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维娜  孙兴怀 《眼科研究》2003,21(2):177-177
患者 ,男 ,5 6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两年于 2 0 0 2年 3月15日入院。 9年前因青光眼 (类型不详 )行双眼小梁切除术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 2年前起双眼上方结膜滤过泡向角膜延伸。入院时检查 :视力右眼 0 8、左眼 0 1,无法矫正。双眼滤过泡延伸至角膜表面 ,右眼位于瞳孔上缘 ,左眼遮盖瞳孔区 ,荧光素钠染色结膜无渗漏。前房深浅正常 ,Tyndall(-) ,瞳孔直径 2 5mm ,对光反射存在 ,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 :右眼C/D 0 7,左眼窥不进。因滤过泡覆盖角膜表面 ,眼压无法测得 ,指测眼压Tn。初步诊断 :(1)双眼青光眼滤过泡下垂 ;(2 )双眼小梁切…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是眼科治疗青光眼的常规手术 ,其并发症颇多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介入 ,手术质量显著提高 ,其并发症大为减少 ,术后患者已不再需要长期包扎眼 ,反而提倡尽早去包眼 ,滴眼药 ,适度床旁活动 ,以利于控制术眼炎性反应 ,观察术眼引流功能状况 ,促进全身状况的恢复 ,然而随之产生新的手术并发症——突发性瞳孔移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 1999年共收治青光眼患者12 8例。其中闭角型青光眼 84例 ,开角型青光眼 2 6例 ,继发性青光眼 18例。行小梁切除术 10 2眼 ,术后发生突发性瞳孔移位 5例 5眼 ,发生率 4.9% .其中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上移的原因,方法:对236例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入术,其中225眼行囊袋植入,11眼行睫状沟植入,结果:瞳孔上移22眼,发生率9.32%,主要原因素虹膜萎缩及玻璃体脱出所致。结论:避免瞳孔上移的关键在于提高手术者的显微手术技巧和减少对虹膜的损伤,术后合理地应用散瞳剂及彻底地控制虹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瞳孔上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瞳孔上移是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影响的视力恢复。我们对39例39眼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瞳孔上移进行观察,报告如下。一般情况:39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外伤性白内障6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并发性白内障5例。术前检查瞳孔正圆居中,所有病例均在同轴照明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瞳孔上移分级:术后炎症反应消退,天散履状态下观察(散瞳者停药3周)。1级(轻度):瞳孔上绿不超过上方角膜线下Zmm;11级(中度):瞳孔上缘超过上方角膜缘下Zmm,末达角膜缘;m级(重度):瞳孔上缘达上方角…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白内障囊外出术发生瞳孔上移的原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250例(260眼)白内障术后随访发现上移的原因为:上方虹膜萎缩、虹膜根部前粘连、瞳孔上缘后粘连、前房内残膜存留及创口炎症性粘连牵引等。结果 因各种因素发生瞳孔上移35例(38眼),发生率占14%。结论 处理好角膜缘创口及术后充分抗炎是预防瞳孔上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米可林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A组52全70眼在术中应用卡米可林,对照组B组110例137眼术中未用卡米可林。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 术后虹膜周切口大小适中率A组97.14%。B组98.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瞳孔圆正率A组95.71%,B组81.02%。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中应用卡米可林缩瞳,可使手术解剖位置清晰,准确地控制虹膜周边切除的位置和大小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瞳孔上移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瞳孔上移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影响术后视力。我们对1996年1月~1999年5月完成284例白障囊外摘出术,其中151例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共发生瞳孔上移34例35眼,发生率占12.5%。现将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冬梅  卢秀珍  蔡婉婷 《眼科》2002,11(3):183-184
恶性青光眼是眼科疑难病症 ,在临床工作中极少遇到 ,现将我院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一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4 8岁 ,因“发现右眼视野缩小 1年余”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双 )”于 2 0 0 1年 10月 2 4日收入院。查体 :视力 :右 :1 0 ;左 :0 8,矫正 1 0。眼压 :右 :2 7mmHg(1mmHg=0 133kPa) ;左 2 4mmHg ,Ⅰ级浅前房 ,瞳孔约 3mm ,光反应良 ,晶状体透明 ,眼底 :右视盘色淡 ,C/D =0 7,左C/D =0 5。房角镜检查 :右眼上方、颞侧和鼻侧NⅣ ,下方NⅡ ;左眼上方、颞侧和鼻侧NⅣ ,下方N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有目的的选择12例双眼视力、眼压、视野相近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例,采用自身对照,一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另一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和房水情况,评估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平均值要较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但是通过自身对照的检验,两者无明显差异。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要比小梁切除术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最经典、最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相似文献   

11.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行非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 ) 18例 2 6眼 ,传统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 19例 2 6眼。就两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降压机制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18例 2 6眼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7~ 74岁 ,平均 4 0 .6 5岁± 18.16岁 ;对照组 19例 2 6眼 ,男12例 ,女 7例 ,年龄 7~ 76岁 ,平均 4 3.18± 2 0 .14岁。观察组2 6眼中闭角型青光眼 10眼 ,开角型 7眼 ,青少年型 2眼 ,外伤性 3眼 ,新生血管性 2眼 ,绝对期青光眼 2眼 ;对照组 2 6眼中闭角型青光眼 9眼 ,开…  相似文献   

12.
女性20岁患者双眼开角型青光眼,右眼小梁切除术后2个月眼球按摩,术后25个月视力下降,诊断为圆锥角膜。减少按摩频次和力量,随访9个月,眼压正常,圆锥角膜无进展。(眼科,2023,32:64-65)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0年至1998年2月,对126例各种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本文通过对术后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前房进行分析,证明该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1一般资料1.1青光眼种类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等。1.2临床资料男女各63只眼。年龄3~86a,平均57a。病程1d~20a,平均2a。住院天数10~100d,平均32d。13只眼为手术复发眼,113只眼为初次手术眼。术前视力无光感至1.5,平均0.4。术后视力0.02至1.5,平均0.5。术前眼压1.33~12.53kPa,平均5.07kPa;术后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细胞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内皮计及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观察14例(16只眼)非穿透小梁切除术与24例(25只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组术后眼压显著下降(P<0.05),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小细胞面积(MIN)、最大细胞面积(MAX)、平均细胞面积(AVE)、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细胞密度(CD)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梁切除组术后眼压显著下降(P<0.05),中央角膜厚度(CCT)较术前增加(P<0.05),平均细胞面积(AVE)较术前增加(P<0.05),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H%)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较小,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急性充血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同时对麻痹性散大的瞳孔行缩小成形术的经验。方法急性充血性青光眼造成瞳孔麻痹性散大共21例(21只眼),先行瞳孔缩小成形术,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瞳孔直径由原来的6~7mm缩小至3~3.6mm共19只眼,4~5mm共2只眼。闭塞的房角重新开放达2/3以上共15只眼,近1/2共6只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一周视力90.48%达术前小孔视力。术后6个月以上视力达0.5~0.8共12只眼,0.1~0.4共9只眼。结论瞳孔缩小成形术是提高伴有瞳孔麻痹性散大的青光眼患者的术后视力,促使房角重新开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术后的角膜散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梁切除术后的角膜散光刘海泉彭大伟陈家祺小梁切除术后的角膜散光@刘海泉@彭大伟@陈家祺...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除术后广泛后弹力膜脱离二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梁切除术后广泛后弹力膜脱离二例叶天才敖晶晶小梁切除术后广泛后弹力膜脱离二例@叶天才@敖晶晶...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道19例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其临床表现除浅前房外,均伴角膜水肿,低眼压,角膜和晶体或虹膜接触。本文对浅前房发生原因、手术注意事项、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如采用散瞳、局部加压包扎、高渗剂、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之一。常见并发症多表现在前房、滤过泡等方面,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25例(25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视盘周围出血,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芳 《临床眼科杂志》1998,6(2):119-120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后粘连,并发白内障等。为了正确掌握与处理浅前房的临床问题,本文对术后浅前房作回顾性分析与探讨。临床资料我院眼科自1995年5月至1996年10月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28例42只眼。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9.8±13.0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4只眼。42只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均由同一个高年资主治医师施行显微手术。术前眼压在药物控制下达正常的36只眼,眼压不能降至正常的8只眼,因眼压在30mmHg左右,故术前亦未作前房穿刺。42只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