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联关系。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n=74)和非DVT组(n=44),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部分临床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DVT组与DVT组患者吸烟、接受抗凝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等5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均有较佳的诊断评估价值(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ROC-AUC)(0.95CI)为:0.891(0.800~0.956)。结论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与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密切关联,5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作凝血指标的监测 ,了解机体的高凝状态 ,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 :用法国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 32例正常对照 ,4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凝血酶元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 (Fbg) ,凝血酶时间 (TT)进行检测。结果 :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PT ,APTT ,Fbg检测指标增高 ,明显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宏丽  张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75-4878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腺肌瘤、1例输卵管妊娠及58例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40例、子宫肌瘤18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和妇科盆腔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FIB、D-dimer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栓塞的患者术前D-dimer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盆腔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及对照组的FIB、D-dimer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抗凝、溶栓、抗炎治疗后,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后查凝血功能显示PT、APTT、TT、Fib、D-dimer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FIB、D-dimer检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卓 《现代医院》2012,12(8):66-67
目的探讨使用宽气囊止血带对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择期下肢手术,按进入手术室的先后顺序及性别单盲编号,男性组1~80号,女性组1~80号。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宽气囊止血带,宽度为14 cm,长度以患者大腿根部约绕1.5周为宜;对照组采用原机配置气囊止血带,宽度为7 cm,长度选择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两组手术时的出血情况和减压后受压部位皮肤损伤情况、肢体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等。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均满意,而对照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宽气囊止血带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能有效减少止血带副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DVT形成因素、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41例骨科手术后出现下肢DVT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严密观察,早期预防、发现,积极治疗,疗效良好。结论骨科术后多种因素都可引发下肢DVT形成,临床应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积极控制可控因素,早发现,实施综合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受了妇科盆腔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于骨科术后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骨科手术后发生的29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因、手术和麻醉方法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都没有发生肺、脑栓塞或下肢坏死的病情。结论脊柱骨折伴有或者不伴有截瘫、骨盆或者下肢骨折病人、手术后病人需要长期卧床、伴有高血压、高龄或者同时患有代谢病及心血管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巨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慧青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33-2435
目的:研究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等预防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孕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11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孕妇,术后使用IPC与LMWH预防,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应用IPC与LMWH预防后,抗凝血酶(AT-III)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LMWH使术后血小板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IPC与LMWH可以改善高危孕妇术后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对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ERAS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下肢DVT及相关症状发生率、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的APTT、 TT缩短,D-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APTT、 TT长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ERAS模式可减少骨折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其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在评估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时的相关性,评价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12月2日血管外科住院部深静脉血栓(DVT)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者90例的TEG和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比较2组研究对象TEG和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的差异,同时评估各指标对DVT的识别能力。结果 DVT组α角、MA值和CI值高于对照组(P <0.05),K值低于对照组(P <0.05)。传统的凝血功能指标中,DVT组与对照组PT、APTT、INR、PLT和M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EG指标包括K值、α角、MA值和CI值与Fib、PLT均显著相关(P <0.001)。结论 TEG比常规凝血试验更能了解DVT患者的凝血状态,在评估DVT患者高凝状态方面有优势。同时,2种检查方法各指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6-817
目的探讨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脊柱骨折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和抑郁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残疾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交流、操作执行能力、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在一般护理措施上实施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0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给予抗凝、溶栓、祛聚、抗炎等进行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好转出院,无肺栓塞发生.治疗时间为6~25天,平均治疗时间为(13.5±2.5)天.结论 妇科手术后应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及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在介入造影引导下行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结果 大多血栓阻塞血管血流再通,临床症状得到迅速改善,显著有效率76.0%,有效率24.0%.结论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患者,准确的导管置入及精准的溶栓药物作用,配合医用弹力袜及其它辅助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骨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脊柱术后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骨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以及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生骨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脊柱术后下肢DVT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33-134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9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阳性74例,阴性16例,经深静脉造影检查诊断阳性73例,阴性17例。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97.3%(71/73),特异度为82.4%(14/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具有无创、实时等优点,可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妇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高危影响因素并制定优质化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48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EDVT分为发病组(44例)与非发病组(436例),进行Logistic多因素风险评估。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栓栓塞史、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血瘀均为妇科手术后患者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年龄、血栓栓塞史、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血瘀均为妇科手术后患者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因此采取优质化护理对策对于预防LEDVT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75-976
目的分析利湿逐瘀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指南规范的预防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湿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14 d,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小于术后1 d,且实验组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湿逐瘀汤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2019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实验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对有效护理干预进行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产妇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旨通过围术期产妇术后第1~3d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下肢静脉给予有效的压力支持,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左下肢股静脉直径2r(mm)和血液速度V(cm/s)。结果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缩小下肢静脉内径,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结论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预防围术期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