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其中健康体检者2例)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行消化道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变检出情况、检查安全性、耐受性及消化道各段通过时间。结果:38例受检者中,36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95%,32例发现阳性病变,检出率为84%;检出小肠病变27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1%,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息肉、血管发育异常、憩室、淋巴管扩张等。胶囊在食道内运行时间(1~72)s,在胃内运行时间(9~300)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84~590)min。无患者发生胶囊内镜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诊断率较高,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应用的安全性,观察肠道清洁度。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对53例腹痛、腹胀、腹泻、便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结果:53例受检者中,43例检出病变,病变总检出率81.1%,发现的小肠病变24例;受检者肠道清洁度良好,图像清晰;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也能筛查部分食管、胃、大肠病变,尤其适用于怀疑小肠疾病以及不能耐受胃、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3例(其中健康体检者176例)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行消化道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变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检查安全性、耐受性。结果 663例受检者中,658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99.2%,528例发现阳性病变,检出率为79.6%;共检出病变1 121处(403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变)。487例患者中,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1.8%,诊断率为55.0%。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息肉、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寄生虫、淋巴管扩张、肿瘤等。胶囊在食道内运行时间(28.2±11.8)(3~58)s,在胃内运行时间(57.4±48.4)(2~204)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268.7±96.9)(54~525)min。4例患者发生胶囊内镜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诊断率较高,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06~2012-07间,325例经B超、CT、胃镜和肠镜等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75例,慢性腹痛88例,慢性腹胀37例,慢性腹泻25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评价其阳性率、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25例患者中有245例发现阳性病灶,总体阳性率75.38%;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82.30%(144/175),慢性腹痛的阳性诊断率为67.00%(60/88),慢性腹胀的阳性诊断率为67.60%(25/37),慢性腹泻的阳性诊断率为64.00%(16/25),5例(1.50%)发生胶囊滞留,受检者顺应性、安全性良好。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疑诊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疑有小肠疾病的98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滞留小肠1例,检查成功率98.98%.共发现小肠病变71例,未见异常27例,病变检出率为72.4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高,可以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02例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并发症。其中172例患者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5.1%(172/202),158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为78.2%(158/202)。所检出的疾病包括糜烂、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克罗恩氏病、息肉及肿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对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0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无症状体检组)6例、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53例、C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无不适和并发症;86例患者完成检查,其中A组5例,B组51例,C组30例;90例患者中共发现小肠病变58例,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4.4%,B组和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83.3%(25/3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技术已在我国逐步开展,对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如何选择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由于开展研究较少,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比较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探索二者对怀疑小肠病变患者的最佳应用方式。 方法我院临床怀疑小肠疾病并行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检查者,按检查方式分为3组,即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以及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分析3组构成人群的临床特征,病变总体检出率,不同性质病变检出率,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评价,最终加以比较,为合理应用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提供帮助。 结果3组人群临床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检查方式也许适合不同临床特征的人群。其中胶囊内镜检查组体检人群及已经证实为IBD的患者需进一步查明小肠是否存在病变的患者显著多于其它2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中小肠出血患者25例,13例发现病变,阳性率52.0%,为胶囊内镜各组临床特征人群中阳性检出率最高者。其次依次为IBD患者(6例,46.2%),腹泻、腹胀、消瘦(2例,11.1%),不明原因腹痛(1例,7.1%)以及体检人群(0例,0%)。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2.4%。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中92例怀疑小肠出血者,检查阳性84例,阳性率91.3%;39例腹痛患者,检查阳性24例,阳性率61.5%;腹泻、腹胀、消瘦的23例,检查阳性16例,阳性率69.6%;IBD患者3例,阳性率50.0%,总体阳性率80.6%。另外,本组患者1次检查成功率为63.9%(99人)。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患者18人,其中17人先行胶囊内镜检查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双气囊内镜病变检出高于胶囊内镜。另外,本组人群凡是经胶囊内镜初步证实或怀疑病变者,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1次成功率为100%。双气囊内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分别出现并发症2例及1例。患者评价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耐受性及经济条件是决定患者选择检查方式的重要因素。 结论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或肛双气囊内镜检查是一项易为可疑小肠疾病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尽管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的病变检出率可能高于胶囊内镜,但胶囊内镜仍可以作为常规检查阴性而经济条件优越并可疑小肠病变患者的首选筛查性检查,同时可以指导双气囊内镜检查的方向性(即选择经口双气囊内镜或经肛门双气囊内镜检查),提高双气囊内镜的1次诊断成功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可结合二者灵活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26例患者的疑诊小肠疾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体内运行时间、通过幽门和小肠时间、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和病变检出率。结果426例患者以住院患者为主(65.96%),其中1例(0.23%)因肠道准备差未能完成检查,12例(2.82%)滞留于胃腔,经胃镜引导至小肠。其中1例(0.23%)出现胶囊滞留,转至外科行手术治疗。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为99.53%,小肠疾病检出率为60.56%。检出的小肠病变以非特异性炎症为主,占35.44%。其对腹痛、小肠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腹痛、小肠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3例(其中健康体检者176例)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行消化道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变检出情况、图像质量及检查安全性、耐受性.[结果]663例受检者中,658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99.2%,528例发现阳性病变,检出率为79.6%;共检出病变1121处(403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变).487例患者中,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1.8%,诊断率为55.0%.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息肉、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寄生虫、淋巴管扩张、肿瘤等.胶囊在食道内运行时间(28.2±11.8)(3~58)s,在胃内运行时间(57.4±48.4)(2~204)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268.7±96.9)(54~525)min.4例患者发生胶囊内镜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诊断率较高,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