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对患者学习工作生活均造成一定困扰.目前认为失眠与GABA、MT、5-HT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不足,HPA轴过度活跃,炎症因子等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本文对失眠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失眠的机理提供依据,为临床精准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焦虑共病性失眠患者、原发性失眠患者、健康者之间主客观睡眠参数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焦虑共病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感知特点。方法 1)、对主诉失眠患者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确定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组。2)、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获取患者客观睡眠参数,通过睡眠日记获取主观睡眠参数。3)、对主客观睡眠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患者睡眠感知误差情况。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焦虑共病性失眠组、普通失眠组主观睡眠评估和多导睡眠监测均显示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焦虑共病性失眠组较普通失眠组主观睡眠评估显示其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下降,但这和两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相矛盾。2)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客观睡眠参数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焦虑共病性失眠组较普通失眠组更明显P < 0.01。3)焦虑共病性失眠组患者其焦虑程度与主观失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客观睡眠效率呈负相关。结论 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睡眠感知误差的情况,这种感知误差在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尤为明显,焦虑情绪可能与睡眠感知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3.
更年期是指女性生殖功能从开始衰退到完全终止的时间,此期间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及性激素水平的降低,最易导致更年期失眠的发生,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随着社会对女性关注度的增加,更年期失眠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此文就中西医对更年期失眠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正>心血管疾病可分为隐性心血管疾病和显性心血管疾病。心衰寓于其中,他是心血管疾病共有的一部分,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1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西医通过对心脏局部治疗而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忽视了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损伤。这就充分说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局部和整体是互相影响的良、恶性循环关系,也是因果关系。只注重局部治疗而忽视整体调节是不全面的;只有通过心脏局部治疗来改善整体和通过调节整体来改善心脏局部,才是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是把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而起到强心和阻逆心室重塑的良好作用,这才是心血管疾病的全面有效的疗法。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临床上疾病的宏观表现是微观变化的结果。一般疾病皆由无症状到有症状,由结构损伤到功能障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1]不寐,即一般所谓"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入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西医认为人生的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的.睡眠与健康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已经了解到,睡眠并不是神经细胞的完全抑制,而是改变其活动方式.某些部分处于睡眠状态,而另一些部分却被激活,它是一种主动调节重新组合以及整顿的过程.睡眠也关系到清醒,失眠会部分地影响到清醒,而清醒的质量也决定着睡眠的质量.失眠是指不能入睡或不能长时间睡着,或有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的感觉.如果在1mo内每晚或大部分晚上都有失眠,那就得了慢性失眠.慢性失眠[2]可分为3种:①难于入睡;②易于惊醒;③睡眠时间短于正常(早醒),或睡眠不深.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可作为独立疾病存在,也可以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药物滥用等情况共存或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1]。单纯性失眠,又称原发性失眠,因缺乏特异性指标常作为排除性诊断;继发性失眠,因失眠与共存疾病之间的起病和病情演变常相互独立,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共病性失眠”的概念[2]。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中西结合医治疗疾病多年,从药理上来看,中医的药理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我以为中医治疗是从整体出发,以人为本,讲究阴阳平衡,是因人而下方。而西医则是从微观出发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HAMA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的治疗后,其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对比,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其伴发的失眠更是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祝光礼教授认为高血压病、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衰伴发的失眠不同于一般失眠患者,应注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原发心血管疾病之不同及失眠持续时间长短,分别采用重镇安神或养心安神为主法,再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平肝、补肾、益气、滋阴等法缓解原发心血管病,如此才能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并附三个病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王明鑫  李素霞  宋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426-1430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双向关联,即抑郁症患者比健康个体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反之亦然,且抑郁症还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总结了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以及二者共病的潜在发生机制,包括生活方式、炎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机制的发现可能对预防及治疗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提示早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筛查、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如何实现还需要大量研究来确定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的最佳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是指继发于非造血系统的一组慢性贫血。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均为贫血发生的致病因素。ACD主要病理特点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障碍(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减少,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加),各种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导致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骨髓对贫血的代偿性增生反应抑制等。有文献称ACD为细胞因子介导的贫血。  相似文献   

12.
肾胺酶(renalase)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由肾脏分泌的胺氧化酶,它可以通过降解儿茶酚胺来调节心功能与血压。肾脏分泌的激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肾胺酶作为反映心肾关系的新标志,具有降压、保护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降解儿茶酚胺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93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铁死亡是近十年来提出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物积累为特征的细胞死亡过程。铁死亡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中已有较多研究,但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少有阐述。该文着重综述铁死亡在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失眠作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个人工作与生活。随着对该疾病的不断认识,发现神经递质在失眠伴焦虑的发病和治疗中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调控相关机制影响神经递质分泌,使早期截断失眠伴焦虑病情发展具有可能性。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失眠伴焦虑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角度出发,阐述中医药治疗失眠伴焦虑的作用机制。当前研究认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控机体免疫应答、肠道菌群、miRNA、细胞间信号通路等多条途径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现就中医药调节失眠伴焦虑中神经递质分泌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失眠伴焦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对线粒体功能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线粒体离子通道的功能对线粒体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总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线粒体离子通道,并分别阐述它们在不同的心血管疾病 (如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性心肌病和肺动脉高压)中发挥的病理生理学作用。近年来,线粒体靶向药物的研发成为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因此本文总结了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特异性以及能够调节心血管功能的线粒体离子通道激活剂或抑制剂,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石文芳 《医学争鸣》2002,23(19):1741-1741
1 临床资料  1999- 0 1/ 2 0 0 1- 12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 5 2例 (治疗组 ) ,男 39例 ,女 13例 ,年龄 5 0~ 79岁 ,病程1~ 2 1a.另选对照组 4 3(男 35 ,女 8)例 ,年龄 4 9~ 76岁 ,病程1~ 2 0 a.全部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嘱注意休息 ,保持心情舒畅 ,戒烟酒 ,低盐 ,低糖及低脂饮食 ,po Vit.C 0 .2 g,3· d- 1 ,Vit.E 0 .1g,3次· d- 1 ,肌苷片 0 .4 g,3次· d- 1 ,消心痛 10 mg,2次· d- 1 ,心衰加地高辛 0 .2 5 mg,1~ 2次· d- 1 .治疗组用中药冠心灵 ,处方 :黄芪、丹参各 30 g;瓜蒌 2 0 g;党参、薤白各 15 g…  相似文献   

18.
在人体中,存在着一种围绕着除脑血管外的所有心血管的脂肪组织,称为血管周围脂肪(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近年来,由于其位置及功能的特殊性,PVAT被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内脏脂肪的新型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内分泌具有促进血管舒缩功能的脂肪因子,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及脂肪细胞表型转换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双面性的影响,包括在生理状态下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及病理状态下促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的不良作用。而通过对PVAT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与干预,有助于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增加具有可行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叙述PVAT与经典脂肪类型的区别,其生理、病理情况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肥胖作为CVD的重要危险因素,在CVD管理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并非所有的脂肪组织都有相同的炎症、分泌和代谢活动.最新研究表明,心脏脂肪的沉积与心脏代谢风险的增加尤为相关.通过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无创性成像技术,可定性定量地反映心脏脂肪的沉积情况,为心血管风险评估发挥临床作用.据此,本文综述了无创性测量心脏脂肪的方法、心脏脂肪沉积的特点及其影响CVD的相关机制,为防治心血管风险进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假说认为,宫内环境或出生后环境的变化可导致子代机体在形态、生理和代谢等方面发生改变,最终影响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为研究其机制,人们建立了多种心血管编程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增加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因素(称为“重编程”)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将综述心血管编程的不同动物模型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