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液成分对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1)子宫内膜细胞蜕膜化后分别加入人精子及精浆共培养,观察蜕膜化的间质细胞生长情况并测定培养液中泌乳素(PRL)含量。(2)内膜培养8 d后,加入小鼠2-细胞期胚胎继续培养,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及内膜细胞生长情况。(3)建立假孕鼠模型,观察精液在胚胎移植中的作用。结果(1)精浆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程度明显优于精子组和对照组,PRL分泌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精子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精浆能促进8细胞以后的胚胎在子宫内膜细胞上的卵裂、囊胚形成、孵化、粘附和扩展性生长(P<0.05)。(3)胚胎移植过程中精子对植入率没有影响。结论(1)精浆能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促进PRL的分泌。(2)精浆能促进胚胎在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发育。(3)精浆与精液对囊胚着床作用可能相同,而精子在胚胎植入过程中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104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妊娠结局及影响术后妊娠的有关因素。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104例(r-AFS分期:Ⅰ期19例、Ⅱ期15例、Ⅲ期36例、Ⅳ期34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及盆腔腹膜内异灶减灭术,对有粘连者行盆腔粘连分解术,同时通过宫腔镜经子宫向输卵管注入亚甲蓝液,行输卵管通液检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对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的患者进行输卵管整形术以恢复其功能。术后均服用孕三烯酮3-6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04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妊娠率38.5%(40/104),其中Ⅰ、Ⅱ、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2.1%(8/19)、40.0%(6/15)、36.1%(13/36)、38.2%(13/3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206,P=0.977)。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妊娠率为54.8%(23/42),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合并其他部位和仅其他部位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分别为22.9%(8/35)和33.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6,P=0.013)。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妊娠率为81.3%(13/16),高于左侧35.7%(5/14)和双侧41.7%(5/12)(χ^2=7.412,P=0.02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有较好的妊娠结局,r-AFS分期可能对术后妊娠无明显影响,内异症病灶部位、巧克力囊肿侧别可能与术后妊娠有关。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分为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和腹膜型,子宫腺肌症是内异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内异症患者而言,长效GnRH-a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IVF妊娠结局,但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类型内异症特点制定不同方案。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型内异症)患者多有手术史,且卵巢储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灵活调整长效GnRH-a的剂量及时间,必要时行穿刺,在保护卵巢功能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卵母细胞质量,获得较好妊娠结局。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容受性下降,3~6个周期的应用长效GnRH-a可有效减小子宫体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内异症患者应用长效GnRH-a之后,可能会出现LH水平较低,Gn启动时间应兼顾考虑LH水平及卵泡直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启动剂量,确保卵泡同步性发育。  相似文献   

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即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20%~40%.手术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基本方法,而腹腔镜手术是卵巢型内异症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早期胚胎与自体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与序贯培养联合系统的培养方法。方法:黄体中期获取子宫内膜,细胞培养后程序化冻存。取卵前解冻自体内膜细胞,受精后将双原核胚转移至已更换分裂期胚胎培养液的自体子宫内膜细胞行共培养,取卵后72 h更换囊胚培养液行共培养。结果:人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有良好的体外培养活力,程序化冷冻与快速复温后细胞存活高,自体胚胎共培养的应用比率为74.04%。种植前各时期早期胚胎联合应用序贯培养液,在自体内膜细胞上生长良好。建立联合培养系统的临床妊娠率68.83%,种植率44.23%。结论:人早期胚胎与自体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联合序贯培养系统的建立,为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力求提高种植前胚胎的质量与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胚胎与体外子宫内膜三维模型共培养时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胚胎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将妊娠第 4天的小鼠囊胚在已建立的体外子宫内膜三维模型上进行培养 ,扫描电镜 (SEM )观察胚胎着床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胚胎的超微结构。 结果 小鼠囊胚能正常脱透明带、粘附和扩展。电镜扫描显示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可形成胞饮突 ,但数量比体内子宫内膜少 ,胚胎粘附于胞饮突上。 结论 体外子宫内膜三维模型可形成胞饮突 ,且胞饮突可能直接参与了囊胚与子宫内膜的粘附。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卵巢最易被异位内膜侵犯。腹腔镜手术通常被认为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可能影响卵巢储备功能。近年来,内异症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病,保守治疗及长期管理对其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一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口服地屈孕酮进行保守治疗及长期管理,经过长达4年的随诊过程,加深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治疗及长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口服地屈孕酮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治疗及长期管理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文献复习。多项研究结果证实,口服地屈孕酮能够有效治疗内异症相关症状,有效抑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增大,长期治疗可以使直径小于4 cm的囊肿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8.
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早期胚胎体外分裂与生长的影响,将210个小鼠2细胞期胚胎与传代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另以145个胚胎培养在单纯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共培养的胚胎有89.0%发育到桑椹胚,87.1%形成囊胚,而对照组仅为63.4%和49.0%(P<0.01)。共培养胚胎发育速度也较对照组快,且发育过程中,共培养胚胎出现碎片及不规则分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可以促进胚胎体外发育,能在体外获得数量较多的高质量胚胎。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为常见。腹壁内异症是较常见的盆腔外内异症,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多继发于剖宫产、会阴切开、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腹腔镜手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甚为罕见,国内外仅见个案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组)患者血清E—cad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E-cad的表达量,分别与同期30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对照组)血清、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血清E—cad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内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内膜E—cad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内膜(P=0.004),尤以异位内膜表达量更低。结论Bcad在内异症患者血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各种细胞中雌激素α和 β受体的表达模式 ,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  10 8例患有内膜异位症、腺肌症、两症并发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 ,常规光镜下按Noyes分期标准行形态学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月经周期时相子宫内膜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ERα信号强度在各组相应的细胞类型、相应的时相无显著差异 ,但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显示阳性信号的细胞比例增大 ,且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ER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ERβ在各组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甚至略呈下降趋势。 结论 人子宫内膜中ERα为雌激素效应的主要受体亚型 ,表达ERα的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增多以及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可能与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ERβ并不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子宫内膜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人子宫内膜的新方法。方法将采用筛网分离法获得的原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依次接种到自制的液态胶原材料上共培养,形成子宫内膜组织,并与二维条件下正常培养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进行比较。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所构建的子宫内膜的组织学特征,以及两种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布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纯度分别达到95%和90%。在Ⅰ型液态胶原形成的凝胶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排列紧密,腺上皮细胞呈腺体样结构。结论两种细胞与Ⅰ型液态胶原凝胶复合后构建的子宫内膜具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人输卵管细胞对精子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人输卵管细胞对精子存活的影响。方法 :人精子与人输卵管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 ,并以 Earle' s平衡盐液培养的精子作为对照。每日观察精子存活情况 ,并以伊红染色检测精子的存活率。结果 :在共培养组 ,人精子存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共培养组精子在 9、2 4、48h的存活率分别为 ( 90 .82± 1 .94) %、( 71 .46± 6.1 9) %、( 46.64± 5.59) % ;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存活率 ( 83 .55± 5.3 6) %、( 46.46± 4.59) %、( 1 8.3 6± 4.1 1 ) % ,差异显著 ( P均 <0 .0 1 )。结论 :人输卵管细胞及其培养液能延长精子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胚胎干细胞(ES)培养体系(饲养细胞+添加条件培养基的胚胎干细胞培养液)培养早期胚胎,建立并优化移植前早期胚胎培养系统,为提高胚胎的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将获取的521枚胚胎根据培养液及饲养细胞的不同分为10组,分别比较各组胚胎的体外发育率。结果ES培养体系显著优于传统的胚胎培养体系(P<0.05)。ES培养体系中用SIM小鼠成纤维细胞耐硫代鸟嘌呤和耐乌苷亚系(STO)作饲养细胞培养效果优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饲养细胞,两种饲养细胞效果均显著优于用输卵管上皮细胞(OEC)作为饲养细胞(P<0.05)。结论ES培养体系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胚胎的发育率,培养体系中STO饲养细胞较MEF饲养细胞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雪旺细胞对共培养不同发育阶段纹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鹰  江澄川  汪洋  丁忠良  徐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9):1111-1112,i0004
目的 观察雪旺细胞(SCs)在体外对纹状体生长的影响。方法将SCs分别与胎鼠、新生鼠及成年鼠的纹状体在体外进行共培养,分别在3d,1、2、3、4周进行观察纹状体周围神经突起的生长及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 共培养组中,胎鼠纹状体周围在第3天就出现了神经突起的生长,第3周达到高峰;新生鼠纹状体周围在第1周出现了神经突起;成年鼠纹状体在第2周出现神经突起的生长。共培养组中,胎鼠纹状体周围第l周出现细胞的迁移,随后逐步增多;新生鼠纹状体周围第2周出现细胞的迁移;成年鼠纹状体在第3周出现少量的细胞迁移,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s在体外能促进共培养不同发育阶段纹状体神经突起的生长及细胞的迁移,可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Maternal diabetes and retarded pre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of m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 F Beebe  P L Kaye 《Diabetes》1991,40(4):457-461
The streptozocin-induced diabetic (STZ-D) mouse was found to be a suitable model for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diabetes on the preimplantation embryo. This study looked at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diabetes on embryonic growth. Female Quakenbush mice were made diabetic (plasma glucose levels greater than 20 mM) by injection of 190 mg/kg i.p. STZ and were superovulated by standard methods. The blastocysts collected on day 4 from diabetic mothers had 8.5% fewer cells and a 35% lower protein synthetic rate than control embryos. Their cellular protein synthetic rate was 19%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s. Morulae from diabetic mothers also displayed a reduced protein synthetic rate, but this reduction was not seen in the two-cell embryo. Furthermore, blastocysts cultured in vitro from two-cell embryos from diabetic and control mothers displayed similar protein synthetic rates. This infers that the two-cell embryos from diabetic mothers are normal, and the retardation seen in later development in vivo occurs after the two-cell stage while the embryo is still free in the oviductal and uterine environment. Treatment of the diabetic mice with ultralente insulin every 12 h raised the protein synthetic rate of those blastocysts toward control levels, whereas treatment with lente insulin every 8 h recovered the embryo to the same rate as the control embryos. Because insulin has been shown to be mitogenic and stimulates protein synthesis of morulae and blastocysts in vitro, the absence of insulin in the diabetic mothers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retardation observed in their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相似文献   

19.
王秀丽   《生殖医学杂志》2008,17(5):356-360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在位内膜在分泌RANTES及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是否有别于非Em患者子宫内膜。方法白细胞介素(IL)-1β刺激培养Em与非Em患者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分别在刺激培养后12、24、36、48、60、72、84和96 h取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ANTES水平;Boyden小室趋化实验分析刺激培养上清液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及RANTES趋化单核细胞的能力。结果Em在位内膜从刺激培养60 h始,RANTES分泌量及趋化单核细胞的能力显著高于非Em在位内膜;Em在位内膜基质细胞刺激培养60 h上清所趋化的单核细胞中有55%是由RAN-TES趋化而来。结论在相似的培养条件下,Em患者的在位内膜基质细胞RANTES的表达模式和趋化单核细胞的活性不同于非Em患者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