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重梅  刘克宇 《山东医药》2007,47(25):82-83
检测并比较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HIE组)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显示HIE组PLT随病情加重而下降(P〈0.05,〈0.01),MPV、PDW随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IE组急性期PLT明显降低(P〈0.01),MPV和PDW明显升高(P〈0.05);HIE恢复期PLT、MPV和PDW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检测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Ⅰ(PAI-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维吾尔族男性119例,分为2组: ACS组66例,对照组53例;分别测定其血清LP(a)、血浆PAI-Ⅰ和血浆Fg水平。结果:ACS组、对照组血清LP (a)分别为(422.323±201.685)、(146.60±80.984)mmol/L;2组血浆PAI-Ⅰ含量吸收度(A值)分别为(1.276 ±0.831)和(0.369±0.418);血浆Fg水平分别是(4.688±0.970)、(3.515±0.507)g/L,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119例研究对象,按LP(a)分为≤300 mmol/L组和>300 mmol/L,比较2组PAI-Ⅰ含量和 Fg水平:LP(a)>300 mmol/L组(55例)A值为(1.182±0.842),Fg为(4.563±0.980)g/L;LP(a)≤300 mmol/ L组(64例),A值为(0.605±0.691),Fg为(3.824±0.864)g/L,经秩和检验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LP(a)与血浆PAI-Ⅰ含量相关分析,r=0.427,P<0.01;血清LP(a)与血浆Fg进行相关分析,r =0.441,P<0.01。结论:血清LP(a)、血浆PAI-Ⅰ和血浆Fg水平在维吾尔族男性ACS患者中明显增高;血清 LP(a)水平高者血浆PAI-Ⅰ及Fg亦有较高水平,血清LP(a)水平与血浆PAI-Ⅰ、Fg水平间呈正相关。维吾尔族男性LP(a)、PAI-Ⅰ和Fg水平增高与其冠心病临床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取3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观察组)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血球计数仪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PAF、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PV、PD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检测血清PAF及血小板参数有助于RA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勤  王恩  林敏华  颜小丹  张玉 《胃肠病学》2012,17(7):430-432
背景:研究发现凝血机制活化在炎症性肠病(IBD)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CD62P)参与介导凝血和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与活化的血小板或内皮细胞的黏附。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活动度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65例活动期UC患者、31例缓解期UC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P-选择素阳性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MPV,分析三者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外周血CD62P阳性率、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UC患者三项指标的变化均较缓解期UC患者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62P、PLT与UC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MPV与UC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的机体处于高凝状态。P-选择素、PLT、MPV能反映UC疾病活动度,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小板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选取60例老年ACS病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及血球计数仪对各组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老年ACS病人P选择素、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P〈0.05)。ACS病人P选择素浓度与MPV、PDW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48,P〈0.05),与PLT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P选择素参与了ACS并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与正常健康人及化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正常健康人、肝癌患者及化疗前后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4项参数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肝癌患者PLT结果低于正常对照组,MPV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W、P—LCR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化疗后PLT、MPV、PDW、P-LCR结果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可作为肝脏受损程度,肝癌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分析脑梗死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患者Fg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用凝血酶原时间法测定血浆F2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比0.243,P〈0.05),血浆F2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CC和CT基因型亚组比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亚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飑水平有显著差异,CT、TT和CT+TT基因型组血浆Fg水平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组(P〈0.05);而在对照组中,TT基因型亚组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亚组(P〈0.05)。结论:Fg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有关,可能是通过T等位基因影响血浆比水平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比较各组血清Lp(a)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偏相关系数r=0.143,P〈0.01)。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和抑郁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WHO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定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将受试对象最终分为非冠心病非抑郁组(n=87例)、冠心病非抑郁组(n=94例)、非冠心病抑郁组(n=85例)、冠心病抑郁组(n=97例),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各组与非冠心病非抑郁组相比,PLT、MPV、PDW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心病非抑郁组和非冠心病抑郁组相比,PLT、MPV、PDW值升高或降低不明显,两组间PLT、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非抑郁组与冠心病抑郁组相比PLT值升高或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PDW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冠心病抑郁组与冠心病抑郁组相比,PLT值升高或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PDW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与抑郁均可使血小板活性增高,当两病共患时血小板活性增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了13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测定血清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61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31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冠心病组中的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而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仅在多支病变者中有经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137例冠状动脉造影水患者,测定血清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61倒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31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冠心病组中的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而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仅在多支病变者中有轻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88例,根据诊断分为MS组154例和非MS组134例。测定入院时MPV、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MS组比较,MS组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S组患者MPV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和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S组MPV与hs-CRP、HOMA-RI显著独立正相关,与脂联素和HDL-C显著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MS的老年冠心病患者MPV显著升高,与hs-CRP、HOMA-RI、脂联素及HDL-C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217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74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43例,选取无冠心病的老老年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即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并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不需停服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DW值和P-LCR值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LT、MPV、Pct三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入院时测定的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对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小板参数与其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门诊及体检的1023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水平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20/80 mmHg,215例)、高血压前期组[(120~139/80~89)mmHg,531例]、高血压组(≥140/90 mmHg,277例),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而各组间PLT和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PV和PDW与S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PLT和PCT均与SBP无相关性(P>0.05),MPV、PDW、PLT和PCT均与DBP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是SBP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10,P<0.01)。按照MPV四分位法将研究对象由低到高分为Q1~Q4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TC、TG、LDL-C、血肌酐、ALT、FPG、吸烟、饮酒因素后,Q4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Q1组的1.529倍(95%CI1.106~2.319,P<0.05)。结论老年人群血小板参数与其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其中MPV升高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指标在初治涂阳肺结核(SPPTB)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34例初治SPPTB患者治疗2月前后和3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5项血小板相关指标。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痰涂片结果的关联性。结果初治SPPTB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0),MPV、PDW、P-LCR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0);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和2月末痰涂片未转阴组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治疗后PLT和PCT均显著降低(均P=0.00),MPV、PDW和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月末痰涂片末转阴组治疗后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SPPTB患者初次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级别与PLT、MPV、PDW、P-LCR、PCT 5项指标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PLT和PCT可作为初治SPPTB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体位性高血压会增加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而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是评估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故分析体位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有利于体位性高血压的诊治.目的 探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Fn和Fg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8例。其中,ACS患者47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8例(SAP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对照者23例(Contro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浆Fn水平,凝血酶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并结合改良的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标准分别比较血浆Fn和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浆Fn和Fg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P<0.05)及Control组(均P<0.01),SAP组血浆Fn和Fg水平亦高于Control组(均P<0.05)。血浆Fn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浆Fg水平在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双支病变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血浆Fn与Fg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r=0.381,P<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高凝、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病人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5例,另设2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TPP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组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病人的Fg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病人的TP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g与TPP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TPP及Fg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UA组TPP、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TPP和Fg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病人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