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对23例孤立结节之非雀麦细胞支气管癌的病例及胸部X 线片进行了研究,这些病人之临床或胸片都未发现转移。病人均进行了胸部CT 检查,并包括肾上腺。CT 发现1例(4%)纵隔淋巴结直径大于1cm,手术探查证明有前纵隔转移。CT 有助于开胸手术前的常规活检,可减少开胸探查率,能显示多数骨和肝的转移。若肿瘤侵犯胸壁、纵隔或难以做活检的部位,CT 可获得有意义的结果。但作者认为CT 对确定T_1N_0M_0之肺非雀麦细胞癌可能没有价值,因为病变很小,可无明显之CT 表现。3例有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9-05-2010-06经临床实验室诊断的5例AIDS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诊胸片检查3例异常,2例正常.异常表现包括纵隔增宽3例,同时合并肺内局灶性实变2例和胸膜增厚1例.全部患者进行了胸部CT扫描,异常影像包括纵隔淋巴结受累5例、肺内小结节3例、气腔实变2例、胸膜增厚1例.颈部CT扫描1例,显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软组织脓肿,增强后淋巴结结节状强化,脓肿边缘花环状强化.2例治疗后复查的影像显示,纵隔淋巴结进一步加大,肺内病变出现播散并较前进展.结论 AIDS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表现以纵隔淋巴结增大和肺内小结节灶为主,其他异常表现包括气腔实变、胸膜增厚和软组织脓肿等.  相似文献   

3.
CT导向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纵隔淋巴结经皮针吸活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1992-10~1998-09期间随机选择142例临床疑为原发性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增大(直径≥10mm)的病例,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国产秦氏针进行185次针刺活检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经手术(98例)、尸检(6例)与1年以上随访(25例)证实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100%.结论CT导向经皮针刺纵隔淋巴结活检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与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的CT检查在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CT检查在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10月至1999年10月96例食管癌CT检查病人,其中42例行增强扫描显示纵隔淋巴结增大和周围脏器紧密相连使脂肪间隙消失,扫描部位包括锁骨上及全纵隔。结果96例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1例,24例肿块侵犯降主动脉、肺动脉、左右支气管及心包,其中手术证实10例,因侵犯以上主要脏器而只能做探查。结论食管癌的CT检查,不仅是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而且对肿瘤周围组织器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确定肿瘤位置和长度方面也优于X线钡餐检查;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肺癌的CT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扫描利用三维空间关系及良好的密度分辩力特点,比常规X线检查更易显示肺癌的肿块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揭示在常规X线检查中显示困难的病变和纵隔的淋巴结转移(1,2),本文通过研究54例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的CT表现,结合常规X线检查及支气管窥镜,探讨肺癌的CT征象,阐明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T误诊为淋巴瘤的纵隔肿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纵隔内肿块性病变易误诊为淋巴瘤的主要原因,探讨纵隔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CT误诊为纵隔淋巴瘤,后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其他病变的纵隔肿物,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与淋巴瘤的鉴别点。结果 20例误诊病例的最终结果分别为:淋巴结结核6例,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艾滋病(AIDS)淋巴结肿大2例,淋巴结转移癌4例,结节病3例,食管癌2例,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均表现为纵隔肿块和/或淋巴结肿大,但在病变位置和病变特点上有所不同。结论 纵隔肿块性病变的CT诊断须将病变位置、病变特点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才能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探讨其CT扫描和诊断价值。方法 13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在深吸气状态下摄片。在常规深吸气后屏气进行CT扫描,观察胸部淋巴结,肺部病变及胸膜病变。结果 13例均有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9例对称性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伴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而无肺门淋巴结增大。胸部病变有8例,占所有病例61.52%,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其中,3例伴肺内斑片状实变影,2例伴肺组织纤维化。胸膜病变仅1例,表现为胸膜多发小结节伴胸腔积液。结论 CT扫描是诊断结节病和鉴别诊断结节病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明显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的CT分析与鉴别.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的患者资料,将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各种原发性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均具有各自的CT表现. 结论 CT是诊断前上纵隔少见占位病变的重要方法,对于鉴别占位病变类型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42例非小细胞型支气管肺癌病人做了CT检查,其中39例进行了纵隔淋巴结的手术-病理对照。直径大于1cm者被认为是异常淋巴结。117个淋巴结标本中(每例1~7个淋巴结)68%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其中12个淋巴结有肿瘤转移(10%),6个增大淋巴结内有肿瘤转移(5%),67个淋巴结正常大小且无转移(57%),32个增大的淋巴结内无转移(27%)。正常大小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扫描(CT)检查对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选择390例经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除术前采用胸部X线片检查外增加胸部CT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胸部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83.8%,特异性为59.1%,敏感性为96.5%,阳性预测率82.2%,阴性预测率为89.7%。结论胸部CT检查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胸部X线片。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手术前使用CT 检查了60名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纵隔,其中49人有纵隔淋巴结手术及病理诊断。全部病人均使用GE8800CT 扫描机作增强扫描,自肺尖至肾上腺区,扫描层间距为1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病变部位纵隔1例,腹部3例。CT平扫示病灶均为等密度,1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示病灶均有明显强化。结论巨淋巴结增生症具有特征性的cT增强扫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及2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MSCT影像资料,记录病变分布、大小、密度、融合、强化方式、邻近组织受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比转移瘤更易累及4R、2R、7区淋巴结.前者病灶直径在1~4 cm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影像资料,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CT均表现为支气管内边缘光滑、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沿支气管生长,1例位于中间干支气管,1例位于叶支气管,3例位于段支气管,直径1~4cm.2例伴阻塞性肺不张,3例伴阻塞性肺炎.1例病变内见小斑片状钙化灶,其余4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只有1例有纵隔及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位于支气管内的少见肿瘤,CT上表现为支气管内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伴有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16.
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的腮腺淋巴结结核9例,术前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9例中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2例.8例位于腮腺浅叶,1例累及腮腺深叶.病灶呈肿块型8例,数目1~4个,直径2.7~5.3 cm.浸润型1例,直径3.4 cm.CT平扫病灶5例密度均匀,边缘光整,4例病灶内旱斑片状低密度影,其中2例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度均匀强化3例,环形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例,花边状强化1例.病灶向周围浸润6例.同侧颈部出现增大淋巴结2例.结论 腮腺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多样化,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认识腮腺淋巴结结核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仍依靠病理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7.
隆突下淋巴结的螺旋CT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分辨螺旋CT机的应用 ,可以较清楚地观察纵隔淋巴结 ,特别是隆突下淋巴结。目前胸部CT扫描检查是判断纵隔淋巴结肿大或 /及转移最常用的无创伤诊断方法。对于气管隆突下淋巴结的诊断标准 ,以往根据尸体解剖资料或临床手术资料认为 ,>10mm才是异常 ,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肺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针吸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母细胞瘤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肿瘤9例位于周边肺胸膜下,即周围型,1例为中央型.10例中,右肺6例,其中上叶1例、中叶1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下叶1例.肿瘤较大,直径均>3 cm,瘤体中液化坏死7例,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骨质破坏1例及远处转移2例.结论 肺母细胞瘤CT表现缺乏特异性,认真分析并辅以CT导向下针吸活检有助于肺母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8例经组织活检确诊结节病病人的CT扫描,希望HRCT(高分辨CT)的随访扫描对该病的表现、分型和整个病程的范围变化及预后提供有益的发现。诊断依靠支气管或经支气管组织活检(14例),纵隔活检(2例),周围结节活检(2例)。在4~49个月间全部病人均行2次CT检查,年龄27~66岁(平均43岁),男性9例,女性9例。CT扫描机为GE9800,于吸气末扫描,同时选择适当的肺窗,纵隔窗。18例36次检查中,24次使用10mm层厚,10mm间隔扫描,HRCT(1.5mm层厚,高空间频率重建系统)在主动脉弓,气管隆突和右膈穹窿上1 cm处补充扫描。12次HRCT间隔10mm扫描,未做常规CT检查。应用CT评价其表现,分型,毛玻璃样变的范围,结节(直径1~10mm),不规则线条影(宽1~3mm)小叶间隔增厚,气囊样变(蜂窝样变)和结构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