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常见的有糖尿病型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神经痛以及各种损伤、炎症或手术后遗留的神经痛。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临床常规的镇痛治疗效果不佳。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某些抗抑郁或抗惊厥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有镇痛效应,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制及药物镇痛机制的广泛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国际疼痛研究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原发或原发病灶引发的或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疼痛”[1]。神经系统内的损伤或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中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Dvorkin[2]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即是通常所指的慢性疼痛,即持续超过3个月或在疾病治愈后持续时间超出正常范围的疼痛。感染、创伤、机体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化疗、外科手术、射线、神经毒性药物、神经受压、炎症和肿瘤的侵袭都可以引起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3.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症共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的 综述炎症因子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内容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感觉系统的功能障碍相关,它包括触诱发痛、痛觉过敏、自发痛等一系列疼痛症状.抑郁症表现为心境低落和厌恶活动.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的炎症因子如TNF-α、IL-6、IL-1β,通过结合5-羟色胺受体、谷氨酸盐受体、γ-氨基丁酸能受体及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症的发生.趋向 炎症因子可能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的靶标.  相似文献   

4.
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重、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有创伤、压迫、神经毒性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维生素缺乏等,模拟这些病因的神经病理疼痛动物模型已大部分建立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既有外周神经敏化又有中枢神经系统敏化,除受损神经敏化,未受损神经以及胶质细胞也参与发病过程.现对近10年来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icroRNAs(miRNAs)芯片技术筛选疼痛调控相关的miRNAs,观察microRNA-29c(miR-29c)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神经病理性痛组(SNI组)及妊娠神经病理性痛组(PSNI组),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观察分娩对疼痛的影响。在SNI组及PSNI组大鼠分娩后MWT差异显著时,取脊髓腰膨大组织,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实验二:选取目的miRNAs,包被过表达或沉默慢病毒,脊髓内注射干预后观察SNI组大鼠MWT变化。结果与SNI组大鼠比较,PSNI组大鼠分娩后第3天MWT明显升高,脊髓c-Fos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miRNAs芯片分析共发现71条差异表达的miRNAs,在PSNI大鼠显著上调37条,显著下调34条;选取并包被miR-124a过表达、miR-29c沉默慢病毒注射,miR-29c表达沉默可明显提高SNI组大鼠MWT。结论 miR-29c是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的miRNA,下调SNI大鼠脊髓miR-29c表达,能够显著改善病理性痛状态。  相似文献   

6.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lic pain,NP)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神经损伤和神经炎症过程早期释放的重要致炎细胞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外周及脊髓免疫细胞激活后表...  相似文献   

7.
背景 黑皮质素系统在调节能量平衡、食物摄取、心血管功能和性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黑皮质素-4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4,MC4R). 目的 阐明MC4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寻找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提供思路。 内容 MC4R与阿片受体、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神经肽Y(neuropeptide tyrosine Y,NPY)、降钙素基因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rotein,CGRP)等相互作用,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主要综述近几年来MC4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趋向 黑皮质素受体很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 N-甲基-D-天冬氨酸(N- methyl- D- aspartate,NMDA)受体依赖的神经可塑性不仅与学习、记忆等生理学功能有关,而且在慢性痛等伤害性病理学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就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内容 探讨NMDA受体在疼痛传输通路中的表达及作用的相关机制.趋向 为更好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R2B亚基表达的改变。方法体重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3d(D3)、7d(D7)、14d(D14)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外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同样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神经。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14天及假手术后第3天以Von Frey纤维测定机械痛阈并进行术前术后及组间比较;之后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及假手术后第3天断头处死,取患侧L4~L5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并比较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量。结果7d组及14d组大鼠术后机械痛阈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患侧脊髓背角NR2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3d组大鼠术后机械痛阈及患侧脊髓背角NR2B蛋白表达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脊髓背角的NR2B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此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其病理机制复杂,症状多样,是临床疼痛治疗的难点之一. 目的 综述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治疗NP的研究现状. 内容 主要对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氧化应激与NP的关系及近年来有关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治疗N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治疗NP的实验研究为临床NP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在调控神经元可塑性及骨癌痛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MAPKs信号通路参与调控了骨癌痛的发生和维持。目的回顾和总结MAPKs信号通路调控骨癌痛中的机制。内容MAPKs家族成员及其上下游信号分子在骨癌痛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趋向明晰MAPKs信号系统参与癌痛过程的机制,为更好地治疗肿瘤相关疼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激活,致小胶质细胞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引发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内p38MAP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及其亚型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