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以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尿素酶试验阳性的1036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消化不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胃黏膜标本进行幽门螺旋杆菌培养.结果:1036例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448例,阳性率为43.2%.承德地区不同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旋杆菌培养阳性率依次为:消化不良100%、十二指肠溃疡69.3%、复合溃疡68.3%、胃溃疡49.4%、胃癌29.3%、慢性胃炎19.8%.结论:承德地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及处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于降低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患慢性胃炎已多年了,这些年来病情总是时轻时重,反反复复。请问,慢性胃炎为何难治愈?山东张连张连读者:慢性胃炎难治愈,与下列因素相关:病因不清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理化、药物、精神、遗传等)有关,也与一些慢性病(慢性肝病、慢性心衰等)及胆汁反流病有关。所以,慢性胃炎患者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有80%的人可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二是体内其它脏器的慢性疾病,可引起胃部瘀血、缺氧、营养供给不足等状况,胃黏膜长期受损致使胃炎迁延不愈。三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易引起胆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pylori,Hp)感染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消化不良、胃癌(残胃癌)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行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者1036例。将其胃黏膜标本行Hp培养,获得临床分离株448株。结果承德地区Hp培养阳性率42.3%。各类疾病培养阳性率依次为:消化不良100%、十二指肠溃疡69.2%、复合溃疡68.3%、胃溃疡49.3%、胃癌29.2%(残胃癌38.0%)、慢性胃炎19.8%。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承德地区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培养阳性率高,故其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洛赛克或胶体铋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歌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4):18-19
慢性胃炎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P)以后,人们对慢性胃炎的病因学认识及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当前认为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有关,少部分与十二指肠液反流、自身免疫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其他因素有关。目前的研究认为,HP的致病机制主要是①能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既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又能损伤胃上皮细胞膜;②能产生空泡病毒(VagA)蛋白,使胃黏膜上皮细胞空泡变性;③能产生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产生IL-8引起…  相似文献   

5.
杨华春 《甘肃医药》2009,28(4):304-305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是最常见、最多发的胃部疾病,发病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慢性胃炎从病理上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近年来研究证实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的检出率。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胀”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1982年Warreh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是成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等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与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由于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吸烟、饮酒及社会活动)较少,与成人情况不尽相同,现就有关的研究概况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109例,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检测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以分析。结果:该组109例病人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为66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0.5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但并非所有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因此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可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旋杆菌(HP)为人体胃肠道的寄生菌,是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人胃粘膜中培养出来的。由于其在活体内呈螺旋体形,在活体外呈杆状,且主要引起胃幽门部位的病变,故称幽门螺旋杆菌。研究发现,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等诸多消化系疾病的重要诱因及病因之一。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抗HP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表明许多中医疗法在抗HP治疗方面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薤白半夏汤 ,为张仲景治疗痰饮壅盛 ,闭阻胸阳 ,阴乘阳位所致“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证的专方。而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 ,取该方的通阳散结、豁痰宽胸之意 ,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颇有体会 ,现将心得介绍如下。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其主要病因 ,自身免疫因素也参与其发病。慢性胃炎在静止期常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在病变发展期可表现为上腹部胀闷疼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 :心痛与胃痛 ,虽为两种…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旋杆菌已广泛被医务人员所认识,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并且广大医务人员根据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均给以二联、三联甚至四联疗法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如抗生素在其他感染性疾病中也广泛应用,因此幽门螺旋杆菌也出现了变异及耐药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近2年观察到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异及耐药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测试     
多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性胃腺癌以及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相关,但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是否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CERD相关,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 Hp)感染是一种胃内持续性慢性感染,已成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最主要病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感染与其他多种胃外疾病有关,特别是与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缺铁性贫血(IDA ).现将我院近2年来有关儿童Hp感染与大便隐血阴性的缺铁性贫血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底与胃窦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0例接爱胃镜检查患者,以尿毒酶快速诊断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发现胃底部与胃窦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不一致性性,即胃底部和胃窦部均可单独出现感染,均占13.3%,两处同时感染的情况只占30%,同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粘膜丰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即胃粘膜损害较重的情况,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均呈阳性或强阳性。亦发现本地人胃底粘膜炎症损害较多见,胃底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率也较高,推测胃底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也与胃肠外的一些疾病有关,其根除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就国内目前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一般情况从药物选择、适应症、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选择等4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类寄生于消化道的微需氧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有研究表明在肝病的发生中也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幽门螺旋杆菌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癌、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本文主要对取材部位做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 :2 2 0例门诊或住院的消化不良患者 ,1个月内未服用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钅必剂等药物、年龄 19~ 73岁 ,其中男性 119例 ,女性 10 1例。每个患者均在胃镜下于胃底、体小弯、窦小弯各取活体组织 1次 ,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后若呈阳性反应再行组织切片染色 ,两项皆阳性方视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结果(1)胃内各部位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见表 1。结果显示 :窦部与体部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而底部检出率明显高于窦部及体部 ,统计学…  相似文献   

17.
季霞  陆其明  杨志宏  王波 《浙江医学》2017,39(19):1703-1704
目的探讨NOD1表达与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慢性胃炎患者,经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染色和13C呼气试验确定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和阴性各3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NOD1表达阳性率。结果60例患者中检出NOD1表达阳性22例。其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组NOD1表达阳性率为56.67%,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组的16.67%(P<0.05)。结论NOD1表达与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诸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各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且在感染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白介素-17在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以及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较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者胃黏膜中IL-17增加,从而通过MAP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IL-8的分泌表达.IL-8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而促进炎症反应,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该炎症反应.目前,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尚未被完全清楚,宿主和病原菌均可促进炎症反应,如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空泡毒素A.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IL-17、IL-18、IL-21以及IL-22均与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胃黏膜炎症反应有关,但具体细节与炎症反的不同模式仍然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IL-17在急性及慢性炎症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本文就IL-17在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证据加强了引起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相关的论点。欧洲试点性研究认为,用抗菌素治疗病人使其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也能阻止某些早期类型的胃癌。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Peter G Isaacson认为,当该细菌感染胃内粘膜时,能引起导致癌瘤生长的免疫反应。他用抗菌素治疗6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人,这些病人的胃内膜均已发生淋巴肿瘤。抗菌素清除了病人胃内膜的细  相似文献   

20.
儿童复发性腹痛(PAP)是小儿常见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复发性腹痛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讨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复发性腹痛的关系。观察采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来治疗复发性腹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