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针灸甲乙经》一书,在重言的使用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一是作为一部类编整理上古时期经典著作中针灸学内容的专著,文献语言的继承性是它的突出特点。二是从保存文献资料的角度看,该书保存了《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以下简称《明堂》)的主要内容,并成为后世研究《明堂》内容的主要依据。遍览《针灸甲乙经》,全书出现重言凡112个,究竟有哪些属于《明堂》中的重言,这是《针灸甲乙经》重言研究中的首要内容。经过认真比对,《针灸甲乙经》卷三的全部,卷七至卷十二论述孔穴主治等内容,皆出自《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古的针灸经穴专书首推《明堂孔穴》,在《隋书·经籍志》里还记载有它的一卷本,五卷本,此外又有《明堂孔穴图》等。这些书后来相继失传,幸好现在还能从《针灸甲乙经》中看到有关的内容。《甲乙经》除了引用《针经》(即《灵枢》)和《素问》之外,其余一部分文字即出自《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这是编著者皇甫谧在序文中说明的:“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他将三方面的针灸文献汇集在一起,分门别类,排好次序,所以名之为“甲乙”。《甲乙经》的可贵,在于它保存了古代文献,而  相似文献   

3.
《甲乙经》《甲乙经》全称《黄帝针灸甲乙经》或《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作者主要取材于《素问》、《九卷》(即今之《灵枢经》)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选其精要部分,分类编纂而成。该书问世后,流传较广,至今仍为针  相似文献   

4.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并非佚失的古代针灸学典籍,其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后世对《针灸甲乙经》序言的错误理解与句读。依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针灸甲乙经》序言的特点,文章从“明堂”析义、《黄帝明堂经》其书及别称、《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书名存误辨等多角度,对“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作为书名这一认识提出质疑,并指出可能准确的认识,以更正《针灸甲乙经》及《黄帝明堂经》研究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明堂孔穴》是现知最早的针灸经穴专著,自晋代皇甫谧据以编集《针灸甲乙经》以后,原书渐趋散佚。隋唐时期曾有过不少《明堂》的传本,如杨上善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甄权的《明堂人形图》,杨玄操的《黄帝明堂经》。其中除《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仅存一卷,其他书籍亦都亡佚,但它们的内容都被《千金方》、《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籍收录。通过对史志记录、现存医籍中的《明堂》佚文以及腧穴主治的记载进行研究可知:现《外台》佚文主要来自《甲乙经》,此外还保留了《明堂人形图》和《黄帝明堂经》的部分内容,而《医心方》则主要来源于《类成》。  相似文献   

6.
晋·皇甫谧撰集《素问》、《针经》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删其浮辞,除去重复,以类相从而成《针灸甲乙经》(又名《甲乙经》十二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不仅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对国际医学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该书卷三中的俞穴部分,采用了  相似文献   

7.
《甲乙经》治疗部分内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系统的针灸学著作,为晋·皇甫谧撰。现今流传的《甲乙经》,全书共十二卷。卷七至卷十二载各种病证的腧穴治疗。一般认为《甲乙经》该部分内容为针灸处方,而今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其并非针灸处方,应属于腧穴主治的归类。《甲乙经》乃汇集《素问》、《针经》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编撰而成。《内经》只载有160个穴名及部分腧穴的主治,《甲乙经》  相似文献   

8.
<正> 魏晋时代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所撰《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一书,大大丰富了《内经》、《难经》的针灸学理论,为发展针灸医学作出了震古烁今的重大贡献。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后随叔父迁居河南新安。公元235年后,随乡人席坦读书,家贫力学,“带经而农”,甘露间(公元256~259年)患风病,“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加以耳聋,乃习针灸。并根据《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经》等文献,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写成《甲乙经》十二卷,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针灸专著之一。皇甫谧之所以成为针灸巨匠而彪炳史册,驰名中外,在于他保存了早已亡佚的古老而重要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一书的内  相似文献   

9.
《针灸甲乙经》为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皇甫谧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称《黄帝甲乙经》(《隋书·经籍志》)、《黄帝三部针灸经》(《新唐书,艺文志》等),现一般通称《针灸甲乙经》。各书所载卷数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今本《针灸甲乙经》全书12卷,128篇,其内容系撷取《素问》、《铖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灸治要》这三部书的有关部分的精华,予以整理重编。卷一至卷六,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  相似文献   

10.
复绘王焘“十二身流注五脏六腑明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王焘集唐和唐前医学之大成,继承甄权、孙思邈三人彩色针灸经穴图,以《甲乙经》明堂为准,创绘出以十四经脉为主体的十二人身彩色针灸经穴挂图,其图人身长7尺5寸;孔穴总数665个,较《甲乙经》多8个双穴;孔穴以朱、墨标点别灸法之禁宜而不述针刺法,是十二人图提倡灸疗的学术思想精髓;经脉取穴以经而论,发展了唐以前、甚至《铜人》明堂人体头面、躯干以行而论之常规。王焘“十二人明堂”对针灸学的发展,堪为后世效法。  相似文献   

11.
《针灸甲乙经》为晋皇甫谧辑著,全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是皇甫氏将古代著名的《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医学著作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去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临床经验编撰而成。因原书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千为卷目次第,故取名“甲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图形、孔穴两方面对孙思邈彩色(《明堂三人图》进行了考证并复绘,为研究孙思邈学术思想、针灸史及经穴标准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复绘图分仰伏侧三人,高95.04cm,将十四经脉用不同颜色标明,有349个孔穴,形态逼真。  相似文献   

13.
由针灸文献研究会举办的晋以前针灸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6月15日至17日在广州中医学院召开。会议由靳瑞、李鼎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地代表67名,收到论文86篇.通过交流,对《甲乙经》、《明堂孔穴》、《脉经》、《肘后方》等文献研究有新的进展。下次研讨会拟以隋唐时期针灸学术为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4.
六、按刺灸部位划分用穴位,一直为针灸家重视。(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论述数百种病症的500多个针灸处方,是穴法派中辨证取穴的祖师。由于孔穴数量甚多,历来医家选用偏重不同,因而穴法派中又可分为若干小支派,除《难经》倡用八会外,王叔和  相似文献   

15.
针灸学之最     
<正> 1.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经络学著作。2.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晋初·皇甫谧撰写的《黄帝针灸甲乙经》。3.最早载入史册的针灸医家是医缓。我国第一位女针灸家是晋代的鲍站。4.最早运用“一夫法”取穴的医家是葛洪。5.第一个用针灸引产的医家是六朝时期的徐文伯。6.最早提出“阿是穴”名称的医家是孙思邈。7.最早画针灸图的是隋唐时代医家甄权的《明堂人形图》。8.第一个绘制经络彩色图的是唐代医家孙思邈。9.最早的针灸歌诀著作是《甄氏针灸经》。10.我国针灸最早传入的国家是朝鲜。11.最早在政府支持下修订观堂经脉孔穴的是唐代针灸医家甄权、甄立言。12.我国最早对穴位名称作出解释的是杨上善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13.第一次出现灸师这一名称的是《唐书》。14.我国第一部灸法专著是曹翕编著的《曹氏灸方》。15.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相似文献   

16.
张胜春  赵京生 《中医杂志》2002,43(2):148-149
比较、分析了《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阴阳》)、《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简称《明堂》)、《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等不同时期针灸医书中“头痛”病症的治疗用穴特点及指导用穴的思路。《阴阳》中头痛主要是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的主治病症,直接体现了经脉循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内经》中多用经脉穴,有了一定的针灸处方形式,其用穴依据主要是阴阳、经络、脏腑、根结标本理论。比较而言,《明堂》中的腧穴理论、奇经八脉理论比较完善,但其用穴的思路没有突破《内经》的理论范围《内经》奠定了针灸临床选穴的理论基础。经络理论则始终是指导针灸临床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针灸甲乙经》为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皇甫谧精研《素问》、《灵枢》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综合整理书中有关针灸内容,并结合其自身的临床经验而成书.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清泠渊穴在上臂伸侧,属手少阳三焦经。此穴早见于《甲乙经》,即出自古代《明堂孔穴》。青灵穴则在上臂屈侧,属手少阴心经。此穴不见于《甲乙》、《千金》、《外台》等早期文献,初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卷100中;其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才把它列入手少阴心经穴,从而手少  相似文献   

19.
针灸琐谈     
<正> 关于留针问题我们翻阅针灸文献如:《明堂》、《铜人经》、《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书,记载  相似文献   

20.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这三部书是晋代以前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主要医学著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