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伴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或)泵衰竭的扩血管药和(或)强心剂,针对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剂,推动了心衰的治疗进展.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衰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对心衰与炎症的认识,心衰时神经-内分泌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拓宽了心衰治疗的新视野.本文就心衰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以往心力衰竭(心衰)神经激素拮抗治疗主要阻止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两个系统的致病作用,降低心衰死亡风险。保护利钠肽系统(NPS)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阻止利钠肽降解,进一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6%,开启了3类系统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心衰的新时代。指南推荐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ARNI,联合β受体阻滞剂,部分患者合用醛固酮拮抗剂,减少心衰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视野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心力衰竭的治疗伴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 →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泵衰竭)的扩血管药(强心 剂)→针对神经 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 剂,推动了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经过大量临床试 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 肾上腺 素能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力衰竭可以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随 着近年来对心力衰竭与炎症、心力衰竭时神经 内 分泌与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拓宽了心力 衰竭治疗的视…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的抗细胞因子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确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心衰过程中 ,细胞因子异常表达 ,并与持续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共同作用 ,促进了心衰的发生发展。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塑 ,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 ,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激素 细胞因子系统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阻断这一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1〕。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在心衰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逐渐应用了神经激素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心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衰的病程进展得…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慢性心力衰竭传统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治疗方案。然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却表明正性肌力药和单纯的血管扩张剂虽可产生短期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但长期治疗却增加病死率和病残率。随着对“心室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成功地降低心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常规治疗药物包括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可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改善其预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作为全球性难题,伴随着较高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给医疗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自从治疗模式转变为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以来,心力衰竭治疗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和治疗指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仍然是心衰治疗的中坚力量。文章旨在重新评价这些传统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和应用策略,以期减少心衰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改善心衰患者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利尿剂1年的治疗观察后,在使用利尿剂的基础上给予内分泌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药物治疗。结果使用利尿剂后,产生利尿剂抵抗8例;在其基础上加以辅助治疗后,住院期间2例,发生在出院半年后6例。主要有双下肢浮肿、胸腹腔少量积液、活动耐量下降等临床表现。结论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的因素较多,一旦出现利尿剂抵抗要及时增加利尿剂的使用剂量或变更利尿剂种类,使病情恢复稳定:水肿消退、音消失、体重稳定,从而充分发挥内分泌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神经内分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循证医学对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和利钠肽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问世,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现将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拮抗剂4种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华琦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3):236-236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案由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和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四类药物组成。前两类药物能改善症状,后两类药物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正>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目前能够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但是,利尿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于心衰的治疗,至今仍是有效控制及充分消除液体潴留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合理的使用利尿剂是联合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吕琳 《山东医药》2005,45(13):70-71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应联合应用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的三大类或四大类药物.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三大类药物,或加地高辛的四大类药物。利尿剂可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或氯重吸收,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控制体液潴留缓解瘀血症状,减轻水肿,改善心功能,在心衰治疗中起关键作用。但不能将利尿剂作单一药物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14.
12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心功能进行性减退,病程长短不等,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的频率极高,预后不良,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移植术乃是其最终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螺内酯(安体舒通)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各种心肌疾病和/或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血压及心力衰竭(心衰)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HFrEF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的异常。已经证实心衰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然而心衰患者心室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两种主要受体亚型(AT_1及AT_2)如何调节尚未见研究报道。研究测定心衰患者心室肌AngⅡ受体及AT_1和AT_2受体亚型的变化,并探讨与β肾上腺受体变化的关系,同时研究心室肌AT_1受体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期。心衰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已得到公认,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心衰的治疗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2010年ESC提出,铁缺乏可能与心衰独立相关。那么铁缺乏在心衰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改善铁缺乏的状况对心衰的治疗有无帮助?研究发现,铁缺乏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侯应龙  高梅 《山东医药》2008,48(2):111-112
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药物治疗仍不能阻止心力衰竭的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改变了心衰治疗格局。最近公布的PARADIGM试验,LCZ696挑战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衰的基石地位,β受体阻滞剂仍然是窦性心律心衰患者降低全因死亡的有效治疗方法,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疗法有可能改进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功能。心衰治疗的未来探索包括干细胞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基因治疗,呈现新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期或失代偿期需要积极改善血液动力学,缓解症状;在稳定期,从防止、延缓和逆转心肌重构的机制出发,口服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1].2012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纳入了一些基于循证医学的新的药物治疗观点[2].图l显示了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策略,其中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成为关键的神经激素受体阻滞剂之一[2].此外,在有症状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对经最佳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率仍≥70次/分的患者,建议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MRA的基础上加用超极化激活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3].我们对目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