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咽旁间隙肿瘤较少见。我院 1985— 2 0 0 0年收治 6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 7例中 ,男 31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43岁。肿瘤性质 :良性 5 2例 (77.6 % ) ,恶性 15例 (2 2 .4% )。肿瘤来源 :涎腺组织 31例 (4 6 .2 % ) ,(涎腺混合瘤 2 4例 ,涎腺混合瘤恶变 7例 )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颈交感链 18例 ,(神经鞘膜瘤 14例 ,神经副节细胞瘤 4例 ) ,血管组织 8例 ,(颈动脉体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 ,其他组织 10例。1.2 临床表现 吞咽困难 ,呛咳 ,耳部、颞部、咽部和颈部疼痛 ,鼻塞 ,呼吸不畅 ,声嘶 ,发音困难 ,耳聋 ,…  相似文献   

2.
咽旁间隙解剖结构深而复杂 ,血管神经丰富。发生于咽旁间隙的肿瘤 ,在头颈部肿瘤中不到 0 .5 % [1] ,术前多缺乏病理性诊断 ,且肿瘤病理类型繁杂多样 ,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困难和特殊性。现对近 1a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2 4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 ,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0~ 6 3岁 , x±s(39± 5 )岁。以口内或颈部包块就诊 19例。吞咽不适、咽部异物感或吞咽阻挡感 14例 ,咽部疼痛 6例 ,语言含糊不清 6例 ,鼻塞 7例 ,声嘶呛咳 3例 ,呼吸不畅…  相似文献   

3.
胃良性肿瘤少见 ,因缺乏特异临床表现而诊断困难。我院自 1994~ 2 0 0 0共收治胃良性肿瘤 10例 ,经临床观察发现 ,其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 ,常易被误诊为胃溃疡出血 ,10例均给予手术切除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0例中 ,男 8例 ,女 2例。年龄 30~ 6 4岁 ,平均 47岁。10例均有上腹部疼痛、呕血 ,其中黑便 6例。出现梗阻症状 1例 ,腹部肿块 1例。化验检查 :Hb6 0~ 80g/L者 6例 ,90~10 0g/L者 8例 ,110~ 12 0g/L者 1例。其中 ,有 8例经钡透或胃镜检查证实为胃内肿物。1 2 手术方式肿块局部切除 2例 ,胃大部或次…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就临床上较常见或较为重要的几种肝脏良性肿瘤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目的是概括各种肝脏良性肿瘤特有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认识以及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颈腮腺入路在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 7例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为高位、肿瘤巨大、哑铃型且边界欠清,采用改良颈腮腺入路术式,解剖辨认面神经总干及颞面干后,于外耳道软骨前方、腮腺的后缘以及颞面干的上方间隙向深部分离至肿瘤上极,剥离子分离并下压肿瘤与下方常规颈部自下而上肿瘤游离会师后,从颌下区取出肿瘤。腮腺浅叶不切除,面神经分支不做过多解剖。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示多形性腺瘤6例,神经鞘瘤1例;术中出血均少于300 mL;1例患者出现术后同侧眼睑轻度闭合障碍,两周后完全正常;所有患者面容美学保存理想。 结论 对于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采用改良颈腮腺入路术式,不仅可以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同时由于减少了面神经及腮腺浅叶的处置,术后相关神经并发症及腮腺区凹陷性改变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临床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报告近二十年来收治的7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口内径路2例,颈侧切开径路5例。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2-8年,均无复发。结论:该病应早期诊断,CT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术切除要彻底,颈侧切开为一安全,彻底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9.
1.1一般资料本组73例中,男27例,女46例。年龄25~80岁,平均506岁。主要症状为黑便15例.上腹不适41例,上腹不适伴黑便8例,呕血1例,血腹1例,无症状7例。病程1周~10年不等。  相似文献   

10.
鼻咽部罕见良性肿瘤4例顾明凡黄志俊马莉周其炽(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南通226001)我国的鼻咽部良性肿瘤以血管纤维瘤较常见,余者较少见。笔者于1988年~1996年曾收治鼻咽部软骨瘤、皮样囊肿、垂体泌乳素瘤、混合瘤各1例,均属少见良性肿瘤。特予报...  相似文献   

11.
本病以急腹痛、腹部包块、血尿和出血性休克为主要特点。约1/5~1/3错构瘤合并结节性硬化,处理不当或延误手术可致死亡。以往对此常不注意,临床误诊率高达505~100%。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0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卵巢良性肿瘤(包括卵巢瘤样病变)71例.经腹腔镜诊治45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 23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余42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病变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首位,其次为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应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增高的趋势,建议对直径≤5 cm的卵巢肿瘤,观察2个月,如无缩小,仍选腹腔镜诊断为宜,既可对卵巢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又可最大限度保留卵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良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手术治疗的22例胰腺良性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前检查B超确诊率90.9%(20/22),薄层增强螺旋CT确诊率100%(2/2),通过普通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对肿瘤与胆胰管关系作初步了解,结合术中探查情况3例行肿瘤摘除术,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9例行胰尾切除术或加脾切.结论 B超是胰腺良性肿瘤主要的筛查手段,胰腺局部切除术和胰尾切除术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的重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小肠良性肿瘤少见。我科于1990~2003年收治小肠良性肿瘤三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二例,并发机械性肠梗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4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咽旁间隙感染的病人,就其病因、早期诊断、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提出口内外联合切开对口引流的治疗方法,并证明该方法是治疗牙源性咽旁间隙感染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小肠良性肿瘤4例孟根仓,阎璞(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小肠肿瘤发病率较低,占胃肠道肿瘤的2%左右。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2/3的患者都以腹痛就诊检查时发现。更多的以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肠道出血而急诊来院。我们4例就属此列。例1、女性、30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临床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 报告近二十年来收治的7 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男3 例,女4 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口内径路2 例,颈侧切开径路5 例。结果: 所有病例经随访2 ~8 年,均无复发。结论: 该病应早期诊断,CT 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术切除要彻底,颈侧切开为一安全、彻底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9.
陈玉仙 《中外医疗》2014,(21):44-45
目的:研究分析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采取肿瘤及周边切除术。再选取同期收治的2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经典手术方式,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3±18.5) min,手术出血量为(49.32±9.74) 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9.5±20.7) min,手术出血量为(61.73±10.74) mL,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复发病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满意度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腮腺良性肿瘤手术采用肿瘤及周边手术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治疗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诊断和治疗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肺良性肿瘤患者73例,69次(同期双侧3次)微创手术,其中包括VATS(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电视胸腔镜手术和VAMT(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切除瘤体72个.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术22例(其中3例双侧VATS),肺叶切除术11例,肺肿瘤摘除术36例,中转开胸4例.VATS为2-3个小切口;VAMT为辅助5~8cm左右小切口.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VATS:50~130 mL)/(VAMT:110~200 mL);手术时间(VATS:110 min/VAMT:125 min);住院时间(VATS:4~5 d)/(VAMT:5~7 d);术口平均长度为5~10 cm.术后病理:结核球10例,炎性假瘤18例,慢性肉芽肿11例,肺囊肿6例,错构瘤21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结论微创手术在肺良性肿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广泛的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