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是由李东垣秉《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意而创。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甘草、当归、升麻、柴胡 8味组成。为中气不足 ,过度疲劳 ,加之饮食失调或久病后失于调养 ,以致脾胃气虚而设。朱丹溪曾用补中益气汤加解表药一二治虚人外感。由此可见 ,补中益气汤不仅是治劳倦内伤之代表方 ,而且虚人外感亦可用。为此笔者临床对内、妇科等杂病的调治 ,常以补中益气汤化裁多多应手。现举隅如下。1 胃痛 (胃阴不足型 )金某 ,女 ,37岁。 1999- 0 4- 0 7初诊。胃病多年 ,近 2日胃部灼痛 ,口干咽燥 ,潮热咳嗽 ,心烦眠差 ,大便干…  相似文献   

2.
<正>补中益气汤出于李东垣《脾胃论》,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笔者灵活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1老年便秘如治吴某,男,73岁。患者便秘6年,近半年加重,大便4~7天一行,虽有便意,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乏力,肢倦懒言,时有肛门脱垂或腹部坠胀。诊见面白、神疲、唇甲少华、语言低怯。舌淡嫩、苔白,脉虚弱。乃脾肺气虚,传送无力。治拟健脾益气、润肠通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为人所熟知习用。1979年版《简明中医辞典》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皆言出自《脾胃论》或《东垣十书》,这不是最早出处,最早出处应为《内外伤辨惑论》。笔者重温了《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珍珠囊指掌补益药性赋》、《脉诀指掌病式图说》等书。《脾胃论》的“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有补中益气汤记载,同样《内外伤辨惑论》卷中亦有其记载:“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难经之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惟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 历来被推崇为补中益气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师古拓新, 治疗多种疾病效彰, 兹举案如下。1 益气养血治便秘陈某, 女, 49岁。教师。2002 年 2 月 10日初诊。因饮食不节, 纳谷不佳, 渐至大便秘结, 排便不畅, 便如球状, 常以润肠通便之剂(麻仁丸、通便灵胶囊等) 治疗 5 年, 疗效渐减, 深以为苦。诊见: 面色萎黄, 常感头晕,体倦乏力, 饮食不思, 气短乏力, 自汗时作,大便6~7天一解, 便后肛门下坠。察其舌胖、质淡苔薄白, 脉细弦。证属脾胃虚弱, 生化不足, 血虚津亏。治从补益气血, 润燥通便。方用补中益气加减…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 ,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8味药组成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发热 ,自汗出 ,渴喜热饮 ,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 ,面色白光白 ,大便稀溏 ,脉洪而虚等证候。我们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其他病证 ,亦获佳效。现举例如下。1 梅尼埃病张某 ,女 ,3 6岁 ,农民。 1 996 0 6 1 2初诊。反复头晕 ,视物旋转 3年余 ,伴神疲 ,肢冷 ,大便日2~ 3次。刻诊 :头晕 ,耳鸣 ,视物旋转 ,偶有恶心、呕吐 ,有眼震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诊断为梅尼埃病。证属脾气虚弱 ,清…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代李东先生的《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以及清阳下陷诸症。本人在临床中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遗尿、崩漏、眩晕、低热等病症,收异病同治之良效。  相似文献   

7.
阴吹之病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又见于《王叔和脉经》两书均载有“胃气下泄,阴吹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诚然,《脉经》所载可能为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之佚文,但《金匮要略方论》未言脉法,《脉经》则有“少阴脉弱而微,微则血少,弱则生风,微弱相博,阴中恶寒……”的记载。证脉合参,实有本虚标实之意,故用膏发煎导之。后人亦多宗此。今见《上海中医杂志》(1982年1月)“补中益气汤治疗阴吹症”一文之作者认为,有非因谷气实而为中气下陷所致者,故不用润肠而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曾治疗一女性患者。看来本病可能多见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补中益气汤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遵《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的补益名方.东垣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方中黄芪为君,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白术、甘草为臣,益气健脾补中;佐以当归补血和血;陈皮理气和胃;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以为使,兼有疏郁透达之意,诸药相伍,共起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在临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便秘68例临床观察中南林学院职工医院(412006)杨松林株州市东区卫生防疫站(412000)宋广莉主题词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便秘/中医药疗法,老年人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用治饮食劳倦、中气不足,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李杲《脾胃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亦是甘温除热的重要方剂。笔者在临床用以治疗气虚下陷而致的多种病证,每奏良效,兹介绍验案三则如下。例1无痛性血尿袁某,女,32岁。1992年5月初诊。主诉:2年来尿血时作时止,劳累后更易复发。曾经西医多次检查,未能明确病因。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腰酸,小腹坠胀,脉虚软无力,舌质淡,苔薄。此乃脾虚气陷之尿血症,治当益气补中摄血法。拟补中益气汤加味:炙黄芪明克,炒白术15克,潞党参30克,炙甘草6克,炒陈皮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代表方之一。临床应用历史悠久,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此方既能益气升阳,补血摄精,调补脾胃,又能利湿化痰,利水。临床根据不同情况加减配伍,尤适用于老年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本人宗东垣《脾胃论》观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  相似文献   

12.
小便异常出现于多种疾病,但其病因病机却各不相同。补中益气法为中气亏虚、元气下陷之病变而没,凡临床诊断符合病机者,就可根据本法选用方药。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对脾胃气虚下陷的病机作了重要发挥,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李氏认为,元气为健康之本,脾胃乃滋养元气之源,主张用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胃内伤诸证,强调补中益气以使脾气上升、元气充沛,则病可自愈。李氏创制的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气虚下陷等证,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因其立法严谨,配伍精当,故临床应用颇广。今将笔者用此方治验两案介绍如下: 案1:王××,男,42岁。1981年4月20日初诊:低热二年(37.5°~38℃闻),每劳动后加重,诊为“无名热”,使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近期伴有头晕心悸,动则气促汗出。诊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中气不固,阳虚外越。治宜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原方,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三剂后,热退食进,诸证大减;继进四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为东垣学说的代表方剂。该方主治饮食劳倦、脾胃气虚、内伤寒热之证。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五官科多种疾病,皆获良效。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美尼尔氏综合征卢某,男,60岁,1996年7月6日就诊。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半年,加重3天。伴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动则尤甚。BP:18.5/11.5kPa,经本院耳鼻喉科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用药疗效不显。诊见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白,食欲差,舌质淡红,苔薄,脉缓弱。证属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治宜补中益气、升阳聪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30g,白术、茯苓各15g,当归12g,…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东垣所创,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张觉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善于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各类老年疾患,辨证论治,古方新用,极大地扩大了该方的临床使用范围,认为只要临床出现脾胃气弱、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之病机者,均可辨证处方,用本方灵活化裁治之。文章选取张教授运用该方治疗老年腰痛、便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尿路感染、高血压、重症肌无力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辈医家对补中益气汤治外感发烧多有论及,如《医方集解》云:"李士材谓本方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之.丹溪治伤寒多用补中益气汤."《景岳全书》指出:"东垣由此以治劳倦内伤发热等症,虽曰助阳也,非发汗也,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阳虚痎疟及脾气下陷等证,则最所宜也.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但有中气亏甚者,则升、柴之类,火非所宜."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指责东垣立此方命名本错,仅知其为补脾胃益气,而忘却其为中虚兼外感之方.就连东垣在使用此方的加减法中,也曾说到:"以手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科病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全方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组成,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具有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呆滞的特点,笔者临证常以此方加减治疗儿科疑难杂证,每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 遗尿周某某,男,8岁,1997年6月19日初诊。患儿自幼经常于寐中遗尿1~2次,少有间断,6岁以后曾多次就诊,诊断为遗尿症,并服中西药不效。现症:精神倦怠,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易感冒,动则汗出,纳差,食后即便,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尿常规无异常。辨证属脾肺气虚。治宜益气固摄。拟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药用:黄芪10…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方出自《脾胃论》,为李东垣所创,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上许多不同病证,只要其病机符合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用此方疗效亦著。兹就补中益气汤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举验案如下。1滑胎患者,女,27岁,1994年5月6日初诊。怀孕3个月,阴道...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方出自于《脾胃论》 ,此方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是金元时期之补土派李东垣为气虚发热一证而设。笔者在临床上治疗中气不足、升降失常诸病 ,收到了良好效果 ,现举例如下。1 耳鸣耳聋李某 ,男 ,38岁 ,于 1999年 9月 2 3日因耳鸣 3月 ,听力减退 1月而就诊。经用谷维素、刺五加片及多种维生素治疗 ,耳鸣无减 ,且听力逐渐减退 ,耳鼻喉科检查无异常 ,伴夜寐欠安 ,神疲乏力 ,动则气短 ,纳可 ,舌质淡胖 ,边有齿痕 ,舌苔薄白 ,脉弱。辨证 :中气不足 ,清阳不升 ,耳窍失聪。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 :黄芪 30 g 党参 18g 白术 15g 当…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治疗泌尿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以治疗脾虚下陷、中气不足为主症的疾病 ,临床上常用以治疗脾胃病。笔者将此方加减 ,用于治疗泌尿系疾病 ,多获良效 ,现报告如下。慢性肾小球肾炎黄某 ,男性 ,2 8岁 ,1 996年 5月 2 5日初诊。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 2年余 ,近期因劳累再次复发 ,面部及双下肢浮肿 ,按之凹陷不起 ,体倦肢软 ,腰酸遗精 ,头昏乏力 ,口咽干燥 ,溲少 ,舌淡红 ,苔薄 ,脉沉细。尿常规 :蛋白 ( ) ,红细胞 ( ) ,颗粒管型 (± )。考虑为脾肾两虚 ,湿浊留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