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滑膜细胞因子IL 1、TNF α、EGF、TGF β、PDGF、IGF 1在RA发病过程中可活化细胞内两条重要的信号通路 :受体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 Ras MAPK途径和非受体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 JAK STAT途径 ,其中受体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 Ras MAPKs信号转导路径异常是RA慢性滑膜炎的典型特征。研究G蛋白 AC cAMP信号转导通路及该通路与酶偶联受体 Ras MAPKs信号转导通路间的交互联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滑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超声诊断仪初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2例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5例,并采用关节镜探查术对两种关节炎患者患病关节作进一步检查,对比两种关节炎患者关节镜和超声表现。结果两种关节炎患者在滑膜厚度、滑膜动脉阻力指数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白色结晶沉积,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滑膜厚度增厚,与滑膜囊积液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厚薄不均,绒毛状结构突起。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滑膜厚度及滑膜动脉阻力指数并无明显差异,但两种关节炎患者滑膜关节镜表现差异明显,因此关节镜对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MAPKs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是RA慢性滑膜炎的典型特征,通过这一途径诱导滑膜细胞胞浆蛋白磷酸化,进而使转录因子和核蛋白如cfos、cjun、AP1和NFκB等磷酸化,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活化。上述机制研究对于RA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研制开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探讨了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异常和影响其凋亡的因素如凋亡基因和细胞因子等,并简要阐述了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的信号转导途径,了解此方面内容的研究进展必将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金乌健骨方含药血清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手术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原代滑膜细胞培养,并制备金乌健骨方兔含药血清,取3代对数生长期滑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冻干粉,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情况。结果:兔血清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43 g·kg-1)对各炎性因子的降低最明显,对IL-17、IL-1β和TNF-α的降低作用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强的松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够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多种细胞参与发病并最终导致关节破坏,但其病理生理过程尚不明确,可能涉及遗传和(或)环境因素。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深入,RA治疗有了显著进展,除传统抗风湿药物(DMARDs),生物制剂已扩展了RA治疗手段。笔者主要综述近年来该领域药物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FlowCytomix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细胞因子表达谱,探讨其在RA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PHA刺激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FlowCytomix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IL-17、IL-6、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无明显改变。RA患者疾病活动组IL-17、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但IFN-γ水平低于缓解组(P<0.05);IL-17、IL-6、IL-1β、TNF-α、IFN-γ水平与DAS28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FlowCytomi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可特异、灵敏地检测RA患者PBMCs中细胞因子产生,RA患者PBMCs中IL-17、IL-6、IL-1β、TNF-α水平反映了其关节的炎症程度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IL-1RAP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178例RA患者(RA组)及207例正常对照的全血标本,提取DNA、基因分型,对病例组与对照组IL-1RAP rs766442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IL-1RAP rs766442基因型包括GG、GT、TT,RA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三种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携带T等位基因的RA患者出现RF-IgG阳性的几率可能较高,IL-1RAP rs766442的TT基因型可能为RA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炎性自身免疫疾病。RA的患者约占全球总人口的0.5%-1%;我国的患病率在0.32-0.36%。发病高峰年龄在25-55岁,女性的发病几率约是男性的3倍。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骆云鹏  周永华 《重庆医药》1992,21(3):180-1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对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IL-33水平的结果,总结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中IL-33水平,同时也检测观察组患者滑液及血清中的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滑液和血清中均有IL-33表达,但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血清IL-33水平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反应出滑膜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并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分离关节液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2×10~6的非灭活单个核细胞,培养条件为37℃,5%CO_2孵育箱培养48h;实验组:细胞数为2×10~6个非灭活单个核细胞与甲醛灭活后的单个核细胞按1:10混合培养.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IL-10分泌有促进作用,提示未经克隆选择的RA滑膜液混合细胞可能具有诱导分泌IL-10CD_4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学梅 《中国药业》2013,22(7):21-2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滨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门诊就诊的初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 mg/d,疗程3个月;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及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似(P>0.05);雷公藤多苷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4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38例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1%,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水平的失衡可能与其发病有关;雷公藤多苷可有效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的水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树突细胞(DCs)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RA滑膜液是否能影响DCs的活化状态进行了研究。方法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成为非活化的DCs,用此诱导的DCs再经RA滑膜液培养48h,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表达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共刺激分子CD80进行分析。结果经滑膜液培养的DCs表达CD80为(45±13)%高于对照组的(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滑膜液培养的DCs表达HLA-DR为(67±16)%高于对照组的(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滑膜液在体外能诱导DCs活化。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体外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体外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Res对RA滑膜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光度分析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同时进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结果MTT的检测结果显示药物浓度和细胞增殖抑制率间具有正相直线相关关系(P<0.01),Res体外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24 h对滑膜细胞的IC50为365μmol.L-1。FCM检测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Res可阻滞滑膜细胞于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但细胞凋亡率并不完全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作用24 h时Res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发生凋亡的最佳浓度是在200~400μmol.L-1。结论Res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加Res可使细胞凋亡率升高,但超过一定作用浓度,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增强,细胞凋亡率则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滑膜炎及自身抗体分泌为特点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的过量表达在RA发病与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托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IL-6受体单克隆抗体,可阻断IL-6生物学活性,明显缓解RA的临床症状,有效防止关节破坏。本文综述托珠单抗在RA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Th1、Th2型细胞在患者病情演变中的特点,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分别在其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Th1、Th2型细胞检测,再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也进行同样的细胞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h1型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Th2型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清中Th1型细胞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Th1、Th2型细胞检测,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对评价临床疗效及预测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影响着全世界约1%的人口[1]。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男女比为1︰2[2]。目前尚无特效的治愈方法,患者致残率很高。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有的研究报道多认为RA与患者滑膜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及其产生的大量相关细胞因子有关[3]。所以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RA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病的加重或好转依赖于炎性细胞冈子和调节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动态变化。其中TNF-α、IL-1、IL-17、IL-33等在RA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而IL-4、IL-10、TGF-β等细胞因子却可以起到减轻关节损伤的作用。本文将从致炎细胞因子、抑炎细胞因子与RA之间的关系来阐述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体外环境中,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获得其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同时采集RA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将来源于健康供者的bMSCs分别与来源于RA患者的单个核细胞和健康供者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进行共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IL-1、TNF-α和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经bMSCs与RA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d后,IL-1和TNF-α表达量低于单独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独正常单个核细胞和bMSCs与正常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比较IL-1和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bMSCs与RA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d后,TGF-β1表达量高于单独RA组(P<0.05)。单独正常单个核细胞和bMSCs与正常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比较TGF-β1表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特异性调节RA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bMSCs可能在RA发病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bMSCs有可能用于RA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