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管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环节之中,减少输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发现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实施预见性管理,减少了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PDCA循环在静脉化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静脉化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47例行静脉化疗的患者进行PDCA循环管理,对298例行静脉化疗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坏死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循环管理组药物外渗、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静脉化疗风险管理中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方法 系统检索5个指南网站、7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7日,定性描述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并发症的基本特征、风险因素及安全输注方案.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系统评价4篇、原始研究8篇.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了解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敷贴和管道维护细节管理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敷贴固定和管道维护不规范及堵管发生率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老年肺癌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步骤对老年肺癌患者的静脉输液进行有效管理.结果 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运用PDCA循环理论指导静脉输液管理后,患者对服务态度满意率从78.6%上升到97.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循环理论在老年肺癌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外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了解本院外周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静脉管路规范和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合理选择输注工具,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冯丽  马玉侠 《当代护士》2016,(7):117-1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二级医院规范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住院输液治疗超过3天,连续输入3瓶以上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2014年1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活动前后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缺陷率的变化。结果静疗小组活动前对照组静脉输液缺陷率为43.33%,活动后观察组静脉输液缺陷率为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地进行静脉输液质量环节管理,使静脉输液治疗更加规范化,降低静脉输液的缺陷率,做到成功穿刺、血管保护、安全留置;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节省护理时间,降低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提供优质护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PDCA循环在静脉输液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过程的有效管理,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被动服务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156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182例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输液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由30.28%降至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方式,可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呼叫器使用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静脉输液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皮肤专科护理技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专科护理技术缺陷的原因进行评估、分析,从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强化核心制度等方面人手,制定整改措施,监控实施情况并评估其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专科护理技术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皮肤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可降低专科护理技术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防范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在提高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静脉输液管理干预,并通过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与静脉输液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药物知识及不良反应、输液前中后注意事项、行动不便及出现不适和输液异常时的应对方法)及满意度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3.
苏晓静  刘英 《全科护理》2011,9(33):3104-310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植入静脉输注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9年11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于静脉输注港病人的健康教育中,改进目前输液港健康教育中的缺陷。[结果]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后输液港病人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与满意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对植入静脉输注港病人健康教育的运用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在肿瘤科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6年1月1日实施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首先对护士进行全面系统的静脉输液新理论及新技术的培训,在HIS系统增加静脉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功能,护士在输液前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向患者提供专业性指导选择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结果 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在肿瘤科使用后使刺激性药物中心静脉置管执行率从53.00%提高至81.00%,静脉输液并发症率由17.50%下降至3.50%,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由87.90分提高至96.20分。结论 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在肿瘤科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提高了刺激性药物中心静脉置管执行率,降低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率,有效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满意度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对肝胆外科住院病人对输液满意度不高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工作流程,改变护士工作模式等进行改进。结果: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开始时间大幅提前,病人对输液开始时间的满意度从63.5%提升到95.7%。结论:通过PDCA循环方法厘清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规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执行时间、地点和责任人及质量追踪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血管活性药物一直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是血压异常及危重患者的常用药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输注期间可能因微小的剂量差异造成血管收缩失衡或扩张过度,引起心率、血压的异常变化。故临床在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专业性要求较高,重视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较多,涉及专业知识点较广,治疗效果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就目前的临床工作来看,仍存在较多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速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患者的疾病恶化程度。因此,做好影响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安全性的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对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将2009年1~12月138例家庭病床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法护理;将2008年1~12月120例家庭病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留置针率、健康教育开展率、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针率、平均留置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留置针率、健康教育开展率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针率、平均留置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DCA循环法是家庭病床浅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PDCA循环在头皮静脉穿刺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初以来,我们尝试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质量管理中,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的目的是恢复休克时的组织灌注。低血容量性、心源性以及梗阻性休克以低心排血量(CO)、低动脉血压以及明显的末稍循环血管收缩为特点。在血管扩张性休克中,病理性血管扩张、相对和绝对的低血容量、心肌抑制以及血流重新分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脓毒症是血管扩张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脓毒性休克表现为细胞的氧输送(DO2)和氧消耗(VO2)不足,导致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乳酸产生增多及细胞损伤。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为心肌抑制、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异常、DO2和代谢异常,最终的结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DO2高于临界值,并使平均动脉压(MAP)提高到一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