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7年5月至2004年10月共开展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行内固定手术50例。使用Luque固定16例,Dick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18例,椎体钉棒系统固定16例。结果50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手术可以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2.
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到 2 0 0 3年采用侧前方手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 16例 ,其中后路病灶外内固定 12例 (TSRH钉棒横桥系统 5例、TSRH钩棒横桥系统 7例 ) ,前路病灶野内Z -Plate钉板内固定系统 4例 ,椎体间皆采用自体植骨融合。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术后随访 18至 2 4个月 (平均 2 0个月 )。结果  16例患者切口均Ⅰ /甲愈合 ,1例并发单侧胸膜外后方脊旁积液(自愈 ) ,无结核病灶复发 ,椎体间植骨均获融合 ,无内固定失败。有脊髓压迫表现者 ,Frankel评分均获提升。结论 传统脊柱结核手术与内固定系统结合运用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固定坚强、矫正畸形、融合率高、减少卧床时间、安全的早期功能锻炼、总体医疗费用降低以及后期并发症低等优点 ,而复发率保持不变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志功 《中国骨伤》2007,20(8):507-509
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新发展,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促进局部结核控制和骨性融合达到结核病灶的静止与修复。临床实践证明在结核病灶局部植入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的钛合金材料不会增加术后感染及结核扩散的发生率。内固定应用的适应证:①脊柱结核造成椎体破坏明显,在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必须用植骨来修复骨缺损及恢复椎间高度者;②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对脊柱的稳定性有明显损害者;③脊柱后凸畸形需矫正者。采用内固定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方法,采用Ⅰ期或Ⅱ期手术。应该明确,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只是辅助治疗方法,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才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志功 《中国骨伤》2006,19(8):507-509
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新发展,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促进局部结核控制和骨性融合达到结核病灶的静止与修复。临床实践证明在结核病灶局部植入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强的钛合金材料不会增加术后感染及结核扩散的发生率。内固定应用的适应证:①脊柱结核造成椎体破坏明显,在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必须用植骨来修复骨缺损及恢复椎间高度者;②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对脊柱的稳定性有明显损害者;③脊柱后凸畸形需矫正者。采用内固定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方法,采用Ⅰ期或Ⅱ期手术。应该明确,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只是辅助治疗方法,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才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23 ~63岁,平均46.2岁.病变位于胸椎12例,胸腰段20例,腰椎18例,腰骶椎4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6例,3个椎体12例,4个椎体5例,5个椎体1例.手术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7年,平均38个月,切口一期愈合,8例Pott截瘫患者全部恢复,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治愈.后突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16°,术后平均4.8°,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2°.[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结果脊柱结核复发2例(4.7%),植骨不融合3例(7.0%)。植骨融合时间3~8个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2%±11.4%。11例截瘫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恢复情况:术前A级3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2例无恢复;B级5例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E级1例、1例无恢复;C级3例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充分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什么情况应用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在我国已开展60余年,但该不该应用内固定?什么情况需要应用内固定?目前尚存在争议。为此,我们特邀几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患椎间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患椎间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38例。38例共发生病变88处,平均每例2.3处;共累及190个椎体,平均每处2.1个椎体。病变相隔1个正常椎间者12例、相隔≥2个椎间者2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15例。常规术前抗结核2~4周后手术,后路矫形、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26例;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12例。结果3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6年。术后后凸Cobb角为8.7°±6.1°,矫正率为71.3%;末次随访丢失率为7.8%。34例至术后平均4.9个月时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术后平均5.4个月植骨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经患椎间彻底病灶清除、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治疗非连续性多椎体脊柱结核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21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其中颈椎2例、胸椎6例、胸腰段5例、腰椎8例。平均受累椎体数为2.6个。结果:经平均1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痊愈,无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6个月。术前后凸畸形角度为41.1°±15.6°,术后为13.5°±8.3°,平均17个月随访时为15.9°±6.7°。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平均为27.6°±9.2°,后期矫正度丢失为2.4°±3.3°。结论:一期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3种不同术式: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或钉棒内固定;1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5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X线显示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型改善,其中合并脊髓损害1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可避免或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提高脊柱结核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采用大块髂骨植骨23例,17例行椎体钉内固定,6例行Luque棒内固定。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8个月,23例均达治愈标准。结论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大块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牢固内固定,不仅有利于结核的治疗,而且愈合后局部稳定性好,减少了畸形、晚发截瘫等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骨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病灶彻底清除后同种异体髂骨块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彻底清除脊柱结核病灶后,植入带三面皮质骨的异体髂骨块重建前柱,根据情况选择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术后支具保护6个月,正规抗结核化疗12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平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5~72个月,平均16个月,结核病灶均无复发,内固定牢靠无松动。1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获I级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2个月,5例患者获II级骨性愈合,其余患者待进一步随访观察;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Cobb角分别为36.8°,17.2°,20.6°。结论尽管异体髂骨块移植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比用自体骨相对较长,但当与前路内固定器械结合应用时,可有效治疗及控制结核病变复发,维持畸形的矫正,使脊柱拥有良好的稳定性,经初步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TSRH内固定联合化疗在多节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行后路TSRH内固定联合化疗。结果8例获6个月~3年随访。切口I期愈合,脊柱结核均治愈,无明显全身及局部并发症。脊髓功能损害于术后5个月内完全恢复。植骨块均完全愈合,后凸畸形部分矫正,未发现钉棒松动、脱位。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后路TSRH内固定联合化疗可加强脊柱稳定,促进病灶吸收愈合,预防和矫正畸形,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和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患者术中均无神经障碍症状加重,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或瘘管形成。术后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结核均治愈,无复发;植骨融合均良好。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缓解,Frankel分级:C级3例恢复至E级2例、D级1例,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8例仍为E级。结论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既保证了病灶清除的彻底性、植骨融合内固定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切口感染造成的不愈合或窦道形成,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病灶彻底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椎间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4年4月期间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89例,其中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73例;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16例。术后支具保护6个月,正规抗结核化疗12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平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1~5年,平均28个月;除2例复发、1例内固定松动、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2例出现供骨区严重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88例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术后、最后一次Cobb角分别为35.3°、16.3°、19.5°。结论对合适的病例,该法可有效稳定脊柱、维持其畸形的矫正;达到牢固地融合,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AF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6年6月,笔者共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19例,采用后路AF系统固定、侧前方入路病灶刮除植骨融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