与安慰剂相比 ,使用血管扩张剂肼苯哒嗪和硝酸异山梨酯 ,平均治疗 3年 ,显著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Ⅱ ,Ⅲ级 )病人的总病死率(36 2 %比 46 9% )。而使用哌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