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对脑动脉瘤栓塞术32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动脉瘤填塞过程顺利,术中所有患者无出血及死亡。术后患者安全回到病房,无穿刺部位出血和血栓形成,患者完全恢复痊愈出院。结论: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自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院经全脑造影(DSA)诊断12例动脉瘤。其中5例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的标准GDC栓塞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全脑DSA对比,并对临床症状的恢复进行连续的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体被栓塞材料(GDC)致密填塞。5例患者随访均恢复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颅内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脑血管痉挛及其症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化文  王乃柱 《当代医学》2009,15(11):137-13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8年3月,我院对19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4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17例在全麻下进行,2例在局麻下进行。结果19例脑动脉瘤,18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4.7%;失败1例,占5.3%;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占15.3%,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2例,占10.5%;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28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 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之。脑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致残率、病死率较高。我院于2002年至2003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1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术中配合加以讨论,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6.
宫腔纱条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瑞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40-141
目的探讨官腔纱条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应用子宫腔填塞纱条术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成功止血39例(92.85%);失败3例。结论官腔填塞纱条止血能够掌握术中纱条有序填塞、不留死腔,术后及时应用宫缩剂及联合应用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效果。该法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效果可靠,继续出血少,术后取纱条无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优质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心烦等临床症状对照组消失的时间长于观察组,并发症的人数对照组也多于观察组,半年后复查情况对照组比观察组差,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临床应推荐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3):238-240
目的:总结电解脱铂金弹簧圈(EDP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体会,对其指征、操作要点及主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用EDPC栓塞治疗17例患者19枚颅内动脉瘤,其中14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血管造影证实后,在微导丝导引下微导管超选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结果:2例死亡,1例于术后4d再破裂后完全填塞,其余14例患者16枚动脉瘤中12例完全填塞,90%以上填塞者2例,60%~70%填塞者2例,载瘤动脉通畅。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材料和技术的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进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25枚,全麻及肝素化后,从股动脉置入6F导引导管,于患侧颈内动脉C2平面,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置于动脉瘤体的近端1/3~1/2处,行动脉瘤内造影,对圆形/卵圆形或宽颈动脉瘤,采用"蚕茧"栓塞技术,在鱼形/囊状动脉瘤,采用"蚕食"栓塞技术.结果 治疗组24例25枚动脉瘤瘤腔完全致密填塞或几近完全填塞(填塞范围>95%)20枚;大部分填塞(填塞范围70%~95%)2枚;部分填塞(填塞范围<70%)1枚;2例填塞失败.术后随访1月至5年,治疗组无一例死亡,亦未发生再出血;1例DSA复查发现动脉瘤腔扩大,未作特殊处理;17例CTA复查正常;6例未行DSA及CTA复查.远期生活质量GOS评分均为Ⅰ级.结论 动脉瘤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出血,疗效确切,可操作性强,创伤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甄永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32-232
目的总结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报道。方法35例脑动脉瘤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微导管,将可脱性球囊送至动脉瘤颈口或其近端,充盈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或微导管直接进入脑动脉瘤内,将不同弹簧圈直接放置于瘤腔内栓塞瘤体。结果35例脑动脉瘤栓塞成功31例,成功率为88.57%,术后随访未见出血、复发。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5例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脑动脉瘤破裂后致残、致死率较高,其治疗首选直接手术。本院自1996年9月至1997年12月共施行脑动脉瘤夹闭术23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25000)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3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12.
李明  任祖东  戴荣权  朱庆宝  黎明  王晓健 《安徽医学》2010,31(12):1446-144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I:级4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大部栓塞。动脉瘤栓塞术后轻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彩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298-298,30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颅内动脉瘤麻醉资料。40例为大脑前循环动脉瘤,5例为后循环动脉瘤。均拟择期夹闭术,麻醉以静吸复合为主。有42例用降压药行控制性降压完成手术。9例在麻醉诱导前开始微泵持续静注尼莫地平的方法防止脑血管痉挛和术后脑梗死。术中监测ECG、MAP、HR、NIBP、SpO2、PETCO2等。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行动脉瘤夹闭41例,夹闭加切除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准备必须充分,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压药选择原则要考虑对脑局部的影响。围术期进行脑保护重要性在于降低术后动脉痉挛和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12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 1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 2例.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6例,侧脑室外引流4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3例,轻度瘫痪4例,重残1 例,死亡4例.结论 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操作、适当的致密填塞可大大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对于术中出血并发症,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颅内动脉瘤极易破裂,病人病情严重,病死率及病残率极高.目前针对颅内动脉瘤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继发性脑出血及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因此术后应对病人进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抢救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12例,均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所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血液流入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压迫脑组织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导致一系列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其致残及致死率较高[1]。以往以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特点在于微创性,在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利用人体正常的血管通道到达动脉瘤腔,经微导管置入各种微弹簧圈对动脉瘤腔进行填塞,从而达到永久封闭动脉瘤腔,避免再次出血的目的。2008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此法治疗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改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颅内动脉瘤。结果:其中大脑中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在进行弹簧圈填塞过程中破裂出血、死亡;另1例术前Hunts分级V级的患者,术后因严重脑血管痉挛死亡,其余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春霞 《华夏医学》2022,35(2):122-126
目的:探究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p-a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颅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动脉瘤腔填塞程度、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我科住院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弹簧圈栓塞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60例患者中发生脑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3例死亡。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把握血压的调控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能明显降低栓塞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浅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具有反复出血的潜在危险性.治疗分为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及血管内栓塞术两种.血管内栓塞治疗因其具有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日益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