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发生外渗,渗漏到皮下组织中。是肿瘤患者行化疗时的常见并发症,外渗对机体的影响因药物的种类不同,渗出药物量的多少而异。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因化疗药外渗轻者引起红斑、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溃疡经久不愈,可深及肌腱及关节。特别是起泡性化疗药,一旦外渗,局部组织坏死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很大心理和生理负担。1临床资料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住化疗患者354例,发生外渗的13例,其中起泡性药物外渗4例,刺激性化疗药外渗7例,发生组织坏死者3例,最严重的1例外渗发生在下肢,经外科处理后2个月痊愈。2外渗现象和局部毒性的分类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引起局部毒性的差异,可分为起泡性和刺激性两大类。2.1起泡性化疗药是指外渗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常见药物有: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地辛氮芥,胺苯丫啶等。2.2刺激性化疗药物是指药物外渗后引起局部肿胀,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顺铂、足叶乙甙、氟尿嘧啶、甲氨碟呤、紫杉醇、环磷酰胺等。3化疗药渗漏的临床表现依据化疗药种类和渗漏量不同而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分两期。3....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我科近几年来,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由于护理合理、得当,很少发生药物外渗,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我科近几年来,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由于护理合理、得当,很少发生药物外渗,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盛忠英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48-148,155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的护理方法,将静脉炎、局部刺激症状及外渗后发生局部坏死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方法将2008年4月至12月输注该药的患儿分为两组即改进护理措施前组和改进护理措施后组,观察护理措施的改进是否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措施:①评估患儿血管;②有计划地合理地选择静脉;③掌握正确的药物浓度;④加强液体巡视,对注射部位在足部及手背的肥胖患儿采取一看、二摸、三对照的方法;⑤健康教育;⑥静脉痉挛及局部刺激症状的处理;⑦当发生外渗时,用654-2、酚妥拉明局部湿敷,VE局部按摩,促进渗出吸收,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结果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有高度显著差异。结论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婴幼儿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时发生静脉痉挛、局部刺激症状及其外渗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5.
盐酸表柔比星,曾用名盐酸表阿霉素,为蒽环类抗菌素,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本品的性状为鲜红色或橙红色冻于块状物,只供静脉给药。外渗或漏于皮下后,外渗与局部组织内DNA结合,产生细胞毒作用,可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坏死。一旦发生表阿霉素外渗,必须及时正确处理,稍有疏忽可能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造成肌腱、神经损伤,影响肢体功能,引发医疗纠纷。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共发生表阿霉素外渗15例,现将外渗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时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化疗药物而出现的药物外渗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外渗药物可使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 ,皮肤出现红肿、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 ,有时可为剧烈地烧灼样疼痛 ,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坪坏死 ,甚至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按照常规药物外渗进行早期用 3 3 %硫酸镁冷敷 ,72h后改为热敷 ,其结果并不理想。我们从 1995年元月~ 2 0 0 2年 12月对由于化疗药物外渗于局部组织而采取综合治疗、护理。几年来没有出现一例病人因化疗药物外渗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自 1995年元月…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化疗患者长期用药时,血管硬化闭塞,采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因药物毒性较大,刺激性强,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极易发生非技术因素的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后,轻者疼痛,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伤口不能愈合,对机体产生持续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曾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281-3283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尤其是强烈刺激性的化疗药物,如果不慎漏出血管外,可导致皮下组织红肿、剧痛,形成硬结、坏死或溃疡,甚至经久不愈。国内报道化疗药物在给药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为0.1%~0.6%,国外报道为5%。化疗药物外渗损伤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9.
宋凯燕 《首都医药》2011,(22):31-32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脂肪乳造成外渗时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例发生输液外渗患者在渗出局部立即涂抹康惠尔溃疡糊,外贴康惠尔透明贴,总结此方法对脂肪乳外渗的治疗及护理体会。结果经此方法治疗后,10例患者局部出现的红肿、疼痛现象完全消失,无1例形成局部坏死及疤痕。结论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加溃疡糊外敷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静脉输注脂肪乳造成的输液外渗,可减轻病人局部疼痛及红肿。  相似文献   

10.
<正>夫西地酸钠主要用于侵入性治疗、放化疗,主治由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夫西地酸钠有极好的组织渗透能力,在机体内分布广泛。静脉输注时如果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我科发生了1例因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个月后创面愈合。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86岁,诊断: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入住我科。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抗炎治疗。开始应用5%葡萄糖  相似文献   

11.
杨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86-187
目的探讨肝素钠乳膏用于脂肪乳外渗的治疗效果。方法 34例病例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在50~80(65±3.8)岁,均为输注脂肪乳后外渗致局部红肿、疼痛。采用海普林肝素钠乳膏涂于外渗的部位。结果 34例患者的疼痛及红肿症状第2天开始减轻且逐渐消失,皮温下降。3d后患处皮肤转为本色,均无症状加重,无组织坏死。结论肝素钠乳膏能有效治疗脂肪乳外渗引起的局部红肿、疼痛,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外周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措施,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药物外渗,其发生率约在0.1%~6.0%之间,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重者可引起功能障碍。可使局部皮肤、软组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组织损伤和溃烂,局部可出现红斑、疼痛、硬结、焦痂、坏死、溃疡等变化,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由于化疗药物外渗是输注化疗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笔者对外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静脉滴注外渗后局部贴敷马铃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如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15-2215
临床上常用20%甘露醇静脉快滴以降低颅内压,因药物浓度高、滴速快和患者本身缘故,易造成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处理,穿刺点瘀血肿胀、刺痛感,甚至致组织坏死。因此对外渗的早期处理仍是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为探讨甘露醇外渗后局部较理想的处理方法,采用马铃薯与硫酸镁分别外敷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进行风险管理,并观察管理的效果.方法 分析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存在的风险,制订强化护士风险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改进静脉穿刺方法、强化化疗巡视工作等措施,并且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差错、化疗发生外渗、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病例数量,并且对化疗患者的护理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差错、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发生率明显较实施风险管理实施前显著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风险管理前显著增加,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风险管理提高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化疗药物渗漏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化疗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化疗是临床治疗各种癌症、白血病、免疫性疾病的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静脉炎,有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等可引起神经毒性损害。化疗药物静脉注射外渗后,轻者可引起周围组织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灼热,重者可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皮肤溃疡及深部结构如肌腱和关节损伤。药物外渗后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对防止局部组织坏死及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长期静脉输注,可致静脉炎或栓塞性静脉炎,致使血管变硬,血流不畅甚至闭塞。如不慎药液外渗,可致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致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甚至累及神经、肌腱、关节,给患者带来痛苦。  相似文献   

17.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530-1531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化学药物仍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绝大多数化学药物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治疗,抗癌药物外渗是临床静脉输注抗癌药物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伤甚至功能障碍。现就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注射造成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临床常有发生,如治疗不当可致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笔者总结多年来处理静脉给药造成外渗的临床经验,现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是通过静脉输注来完成的。众所周知,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容易发生化学性静脉炎,部分药物外渗还会引起周围组织损伤,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严重者可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植皮。  相似文献   

20.
荣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439-440
ICU内的病人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常需大量输血、输液、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等。临床传统的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痛苦,影响补液速度及高浓度药物、营养物质对血管的破坏,或高浓度药物、营养物质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2003年5月经ICU临床应用.发现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ICU危重病人静脉补液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现将PICC插管在ICU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