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liver,PLL)为起源于肝内淋巴组织或残留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早期病变不累及淋巴结。本病发病率低,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1%,占结外淋巴瘤的0.4%,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016%。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肝MALT淋巴瘤)仅仅占PLL的1.6%~3.0%~([1]),非常罕见。肝MALT病因学以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无特异性影像学以及临床症状,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或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胆管癌是除部分地区以外,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胆管系统的肿瘤,综合统计约占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15%。1911年,胆管细胞癌根据其发生位置可分为肝内、肝门及肝外胆管癌。国际上通常将肝内胆管细胞癌称为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将肝外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称为胆管癌(bile-duct carcinoma)。文献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与目前缺乏早期诊断胆管癌的手段及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关。在这里,我们将有关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占肝外胆管癌的58.4%~75%。其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约为1.5%;肝门部胆管癌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胆道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锋  冯敢生 《腹部外科》2005,18(5):264-266
胆道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的肿瘤,胆囊良性肿瘤有腺瘤、纤维瘤和脂肪瘤、临床发生率不高;胆囊癌是胆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道肿瘤的2/3.胆管肿瘤多为恶性,约占胆道肿瘤的1/3,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后者即通常所指的胆管癌,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一般又分为上、中、下段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肝门部的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治疗肝脏恶性病变108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切除各种肝恶性肿瘤10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肝恶性肿瘤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43.8%。 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卢引导经皮活检诊断肝内小的(≤3 cm)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从2000-2006年共190例病人193个肝内小病灶通过肝活检来明确病变的性质,病灶平均大小为(2.3±0.7)cm(0.6~3 cm),肝内病灶直径≤1 cm 22个,1.1~2 cm 74个,2.1~3 cm 97个,活检全部采用自动活检枪,配18G活检针,采用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技术.结果 没有并发症发生,有187例(98.4%)取样足够用于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包括恶性肿瘤149例.良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病变22例.诊断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7%,准确性为98.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活检对于诊断肝内小的病变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肝脏恶性肿瘤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3月,353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恶性肿瘤者进行452例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经皮肝穿刺治疗344例,开腹术中进行9例.未手术原发性肝癌198例,肝癌术后复发81例,继发性肝恶性肿瘤74例.定期随访,了解与手术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 结果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电极皮肤灼伤2例,气胸1例,右胸腔积液1例,腔静脉血栓1例,右肝管损伤狭窄1例,胃损伤外瘘1例,肝左外叶胆管外瘘1例,单纯肝脓肿1例,肝脓肿致升结肠外瘘1例,肝脓肿致十二指肠、肝、右胸腔内瘘1例,内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2.65%(12/452),并发症相关死亡率8.33%(1/12). 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但对于肝门区、肝表面和与空腔脏器贴近的部位,尤其是有腹腔手术史且空腔脏器与肝脏相粘连者,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有一定危险性.术前适应证选择恰当,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加强监护、预防感染、止血等,一些并发症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态势。按照解剖部位,通常将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门部胆管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胆管癌的50%~60%。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肝脏肿瘤以恶性肿瘤为多 ,约占 70 %。据统计美国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 1 .6 /百万 ,其中肝母细胞瘤为 0 .9/百万 ,肝细胞癌为 0 .7/百万。随着肝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 ,目前小儿肝脏肿瘤的切除率已从早期的 4 0 %左右上升 6 0 % ,而术后 5年生存率也提高至 30 %。这些结果大大改变了以前对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疗效悲观的态度 ,积极的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综合治疗是现今的主要原则。由于小儿有其固有的特点 ,作好小儿肝切除术与成人肝外科有所不同 ,掌握其特点 ,精准的手术技术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胆道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和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手术是可能治愈胆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大多数病人在确  相似文献   

12.
丁义涛 《器官移植》2013,4(2):63-67
胆管癌是一类由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从解剖学角度划分,胆管癌分为近端胆管癌,也称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占总数的60%~70%,远端胆管癌占20%~30%,其余5%~10%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胆管癌的发病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关系密切,在炎症和胆汁淤积的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内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因肝脏恶性肿瘤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302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胆道异常,观察术后肝内胆管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6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1至3个月出现肝内胆管损伤,其中2例出现黄疸、高热等胆道梗阻、感染症状,采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后症状缓解;其余4例仅有影像学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肝内胆管损伤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少见的并发症,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是有症状的肝内胆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问题、争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癌约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在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但以肝门胆管汇合部最常见,约占其中的40%~60%.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囊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囊腺瘤和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上少见,仅占肝脏囊性病变的5%[1]。因肝内胆管囊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第二常见原发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是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唯一手段,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清扫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将就淋巴结清扫相关争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每年约诊断胆道恶性肿瘤 70 0 0余例 ,预后不佳 ,不足半数的肿瘤能予切除。作者分析近期放射学和腹腔镜检以改善肿瘤分期、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及放化疗能否改善生存率。Wisconsin医学院于 1990~2 0 0 1年共治疗 14 0例胆道恶性肿瘤 ,其中胆管癌 111例 (肝内 2 2 %、肝门周围 6 5 %、远端胆管 13% )和胆囊癌 2 9例。 86例进行了手术探查 (肝内胆管癌 5 8%、肝门周围癌 5 7%、远端胆管癌 6 7%和胆囊癌 72 % ) ,其中 4 4%进行了手术切除 (肝内胆管癌 6 4%、肝门周围4 1%、远端胆管癌 70 %、胆囊癌 5 2 % )。 2 / 3病例均放置了肝内或内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巨大肝脏肿瘤肝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6-2005年间266例连续性巨大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病例.结果 本组266例患者中男174例,女92例,年龄7~76岁,平均年龄(44.8±12.2)岁;其中良性肿瘤93例,以肝血管瘤最为常见,共80例(86.0%),最大直径30 cm;恶性肿瘤173例,最大直径33 cm,其中肝细胞癌(HCC)127例(73.4%).肿瘤平均直径(14.7±4.0)cm(10.2~33.0 cm).乙型肝炎病毒表而抗原阳性病例占40.49%.良性肿瘤患者平均切除(3.3±1.2)个肝段,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切除(3.1±1.2)个肝段,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0,P=0.310).围手术期发生手术并发症46例,占17.29%.住院期间死亡2例,占0.75%.恶性肿瘤术后1、3、5年的累积牛存率分别为58.3%、39.7%及27.5%.结论 肝外科技术的成熟和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保持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CT透视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 (PAI)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搜集西南医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10月在实时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 17例 ,肝细胞癌 10例、转移性腺癌 7例 ,共 2 0个病灶。病灶直径 2~ 5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 5 0 %~ 6 0 %乙酸 2~ 6ml不等 ,乙酸内加入 1ml对比剂混匀 ,以了解乙酸在肿块内的弥散程度和范围。注射后 1周影像检查 ,根据情况重复注射 1~ 2次。结果 在实时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 ,除 12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CT随访 ,3个月时 ,其中瘤灶缩小 14个 (70 % ) ,肿瘤大小无变化 4个 (2 0 % ) ,肿瘤增大 2个 (10 % )。 17例随访 3月 ,全部生存 ;12例随访 1年 ,9例生存 ,5例失访 ;6例随访 2年 ,3例生存 ,3例失访。结论 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又明显不同于肝外胆管细胞癌。本病症状隐匿、早期即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对我院2005-2010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