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l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l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l例次,过度栓塞l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到2009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5例。结果65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3例死亡。治疗中动脉瘤破裂2例:1例为宽颈动脉瘤,术中瘤颈破裂,栓塞失败,患者死亡;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合并右眼动脉动脉瘤,术前分级为Ⅳ级,术中前交通动脉瘤成功栓塞,右眼动脉动脉瘤未能处理,术中破裂,患者死亡。合并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8例,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Ⅳ级,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3例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脑梗死,原因是弹簧圈部分脱出。4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脑梗死,原因是载瘤动脉血栓形成。以上病例均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全性瘫,经抗凝、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 DSA检查6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共66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9个,后交通动脉瘤23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1个,大脑前动脉动脉瘤6个,其他部位动脉瘤7个。随后用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63例(66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其中完全致密栓塞(瘤颈完全封闭)18例,部分栓塞(瘤体、瘤颈可见残余)45例。并发动脉瘤破裂6例,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治疗后1例遗留轻偏瘫。术后1年内随访22例23个动脉瘤,无明显变化17个,发生动脉瘤缩小2个,残余瘤体、瘤颈扩大4个。[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术者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对部分栓塞者有必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张菊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43-2245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73例行介入治疗的老年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加强多方位观察,控制合并症,积极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73例患者均成功实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动脉瘤致密栓塞91.2%(65例),大部栓塞8.8%(8例),患者术中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5例,术后再破裂出血2例,并发肺部感染24例,电解质紊乱9例。出院时GOS评分:完全恢复55例,轻残7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2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老年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8个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23个动脉瘤使用水凝胶弹簧圈栓塞。21例为破裂出血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I级6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2例。动脉瘤最大径3.6-17mm,平均(8.3±3.4)mm。结果完全致密栓塞20个,瘤颈残留6个,部分栓塞2个。栓塞密度为39%~124%,平均(67.6±32.3)%。暂时性对侧肢体轻偏瘫4例,脑室引流术致严重血管痉挛、颅内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各1例。结论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其栓塞的致密程度令人满意,其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5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果:5例病人的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应用该联合技术均得以成功栓塞,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无血管内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对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该技术仍需不断改善,其治疗效果也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赵林  李林芳  张楠  刘增品  王铁刚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1,26(19):1660-1662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处理原则。方法分析我院39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栓塞结果。31例是出血的责任动脉瘤,8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11个,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3例,小脑后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1.8~3.0mm,平均直径2.5mm,窄颈动脉瘤33个,宽颈6个。结果 39例患者中35例成功行血管内栓塞,2例单纯支架植入,2例未破裂动脉瘤未能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较困难,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性蛛网膜人出血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介入技术诊治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动脉瘤性多膜下腔出血行选择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并进行血管内微弹簧栓塞治疗。结果: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2例,占40%,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占13.3%,海绵;窦内动脉瘤2例,占6.6%,脉络膜后动脉瘤2例,占6.6%。其中2例脉络膜动脉瘤行手术摘除,2例交交通动脉瘤行瘤颈夹闭术,其余动脉瘤均行血管内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对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以Orbit压力解脱弹簧圈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其中100%栓塞26例(70.27%),95%栓塞6例(16.22%),90%栓塞3例(8.11%),80%和〈80%栓塞各1例(5.40%)。其中,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交叉部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拔除微导管时,弹簧圈移入载动脉瘤内导致载动脉部分闭塞,术后经抗凝治疗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或缺血,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orbit三维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10.
何泽清  汪明全  向红 《华西医学》2003,18(2):213-214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CT和DSA检查,发现前交通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4个,均采用介入的方法行GDC栓塞治疗。结果:7例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完全栓塞6例,大部分栓塞1例。术后2周痊愈出院,临床症状消失。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