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危人群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监测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高危人群健康儿童中, 是否还有脊灰野病毒株循环。方法: 在曾是脊灰流行区的乡镇, 于1997~1998 年定点采集0~4 岁健康儿童粪便计538 人份, 用Hep-2C细胞分离病毒; 鉴定为脊灰病毒, 采用温度特征试验作毒力测定和RT-PCR试验型内分析。结果: 在2 年的监测中, 计分离到脊灰Ⅰ型病毒10 株, Ⅲ型病毒3株,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12 株。分离的脊灰病毒温度特征试验, 两种温度滴度差均> 5, 判为弱毒(疫苗) 株; RT-PCR型内分析亦为疫苗(Sabin) 相关株, 两试验结果吻合。结论: 在具有高免疫屏障的健康儿童中, 仍有脊灰病毒循环, 但均为疫苗相关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阶段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无脊髓灰质炎阶段杭州市连续5年检出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的发生情况。结果检出病毒相关株的AFP病例集中在2-3月龄的儿童占60%,全部为男性。零剂次免疫儿童占30%,VAPP的发生率为0.58/100万。结论提高VAPP诊断准确性,加强AFP病例监测,保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策略调整前后北京市2012、2014、2016和2018年脊灰疫苗免疫效果和疫苗效价。方法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选择朝阳区和延庆区,2014选择丰台区和大兴区,2016年选择通州区和平谷区,2018年选择东城区和顺义区的预防接种门诊作为监测点,选取在监测点内完成3剂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4~8周的儿童为监测对象,共292名,其中2012和2014年为策略调整前,免疫程序为3剂3价脊灰病毒减毒活疫苗(tOPV)全程免疫;2016和2018年为策略调整后,免疫程序为1剂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PV)与2剂2价脊灰病毒减毒活疫苗(bOPV)序贯免疫。采集1.0 ml静脉血,检测Ⅰ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采用随机数字法,从监测点随机抽取疫苗标本,每年9份(2012年为8份),检测疫苗效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292名儿童的年龄[M(P25,P75)]为5(5,6)月龄,男女比为1.04(149/143)。2012、2014、2016和2018年监测对象分别为66、72、68和86名,基础免疫后,除2014年Ⅰ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61%(71名...  相似文献   

4.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病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病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徐爱强,宋艳艳(综述)李笠(审校)常见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PV)野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过去.它的传播极为广泛,主要感染儿童,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株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 VDPV)进行鉴定和应急处置。方法 对宁夏某区2022年9月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和其同居住区的健康儿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标本分离脊灰病毒,对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鉴定;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和脊灰疫苗接种率评估。结果 从1名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Ⅰ型脊灰病毒,该分离株与Ⅰ型Sabin疫苗株相比VP1区发生13个核苷酸变异(1.43%),鉴定为VDPV。2021-2022年该区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均为100%。未发现该分离株在当地循环。结论 研究地区脊灰病毒分离株为健康携带者VDPV,未造成循环。宁夏需继续保持适龄儿童高水平脊灰疫苗接种率和高灵敏性的脊灰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苏丹Darfur地区 2 0 0 4年 6月 2 2日实验室确诊 1名因患脊髓灰质炎 (脊灰 )导致麻痹的儿童 ,这是苏丹在 3年多未出现脊灰病例以来 ,首次发现脊灰病例。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 ,发现其与尼日利亚北部流行的病毒相似。由于无根据的疫苗不安全的谣言 ,这一地区自2 0 0 3年 8月就停止了脊灰疫苗的接种工作。从那时起 ,在 10个非洲国家的麻痹儿童中都检测到了来自尼日利亚的脊灰病毒 (PV) ,而苏丹是最近被发现有感染儿童的。自雨季以来 ,尼日利亚出现的麻痹儿童每周都在增加 ,这说明流行已开始。 2 0 0 4年以来 ,尼日利亚已有2 5 9名儿童因感染脊…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脊灰)6例,其中因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诊断5例,失访诊断1例。6例均为2岁以下儿童;未服脊灰疫苗者2例,免疫1~2次者3例。临床诊断6例脊灰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其中病毒分离阴性1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各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1993~1996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病原学监测,为证实江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炎病毒经验手册》推荐的方法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标本送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用FIT—PCR—RFLP法和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131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为:脊灰病毒110株,其中脊灰I型13株,Ⅱ型44株,Ⅲ型28株,PV混合15株,P+E混合10株。除Ⅱ型均为疫苗相关株外,I型1株有3个核苷酸序列变异,Ⅲ型有7株有1~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193株。结论: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存在,且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从而证实江西省消灭了脊灰野病毒。2006年脊灰Ⅲ型的核苷酸变异,提示我们要警惕疫苗变异循环的发生,一定要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预防VDPV。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血清学监测何雅青,程小雯,林和顺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而又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为了解深圳市不同年龄组人群对脊灰的免疫水平,加强脊灰的监测与控制,我们于1993年3~10月对深圳市311名健康人进行了脊灰血...  相似文献   

10.
聊城市自1991年7月以来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但1992~2002年在32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有28例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其中2例确诊为口服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  相似文献   

11.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小儿。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是全球继消灭天花之后。WHO提出的必须限期消灭的第2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接种脊灰疫苗是控制乃至消灭脊灰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解我市脊灰疫苗预防接种质量和免疫状况,于2004年4月、8月开展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脊髓灰质炎 (脊灰 )是一种由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在疫苗前时代 ,几乎所有儿童都暴露于脊灰病毒 ,在 2 0 0个脊灰病毒易感儿童中会出现 1例麻痹型脊灰。在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后 ,195 5年注册了含 3种血清型的有效疫苗———注射用脊灰灭活疫苗 (IPV)。许多发达国家由于广泛使用IPV降低了脊灰发病率 ,并在北欧 4个国家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由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易于实施 (不需注射 ) ,提高粘膜的免疫力而能更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疫苗衍生病毒的循环还可使与接种者接触的未…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转换对福建省儿童脊灰病毒(PV)携带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龙岩、泉州、福州市6岁儿童进行3次重复横断面调查。结果 3次共调查儿童1 064例,病毒检出率为21.9%(233例,其中27例为PVⅢ型疫苗相关株、206例为非脊灰病毒);PV检出率以疫苗转换后稳定期最高(3.6%);PV检出率0岁组最高(6.7%);"0"剂次免疫的儿童PV检出率最高(10.0%)、"3"剂次基础免疫的儿童最低(1.7%);3种免疫模式者(减毒、灭活和混合)的P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株PVⅢ中,29.6%(8株)在VP1区与Sabin疫苗株完全一致,70.4%(19株)变异位点均5个,涉及17个位点。结论福建省2016—2019年疫苗转换后儿童PV检出率维持往年水平,均为PVⅢ型疫苗相关株,今后仍需加强脊灰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贵港市2006年7月报告的1例疫苗重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下发的《高危和聚集性AFP病例调查指南》进行。结果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出脊灰Ⅲ型病毒,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为“VP1区4个核苷酸变异”,属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RPV),患儿发病60天后残留麻痹,“零剂次”免疫,患儿所在村屯0~11岁儿童免疫水平较低,5名密切接触儿童的粪便标本未分离出脊灰病毒。结论本例为VRPV引起的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未引起地区流行或循环。虽VRPV差异<1%,但毒力有所增强,仍可在“零剂次”免疫儿童中引起AFP,出现脊灰症状。提高OPV接种率是保护儿童免受脊灰野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RPV的侵袭,阻止其流行或循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从1657例AFP病例中检出脊灰病毒91株,检出率为5.5%,均为疫苗相关株病毒。病例散在发生,无聚集性。≤2岁儿童病例占92.3%。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腹泻、肢体感觉障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结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导致的麻痹病例以2岁以下幼儿多见,应加强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泸州市自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但时常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现对1996-2004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病例发生情况描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AFP病例流行病学资源来源于泸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来源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报告。1·2VAPP诊断标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卫生部颁布的《脊灰诊断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1例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为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由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该省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病例中进行病毒分离,发现脊灰病毒阳性标本送国家CDC鉴定,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结果,由省级专家组做出诊断鉴定。结果患儿为首次服苗,23d后出现麻痹,60d后双下肢残留麻痹,国家级实验室鉴定结果为Ⅱ型脊灰疫苗相关株。结论该病例诊断鉴定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包括: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风险的存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厦门市湖里区2001—2012年急性迟缓性麻痹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为巩固无脊灰成果和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预防接种、AFP主动和被动监测情况,调查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相关病例(VAPP)。结果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在消灭脊灰和维持无脊灰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免疫低下婴幼儿发生VAPP病例的危险性更大。结论建议将2和3月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纳入第一类疫苗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8年1例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的调查处置。方法对该例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开展排毒监测、隔离消毒、AFP病例主动搜索和接种率评估,分析传播风险。结果从该AFP病例及其两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均鉴定为Ⅲ型VHPV;病例无残留麻痹。当地未发现漏报AFP病例,2月龄-5岁儿童各剂次脊灰疫苗接种率>99%,对病例和接触者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后,未再发现VHPV。结论高水平脊灰疫苗覆盖率、高质量AFP病例监测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是阻断本起VHPV疫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