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精神压力相关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lbulardisorders,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由于颞下颌关节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该病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复杂,常常累及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一般在开始时临床表现多为下颌运动功能紊乱、长期的口面部疼痛,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的患者可达21%;也可发展成关节结构的改变,甚至出现器质性破坏,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功能,造成口腔颌面部畸形,对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TMD病因比较复杂,影响的环节较多.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TMD发病与患者体质强弱或者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精神压力因素在TM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表明,TMD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尤其与患者的精神抑郁、环境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75-84%的妇女受上述因素影响.因此对TMD发病机理的研究,必须将TMD与抑郁、环境压力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为什么常见于  相似文献   

2.
顾姣娜  焦博强  李志勇 《口腔医学》2022,42(10):942-945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TMJ AD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弹响和下颌运动受限,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但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对其发病机制也缺乏明确而全面的认识。本文将对ADD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我军飞行人员中的患病情况,探讨我军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因素.方法:对1835名飞行人员进行口腔检查和颞下颌关节检查,筛选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评估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年龄、飞行时间、机种、咬合关系、不良习惯之间的关系.结果:歼击机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最高(33.43%),运输机飞行人员发病率最低(23.45%),P<0.05;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与飞行人员年龄、飞行时间无显著关系;心理因素、睡眠质量、夜磨牙、偏侧咀嚼习惯、第三磨牙伸长与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高度相关.错骀畸形是飞行人员TMD的重要发病因素,其中锁滁、开赡患者TMD发病率较高,其次是深覆盖、深覆骀及反骀患者.结论: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是心理素质差、睡眠障碍、夜磨牙、偏侧咀嚼习惯及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4.
垂直距离减小和下颌后移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咬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 (TM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目前其致病机理仍不是十分清楚。研究咬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过程 ,将有助于我们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将临床上收集的 ,明确有不良咬合因素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例共 49例 ,根据其不同的咬合因素归类并临床分期 ,然后作统计学分析 ,同时解剖测量分析 7具尸体颞颌关节盘和髁状突的前后斜面。结果 :病理性的垂直距离减小对TMD发病的影响最大 ,病理性的垂直距离减小和病理性下颌后移关系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不良咬合关系通过改变颞颌关节正常的受力方式 ,使颞颌关节长期处于微创伤运动中 ,而产生关节结构间的紊乱 ,并反过来加重关节组织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垂直距离减小和下颌后移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咬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TMD)发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其致病机理仍不是十分清楚.研究咬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的创伤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将临床上收集的,明确有不良咬合因素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例共49例,根据其不同的咬合因素归类并临床分期,然后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解剖测量分析7具尸体颞颌关节盘和髁状突的前后斜面.结果病理性的(牙合)垂直距离减小对TMD发病的影响最大,病理性的(牙合)垂直距离减小和病理性下颌后移(牙合)关系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不良咬合关系通过改变颞颌关节正常的受力方式,使颞颌关节长期处于微创伤运动中,而产生关节结构间的紊乱,并反过来加重关节组织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主要来自牙合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解剖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关节负荷过重等多个方面。牙合因素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影响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牙合曲线作为牙合因素中代表因素的一种,在TMD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牙合、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共同构成口颌咀嚼系统的核心,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露  张丽丽  吴琳 《口腔医学》2019,39(5):472-47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口颌面部慢性痛的主要来源,严重干扰日常活动。咬合板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疗效尚未完全明了。学者们多年来致力于对咬合板的作用机制、疗效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得出统一的结果。该文将对咬合板的作用机制、咬合板的分类、TMD相关疼痛的种类与咬合板的选择、TMD的其他保守治疗与咬合板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于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颌面部疼痛的疗效进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赵宁  房兵 《口腔医学》2024,(1):20-2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一组影响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系统、牙齿咬合甚至全身多种结构的病症,因其病因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使其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难点之一。TMD是正畸初诊患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正畸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相关问题。因此正畸医生需要积极面对并通过深入地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TMD的分类、诊断及其发病机制并学习相关的治疗手段,积极应对临床中的TMD相关问题,并努力在TMD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内窥镜技术被引入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就关节内窥镜在TMD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后牙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可引起关节、肌肉、咬合等方面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从而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本文针对后牙反的病因和机制及其导致颞颌关节的功能和结构性改变,后牙反与TMD的症状和体征的关系及早期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回顾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锥形束CT在口腔颌面部应用的开展,锥形束CT也逐渐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中。本文介绍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发育畸形、关节创伤、关节强直以及关节肿瘤等,结果表明锥形束CT作为一种有价值、有前途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用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特别是关节骨性改变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TMJ)强直是一种严重影响下颌运动的疾病,创伤是其常见的病因,但创伤如何引起TMJ强直的发生,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假说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ؽ����Ҳ�����ѧ�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很清楚。最初提出、且目前仍认为比较正确的是因素学说。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精神心理因素学说,被很多学者认可,但却无法被完全认同。后来又提出创伤因素学说、自身免疫因素学说、解剖因素学说等,这些学说都有不足之处。现在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TM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1月至2007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TMD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中药离子导入组)109例,采用中药溶液湿热敷配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对照组(药物治疗组)103例,采用传统口服药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8.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TMD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为中药治疗TMD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诊断分类情况。方法 使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DC/TMD)中文版对TMD患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TMD患者进行诊断分类,包括第一组肌病类;第二组关节盘移位类;第三组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病类。结果 共有142例TMD患者完成调查,有效量表133份,量表的完成率为93.7%,其中男38例,女95例,男女比例1 ∶ 2.5。患者年龄高发于18 - 44岁,67.7%的研究对象接受过大学文化教育,84.2%研究对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133份有效量表中121例符合RDC/TMD轴Ⅰ分类,第一组患病率为16.5%;第二组左、右侧颞下颌关节患病率分别为37.2%和27.3%,以可复性盘前移位最常见;第三组左、右侧颞下颌关节患病率分别为43.0%和38.9%,以关节痛最常见。结论 我国TMD患者中以可复性盘前移位和关节痛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情况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方法    于2009年4—10月选择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蒙古族人群817人和城市汉族居民1006人为调查对象,利用颞下颌关节(TMJ)功能问卷和TMD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调查问卷包括受调查者身体状况、TMJ既往功能状况以及精神因素;临床检查包括下颌边缘运动、关节功能、咀嚼肌疼痛及牙齿缺失、修复情况。结果    蒙古族人群的TMD发病率远低于汉族人群(P < 0.05);临床检查发现蒙古族人群和汉族人群在最大开口度,前伸、侧方最大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MD的可能致病因素中,蒙古族人群咬合力大于汉族人群(P < 0.05)。在牙齿缺失及修复方面蒙古族人群的后牙缺失后修复率明显低于汉族人群(P < 0.05);蒙古族人群的肘、膝关节的疼痛发生率高于汉族人群(P < 0.05)。蒙古族人群存在心理问题明显低于汉族人群(P < 0.05)。结论    心理因素对于TMD的发生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牙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TMD患者,在T-scanⅡ咬合力计的指导下进行调耠,根据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及面部疼痛指数(VAS值)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调[牙合]治疗后,10例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颌面部疼痛指数(VAS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中〈0.05)。结论:T-scanⅡ咬合力计指导下的调[牙合]治疗可以实现精准调[牙合],是治疗TM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HR-US)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关节盘前移位(ADD)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TMD患者的40侧关节作HR-US(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与关节造影检查。结果HR-US在显示可复性盘前移位与关节造影显示中等一致性,在显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与关节造影显示高度一致性。结论HR-US在诊断ADD方面显示较强的可行性,可以作为ADD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评价光生物调节(研究组)与放置激光光纤但不予激光照射(对照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效果,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力疼痛感受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最大自由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左右侧侧方运动(left lateral excursion,LLE;right lateral excursion,RLE)及前伸运动范围(protrusion excursion,PE)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纳入了7篇相关文献,共8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能明显改善VAS和PPT(均P < 0.05)。但两组在改善患者MMO、LLE、RLE、PE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分析其中6项针对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光生物调节能显著改善VAS(P < 0.05)。结论    光生物调节治疗能较好地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疗效也较好,但对于下颌运动障碍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在新疆医科大学维汉青年人中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812名在读维汉医学生(年龄17~28岁)进行了TMD患病状况及咬合情况调查。按照Helkimo指数进行分析,包括既往功能紊乱指数和临床检查功能紊乱指数。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无既往功能紊乱者(Ai0)占73.40%,既往功能紊乱者(AiⅠ+Ⅱ)占26.60%,无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O)占60.50%,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Ⅰ~Ⅲ)占39.50%。结论:TMD的患病率为39.50%,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异常猞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袷组,TMD的发生与夜磨牙、偏侧咀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