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监测60例危重病患者入ICU后第1、3、5、7天CRP、ALB和PA水平,根据患者的预后将患者分成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结果 死亡组及非死亡组第1天CRP和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死亡组患者CRP明显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A明显低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B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病患者病情越重,CRP水平升高越明显,PA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血浆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成年患者90例,入科后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采集年龄、性别、体质量、诊断等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在入科第1、3、7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内毒素、PCT、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研究终点为患者出科。结果第1天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内毒素、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和死亡组内毒素(3、7d)、PCT(7d)、CRP(7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3d(OR=0.724,95%CI:0.586~0.895,P=0.003)和内毒素7d(OR=0.663,95%CI:0.505~0.871,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血浆内毒素、PCT水平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第3、7天内毒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7-01—2019-03确诊的22例老年院内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感染确诊时病情的轻重,分为休克组(9例)和非休克组(13例),选取同期21例非感染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7 d、28 d预后,分别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各组患者入选24 h内、确诊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HMGB1和PC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清HMGB1水平在血流感染确诊后第1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的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因子水平随着疗程推进大致呈降低趋势。HMGB1、PCT水平在休克组和非休克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时的HMGB1、PCT水平在7 d恶化组和好转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14 d时的HMGB1、PCT水平在28 d恶化组和好转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及PCT的水平测定,均有利于评估老年血流感染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但HMGB1水平变化与老年血流感染病情的远期预后关联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丙酸(PA)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4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非感染性休克组和感染性休克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A对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血清PA浓度的生存率。结果 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休克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A、CRP、PCT、LA、WBC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性休克组年龄、MAP、PA、CRP、PCT、LA、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30 d死亡率、90 d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A、PCT、LA、APACHEⅡ得分是影响感染性休克的独立风险因素,低MAP和高血清PA浓度是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和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浓度与PCT、LA、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PA诊断感染性休克的AUC为0.912,最佳临界值为10.95 μg/L,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7.6%。PA预测感染性休克30 d死亡的AUC为0.762,最佳临界值为12.52 μg/L,敏感性为75.9%,特异性为70.5%;PA预测感染性休克90 d死亡的AUC为0.766,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74.1%。生存分析显示,PA低浓度组30 d生存率、90 d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A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天、第2天、第4天以及转出重症医学科(ICU)或死亡前最后1次的CRP、PCT、APACHEⅡ评分,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进行动态观察,并做APACHEⅡ评分与CRP、PCT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PCT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 2天、第4天和最后1次,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CRP和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1,P<0.01和r=0.638,P<0.01).结论 CRP、PCT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所以联合动态观察CRP和PCT对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与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48例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A、CRP、DD、APACHEⅡ评分,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进行动态观察,并对APACHEⅡ评分与PA、CRP、DD水平动态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PA[(164.33±23.32)、(163.51±32.54)mg/L,t=2.315,P>0.05]、CRP[(93.25±27.67)、(94.37±30.81)mg/L,t=2.013,P>0.05]和DD[(917.60±17.09)、(918.07±23.78)μg/L,t=2.511,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第3、5天和最后一次PA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118.4±34.7)、(91.7±12.5)、(69.8±21.4)mg/L与(165.3±12.8)、(172.6±11.3)、(189.1±32.6)mg/L,t值分别为2.422、2.557、2.906,P均<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09.5±30.1)、(121.2±31.7)、(133.6±35.1)mg/L与(83.0±45.2)、(67.6±21.6)、(13.1±3.3)mg/L,t值分别为2.061、2.843、3.519,P均<0.01],DD水平也明显高于存活组[(1138.0±22.8)、(1312.6±2 8.5)、(1830.3±36.2)μg/L与(860.7±38.7)、(651.8±25.6)、(490.6±13.4)μg/L,t值分别为2.576、2.823、3.371,P均<0.01],PA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31,P<0.01),CRP及DD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7、0.651,P<0.01).结论 PA持续低水平、CRP和DD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所以联合动态观察PA、CRP和DD对评估肺炎并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降钙素(PCT)原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选择本院ICU严重感染患者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后死亡12例(死亡组),存活53例(存活组)。同时期选择本院接收的63例非脓毒性休克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 d的PCT、CRP水平。结果治疗前,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3、6、12 d,脓毒性休克组及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在治疗后3、6、12 d,PCT、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水平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发展程度具有重要的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POD)患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104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均进行D-二聚体和CRP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CRP、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天、第5天和出院末时,死亡组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CRP持续升高提示AECOPD患者预后差,故D-二聚体和CRP水平可以反映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7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组(n=68)和休克组(n=29),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7例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当日及治疗1、3、5、7d时行PCT和CRP检测,分析上述两项监测指标与病情变化的关系,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入院当日及治疗1、3、5、7d时血清PCT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入院当日及治疗1、3、5、7d时CRP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病死率高于感染组(P0.05)。PCT、CRP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13、-0.685,P0.05)。结论 PCT和CRP在脓毒血症中诊断价值较高,对患者预后评估准确,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护理观察清源生化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胃肠功能的作用。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清源生化汤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内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3、5、7天腹内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第3、5、7天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5、7天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清源生化汤可促进创伤性休克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2013-12我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6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入院期间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PCT浓度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高水平组。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PCT,比较不同分组患者PCT浓度差异并分析PCT浓度变化与预后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存活35例,死亡29例,存活率为54.7%。根据早期PCT浓度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3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PCT浓度与MODS的发生率比较,高水平组MOD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T动态变化显示:死亡组第1、3、7天PCT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第1天:(1.61±0.76)∶(0.06±0.02),第3天:(2.13±1.32)∶(0.19±0.09),第7天:(2.51±1.26)∶(0.12±0.08),P〈0.05];生存组患者PCT于第3天左右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则呈逐步上升趋势。结论:PCT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及时动态检测PCT,对了解中毒程度,预后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预测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重度脓毒症患者41例,非脓毒组(对照组)20例,比较2组BNP水平的变化。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于28 d内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患者入院第1天反应蛋白、危重病评分(APACHEⅡ和SOFA)、血浆BNP水平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d和第3d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重度脓毒症患者第1天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与存活组相比均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年龄、APACHEⅡ、SOFA、CRP及第1天和第3天BNP水平诸因素中,第3天的BNP水平和SOFA评分为预测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大多数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成为预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和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 sTREM-1)、D-二聚体在Sepsi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 前瞻性纳入海南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Sepsis患者, 检测患者诊断Sepsis后第1、3、7天的SAA、sTREM-1、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结果, 将诊断Sepsis后28 d内死亡患者作为研究组(死亡组), 存活患者作为对照组(生存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共8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Sepsis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31例, 平均年龄(68.17±9.94)岁。死亡组30例, 生存组52例,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死亡组与生存组在诊断Sepsis后第1、3、7天SAA、sTREM-1、D-二聚体、CR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诊断Sepsis后第1天, SAA(P=0.004)、sTREM-1(P=0.025)、CRP(P=0.005)、PCT(P=0.016)均为预测Sepsis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且SAA、sTREM-1水平在第1、3、7天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 < 0.05), 而D-二聚体仅在第3天和第7天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均 < 0.05)。ROC曲线发现, SAA第1、3、7天的曲线下面积均最大(分别为0.878、0.916、0.954), sTREM-1第3天和第7天(0.907、0.929)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CRP(0.897、0.927)和PCT(0.892、0.890), SAA+sTREM-1+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第1、3、7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974、0.984。  结论  SAA、sTREM-1和D-二聚体的动态联合监测结果可作为Sepsis的预后指标, 且优于CRP、PCT等传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创伤性凝血病(TIC)相关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创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10 ml和动脉血2 ml,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相关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1)和死亡组(n=15),分析严重创伤预后与TIC的相关性,并分析性别、年龄、创伤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低体温等因素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TIC发生率53.33%,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5),TIC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8,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ISS评分、血糖、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休克指数≥1例数、体温<35℃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4.94、3.93、3.42、4.81、6.23、4.85、6.48、4.36、3.64,χ2分别=7.19、7.8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6、0.62、1.10、0.96、5.37,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TIC密切相关,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TIC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肽素的变化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7例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32名作为血清对照组(A组),14名BALF检查无异常的就诊者作为BALF对照组(B组);ALI患者分为直接和间接肺损伤亚组、轻中度和重度肺损伤亚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亚组和非MODS亚组、28d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同时将其和肽素表达水平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IS)、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相关性分析;监测ALI患者确诊第1、3、5、7天血清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结果ALI患者血清及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B组(P均〈0.01),直接肺损伤亚组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间接肺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肺损伤亚组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间接肺损伤亚组(P〈0.01);重度肺损伤亚组和MODS亚组的血清和BALF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肺损伤亚组和非MODS亚组(P〈0.01),死亡亚组血清第1、3、5、7天和肽素水平及第1、7天的BALF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亚组(P〈0.01);血清和肽素变化与BALF和肽素水平、LIS评分、PaO2/FiO2呈正相关(r=0.712,P〈0.01;r=0.305,P〈0.05;r=0.435,P〈0.01),与起始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007,P〉0.05)。结论血清及BALF和肽素水平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有效评价ALI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D-二聚体(D-dimmer)和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将150例CAP患者分成重症组和普通组,比较两组在入院24 h、72 h及第7 d的D-dimmer、CRP。结果:CAP患者D-dimmer、CRP均与PSI呈正相关(r=0.76、0.52,P0.01),重症组24 h、72 h、第7 d的D-dimmer和CRP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D-dimmer、CRP有助于判断C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对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危重患者的病情及判断其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危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57例)和存活组(57例),分别计算患者入科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APACHEⅡ评分并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析APACHEⅡ评分中的三个时间段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及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入科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分别为[(24.58±8.87)VS(16.42±6.70);(25.76±8.59)VS(13.44±5.38);(24.664±7.64)VS(12.114±4.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和患者预后有关。根据三组数据ROC曲线分析,对预后评估能力的大小依次为第5天、第3天、、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可很好的评估EICU中危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其中第5天的APACHEⅡ评分能力最强。可为合理制定诊治计划和利用EICU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术后血糖及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4例TBI手术治疗后收入我科的患者,入组条件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8分,既往无糖尿病史,术中未输注含糖液体,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无重要脏器疾患,住院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于手术后0h、24h、48h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抽取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根据预后(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时段及两组间血糖和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TBI患者术后血糖和乳酸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0h、24h及48h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81、-0.443、-0.177,均P〈0.05),乳酸水平与预后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00、-0.364、-0.117,均P〈0.05)。死亡组0h,24h的血糖及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BI术后特别是早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与预后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早期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