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LASIK术前高度近视眼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的结果及类型。 方法:对241例屈光度在-6.00~-24.00DS之间准备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外,专门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详细记录其中18例有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检查结果。 结果:241例受检中,眼底多呈不同程度的豹纹状眼底改变,发生各种视神经、视网膜病变18例,约占被检人数7.5%。其中格子样变性2例(4眼),霜样变性1例(1眼),视网膜铺路石样变性l例(2眼),视网膜色素性变性2例(3眼),单纯视网膜裂孔5例(7眼),不完全性视网膜裂孔3例(3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例(浅脱离1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术后1例(1眼),视神经萎缩2例(4眼)。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在接受LASIK术前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是必要可行的,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对于相关眼底视网膜变性的患者可密切观察随诊,必要时择期行预防性眼底激光治疗;有视网膜脱离者可及时行手术复位;超高度近视眼可选择晶状体摘除术。另外,通过眼底检查可鉴别和排除高度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等疾患所致的视力下降,使LASIK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其良好的效果和可预测性已被广大眼科医生和近视患者所接受,成为目前治疗近视的主流手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度近视患者希望通过LAISK手术取得好的视力以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高度近视眼在退行变性过程中可发生许多并发症,如玻璃体退行改变、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等,使视力极度减退,甚至失明,我院2006年1~6月,对其中115例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眼底激光治疗,效果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 LASIK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配合巩膜压迫法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氩离子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行氩离子激光光凝的患者视网膜情况良好,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疗效确切,是预防LASIK术后出现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LASIK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通过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检查和分析LASIK手术前后眼波前像差的改变。方法 对序列病例的 46人 86眼进行术前术后波前像差检查。分高、中、低 3个屈光度组。结果 各组内术后C8、C9、C12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前三组间的各项系数无显著性差异 ;而术后 10d及 1个月时 ,C12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组间术前的RMSPVOPD及PVOPD、PVOPDHO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RMSPVOPDHO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内术后的RMSPVOPD、PVOPD、PVOPDHO均比术前减小 ,有显著差异 ,但RMSPVOPDHO比术前增大。结论 屈光手术可以改变眼部的像差。屈光度愈高 ,总体像差愈大 ,术后变化愈大。但在不同的屈光度组间 ,高阶像差术前术后有差别 ,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眼底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36例(1262只眼)要求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将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的眼底检查结果与三面镜检查确诊结果相比较。结果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发现有较大临床意义的眼底病变45只眼,三面镜检查确诊眼底病变50只眼。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眼底疾病筛查的敏感度达到90%。结论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为LASIK术前眼底疾病的筛选提供了一条简便、高效的途径,但不能完全替代三面镜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对LASIK术前1260只眼扩瞳后行眼底检查并作详细记录,对明显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15只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15只眼光凝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对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和视网膜裂孔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预防性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散瞳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86例116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经6~12mo随访,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有明确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视眼患者的波前像差结果特征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进行个体化切削Lasik手术的病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7例99眼来我中心预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做术前常规检查并用波前像差分析仪对其行波前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57例患者年龄27.20±5.86岁;球镜度数-5.21±1.45D;散光度数-0.54±0.49D;RMS1~RMS6均值为0.2497±0.1551;3.3550±0.9297;0.1581±0.0667;0.0988±0.0409;0.0527±0.0237;0.0407±0.0211;RMSg3.3754±0.9273;RMSh0.2016±0.0723;Zemike系数变异较大,除C2、C4、C5、C6、C8、C12、C14距0值偏移较大(P<0.01)之外,其余均在0值附近.高阶像差图形以三叶草形居多,占54.5%(54眼),环形占16.2%(16眼),两叶形占16.2%(16眼),不规则形占8.1%(8眼),四叶草形占5.1%(5眼).RMS4、C7、C12与年龄相关,RMS2、RMSg、C4与球镜度数相关,C5与散光度数有关.结论近视散光眼中高阶像差以慧差、球差为主,其中慧差大于球差,慧差大者图形多为正向或反向三叶草形、二叶形,球差大者多为环形或反向三叶草形、四叶草形.以波前像差仪引导的个体化切削Lasik有望同时消除人眼的低、高阶像差,在矫正视力的同时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三面镜定位视网膜裂孔的可信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三面镜定位视网膜裂孔指导术中巩膜扣带位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而做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连续患者212例(223只眼,396个裂孔)。术前用三面镜检查确定视网膜裂孔距离角膜缘的直线距离和钟点位置,作为指导硅胶填压在巩膜上的依据。经术中核实硅胶填压位置合适且术后裂孔被有效顶压作为判断三面镜定位准确的标准。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三面镜定位准确性的术前和术中因素。结果 三面镜定位视网膜裂孔的准确率为85.4%(95%CI:81.9%~88.9%)。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视网膜脱离的越高、近视度数越高、裂孔距离角膜缘越远,三面镜定位裂孔位置越不准确(危险系数分别为2.42、1.38和1.32)。结论 术前三面镜定位视网膜裂孔是一种可信赖的方法,对巩膜扣带的定位具有指导意义。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程度和裂孔离角膜缘的距离是影响三面镜定位裂孔准确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激光光凝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前眼底病变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视LASIK术前眼底病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5例(721只眼)LASIK术前患者行散瞳眼底三面镜检查并作详细眼底记录.结果发现各种视网膜变性136只眼(18.86%),视网膜干性裂孔16只眼(2.22%),亚临床视网膜脱离(RD)5只眼(0.69%).其中37只眼严重视网膜变性、16只眼干孔和4只眼亚临床RD行氩激光光凝治疗,仅1例亚临床RD需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结论近视LASIK术前及术后眼底常规检查和病变治疗是必要的.同时本文提出眼底病变光凝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陈娟  陈忠平  朱睿玲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84-1886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患者术眼三面镜检查的结果,分析其眼底的病理改变,探讨术前眼底检查对早期诊断和处理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我院2011-04/2012-04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64例127眼,术前的三面镜下眼底检查结果,对患者年龄、屈光度数、三面镜检查的发现及视网膜光凝的情况进行分析及归纳。
  结果:患者64例127眼中共34眼(26.8%)发现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其中视网膜裂孔8眼(6.3%),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区15眼(11.8%),视网膜霜样变性区5眼(3.9%),视网铺路石样变性区3眼(2.4%),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引2眼(1.6%),视网膜出血1眼(0.8%)。共25眼术前接受了视网膜光凝。3 mo后接受ICL植入手术,术后随访1a无视网膜脱离发生。
  结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进行三面镜下眼底检查有助于发现患者周边部视网膜的病变及异常,并于术前做出适当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能够指导术后对患者眼底情况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1例角膜接触镜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双眼圆锥角膜3a随访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顾。方法:一位27岁的女性患者行常规LASIK治疗中度近视。术前散瞳验光的结果为右眼-5.50 /-0.50×50°和左眼-4.50/-1.00×15°。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右眼526μm和左眼541μm。术前角膜地形图正常,没有显示任何圆锥角膜或者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改变。手术中制作160μm角膜瓣后进行激光切削,切削深度分别是右眼102μm和左眼86μm,预计剩余角膜厚度为264μm和295μm。结果:术后29mo,患者双眼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下方角膜膨出,中央角膜曲率变大。验光结果分别为右眼-12.50/-4.00×160°和左眼-6.00/-4.25×125°。中央角膜厚度变薄。诊断双眼继发性圆锥角膜,给予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3a的随访(期间曾两次更换镜片)显示患者病情基本稳定,视力矫正满意,接触镜全天佩戴耐受性良好,并发症较少。结论:虽然经过严格的术前筛查,轻度到中度的近视LASIK治疗术后仍可能出现继发性圆锥角膜。硬性角膜接触镜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安全和可逆的方法,也可以延迟或避免患者进行角膜内基质环的植入和穿透性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配戴框架镜与配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72例接受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按术前矫正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配戴框架镜组50例,配戴角膜接触镜组22例,应用2007年中文版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QIRC)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后配戴框架镜组的生活质量(术后42.29±4.90,术前39.30±5.16)和满意度评分(术后86.51±9.14,术前71.58±13.24)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显著的模块是视功能与身体机能(P<0.01);增加显著的条目包括夜间驾驶(P<0.01)、夜间户外活动(P<0.05)、强光下不戴太阳镜生活或工作(P<0.05)、游泳(P<0.01)、担心花费(P<0.01)、自我感觉(P<0.05)及自信(P<0.01)方面。晨起视物(P<0.05)方面评分则较术前显著减少。(2)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后配戴接触镜组的生活质量(术后42.32±5.95,术前41.26±5.21)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满意度评分(术后87.14±10.64,术前73.77±21.26)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在社会活动模块(P<0.05)及游泳(P<0.01)、担心并发症(P<0.05)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术前。结论:配戴框架镜的近视患者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术后生活质量和对矫正方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视功能、身体机能、运动等方面提高显著。配戴接触镜的近视患者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术后生活质量与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对矫正方式的满意度增加,在运动、对眼部健康和花费的担忧方面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反应和角膜创面的修复情况。

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88例100眼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眼),两组均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术后直接予以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2d加压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

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角膜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

结论: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0例(240眼)近视患者行双眼LASIK手术,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LASIK术前从未配戴角膜接触镜者)和配镜组(LASIK术前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2年者),各60例(120眼),采用双盲法对照研究。观察LASIK前后Schirmer I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比较两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it测量结果: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对照组分别为(18.13±7.48)mm,(14.20±7.81)mm,(16.76±7.38)mm,(17.24±8.06)mm;目6镜组分别为(14.77±8.49)mm,(9.88+7.50)mm,(13.09±8.23)mm,(13.90±7.87)mm。两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UT测量结果: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对照组分别为(13.21±7.20)S,(7.14±3.97)S,(9.86±3.97)S,(12.31±5.83)S;配镜组分别为(8.98±4.36)S,(4.68±2.85)S,(6.37±3.03)S,(8.19±3.61)S。两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会影响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LASIK手术后更应注意补充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所致的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与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2006年7月在我院行LASIK的患者中挑选无眼睑、结膜、角膜和泪器疾病史且泪膜破裂时间BUT〉10’、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10mm者共105例按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史进行分组,随防1年比较术后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的发生率,术后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病例的不适症状、体征和治愈天数。结果有5年以上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的体征较重,治愈天数较长。结论加强有角膜接触镜佩戴史患者LASIK术后随防,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可提高术后用眼的舒适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栗莉  亢晓丽  王方  李艳红  赵莼 《眼科研究》2013,(12):1152-1154
背景配戴角膜塑形镜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和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进展,但长期佩戴对角膜组织的影响值得研究。目的观察儿童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76例150眼,近视儿童每日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8~10h,分别于配戴前,配戴后3、6、12、24个月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测量戴镜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密度,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上述各指标变化进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近视儿童配戴前与配戴后各时间点间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34、7.16,均P〉0.05)。配戴前与配戴后3、6、12、24个月近视儿童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0,P=0.02),其中配戴后24个月近视儿童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值为0.36~0.02,明显高于配戴前的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配戴前及配戴后不同时间点间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P=0.04),其中配戴后12个月、24个月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62~12)%和(60~14)%,明显低于配戴前的(6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可使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下降及角膜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