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离散度 (QTd)增大可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 3 ] ,后者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d变化进行分析 ,探讨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对其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AMI患者 15 2例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 (QTd)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有研究表明 ,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显著延长 ,是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1] 。本文分析 37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QTlcd三项指标变化 ,旨在探讨QT离散度在评价溶栓疗效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1.对象 AMI3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5 1~ 73岁 ,平均 6 1.7± 5 .3岁。均符合AMI诊断标准 ,无溶栓禁忌证。入院后即予静脉滴注尿激酶 12 0~ 15 0万u溶栓 ,30分钟内滴完 ,同时口服阿斯匹林 10 0~ 15 0mg ,每日 1次。除外电解…  相似文献   

3.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QT间期的差异—QT离散度(QTd) ,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心肌梗死后QTd发生改变 ,QTd增大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因素[1] 。本文对 10 8例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QTd和QTcd对AMI预后的影响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1993年 6月— 1999年 6月确诊的AMI患者 10 8例 ,其中男 71例 ,女 37例 ,年龄 34~ 88岁 ,平均 (6 3 .7± 9.6 )岁。诊断根据WHO标准。所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 ,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梗死部位 :前壁 2 9例 ,广泛前壁 43例 …  相似文献   

4.
QTd增加系心室肌复极不均匀的表现 ,最大的QT值存在于病变区域 ,这种区域性复极化不均匀 ,极易产生折返激动 ,引起心律失常 ,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 ,研究表明 ,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与QTd的增加密切相关[1] 。本文旨在探讨AMI起病时QT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AMI组 为 1993年 3月— 1999年 5月我院AMI的住院病例 ,共 12 0例 ,其中男 9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5 8.3± 2 4.9)岁 ,AMI的诊断按WTO标准 ,并排除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正常对照组 :5 8例 ,…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是指同一份体表心电图QT间期存在各导联间的差值。 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这种差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溶栓治疗AMI患者疗效明确且同样适合于无溶栓禁忌症的老年患者 ,目前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后QTd的变化报道极少。本文旨在观察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在短期内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对象选择 38例AMI患者 ,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6 6± 3 1(6 2~ 75 )岁 ,诊断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标准 ,无电解质紊乱、房颤、房扑 ,未服用影响QT间期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并…  相似文献   

6.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的QTd变化以及其与左心功能不全关系的报道不多。我院观察了 1992年 1月— 1998年 12月 42例OMI患者 ,42例正常人及 5 8例AMI患者的QTd、QTcd、QTd/RR以及OMI患者QTd、QTcd、QTd/RR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旨在探讨OMI时QTd、QTcd、QTd/RR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  42例OMI患者 ,男 38例 ,女 4例 ,年龄 5 3~ 88岁 ,平均 (6 8± 8)岁 ;42例正常人 ,男 37例 ,女 5例 ,年龄 42~88岁 ,平均 (6 6± 10 )岁 ;5 8例A…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学者认为 ,QT间期离散度 (QTd)增加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进而引起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QTd是用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 (QTmax)减去最短的QT间期 (QTmin)而得。为探讨QT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我们对有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完整的 7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观察对象 :全部病例均是住院治疗的AMI患者 ,且排除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等。男性 5 4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41~ 69岁 ,平均 5 1.3岁。梗死部位 :前间壁 16例 ,前壁 12例 ,广泛前壁 11例 ,下壁 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及QTc离散度(QTcd)与心脏危险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88例AMI的老年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与AMI进行比较。溶栓用尿激酶150~2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然后测量溶栓前后及未溶栓患者同一时间的QTd及QTcd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入院后或溶栓48h,QTd、QTcd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0.01)。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 QT与最短 QT间期的差异程度 ,JT间期离散度 (JTd)是指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JT与最短JT间期的差值 ,它们均能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 1997年 6月至 1999年3月我们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4 6例 QTd、JTd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4 6例AMI发病后 4 8小时内就诊住院 ,均为透壁性AMI ,确定AMI按 1978年WHO诊断标准。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统计以AMI3天…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QT离散度 (QTd)与猝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索其变化的规律性 ,我们对 5 6例AMI患者QT离散度进行了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 ,选择发病 6h之内的 5 6例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 )。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 39~ 72岁 ,平均 5 2 .6岁。全部患者皆无电解质紊乱 ,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5 6例AMI患者 2 4h之内猝死 5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60…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并发心肌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追踪观察 6 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 ,旨在分析糖尿病患者QTd增加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选择 1995~ 1999年 6 0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 ,男 39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4 8.8岁 ,诊断符合WHO糖尿病标准 (1982年  相似文献   

12.
QT离散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沈明QT离散度(QTd)是日渐受到重视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指标。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程度,反映节段性心室肌肉复极差异。本院观察了AMI患者68例的QTd及JTd,旨在探讨AMIQT...  相似文献   

13.
近年QT离散度 (Q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认为QTd增加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VA)有关。本文旨在讨论QTd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1992年 7月至 1999年 7月住院冠心病患者 56例 (其诊断标准依据 1979年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确定标准 ) ,典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38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8例 ,其中男4 0例 ,女 16例。年龄 50~ 76岁 ,平均 54 2岁。分为两组 :A组为仅伴有室性早搏者 38例 ,其中AMI4例 ,B组为伴有室性早搏且在以后观察中经心电图或心电监…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离散度 (QTd)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的差异 ,反映在体表心电图导联为QT间期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AMI患者的QTd及动态变化 ,探讨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之间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82例患者 ,男 116例 ,女 66例 ,平均年龄66.4岁 (3 8~ 76岁 )。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 61例 ,前壁心肌梗死 45例 ,下壁心肌梗死 45例 ,广泛前壁 18例 ,下后壁及下后壁并发右室心肌梗死 1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10 8例 ,其中频发室性早搏 (室早 ) 94例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8例 ,尖端…  相似文献   

15.
申娟  刘慧 《中原医刊》2000,27(4):22-23
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由于心肌局部缺血、损伤、坏死等病变均可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性如有效不应期、传导速度等改变 ,致QT离散度 (QTd)显著增加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因此QTd 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 ,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β受体阻滞剂可抗心肌缺血 ,但其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为此我们观察了AMI患者QTd 的变化及氨酰心安干预治疗对QTd 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发病 6小时内的AMI患者 2 6例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 53.6± 6.4岁 ( 4 0~ 73岁 ) ,在无溶栓禁忌的情况下全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极端形式,发病早期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离散程度[1]。QTd增大标志着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增加,被认为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静脉溶栓疗法对AMI的疗效是肯定的,可降低AMI的病死率。溶栓干预性治疗对AMI的QTd影响如何?值得探讨。我们对此作了初步研究。1 临床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按WHO标准确诊的AMI并符合下列条件者[2]为溶栓治疗病例。①胸痛发作>30min或其它梗死症状发作<6h;②ECG有AMI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QT离散度(QTd)及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的变化,探讨其在AMI时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及溶栓疗疗评定中意义。方法:测量98例AMI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及其中40例经溶栓治疗者溶栓前后QT间期,计算其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并设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心室颤动(Vf)。新近的研究表明,Vf的发生与患者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增加有关[1]。本文测定了50例老年AMI患者心电图QT间期(QTc)QTd的变化,旨在探讨老年人AMI后QT...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韬  汤铭 《铁道医学》1995,23(6):335-337
本文观察了7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QT离散变化以及8例住院期间猝死的AMI患者QTd改变,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组织比较,AMI患者入院时QTd明显大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AMI患者平均QTd明显大于69例存活AMI患者;AMI患者出院前平均QTd较入院时减少。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高 ,主要原因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为了解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 ,现将我院的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的心电图作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5~ 1998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0例 ,男 40例 ,女 30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年龄 (45 0± 9 5 )岁。其中前壁AMI 10例 ,下壁AMI 18例 ,前间壁AMI 17例 ,广泛前壁AMI 2 0例 ,下壁合并正后壁AMI 5例。按其合并心律失常的程度分为Ⅰ组为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组 (频发室性早搏、多源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